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鼻浣熊

鎖定
長鼻浣熊是食肉目浣熊科長鼻屬哺乳動物。 [5]  體長40-67釐米; [6]  鼻子較長; [7]  前爪長; [8]  尾巴很長且有環紋。 [9]  與浣熊相比,其身體瘦, [10]  尾巴也長得多;臉型像熊,鼻子比熊更細長。 [6] 
長鼻浣熊分佈於中南美洲和美國南部地區。 [8]  棲息於森林和灌木叢林裏。非常活躍,動作敏捷,適應能力非常強。 [10]  白天覓食,夜間在樹上休息。 [11]  雄性單獨行動;雌性喜歡羣居,5-12只母獸和幼仔組成一個羣體。以昆蟲、螃蟹、水果、蛙類、蜥蜴和蜘蛛為食。 [12]  在旱季的兩個月繁殖,雌獸於交尾70-80天后產仔。臨生產時,雌獸在樹上建巢。一窩可產2-7仔,幼仔十天左右睜眼,三個星期後可行走。 [11] 
長鼻浣熊是浣熊科唯一長吻的代表。 [10]  過去人們認為雄性和雌性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在它們生活的當地,雄性也被叫做“孤獨的長鼻浣熊”,人們把它與羣居生活的分別看待。 [6]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近危(NT)物種。 [13] 
拉丁學名
Nasuella olivacea
別    名
山豿
外文名
Mountain Coati、Western Mountain Coat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浣熊科
長鼻浣熊屬
長鼻浣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裂腳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種
3 [1] 
命名者及年代
Gray,1865
保護級別
(IUCN2015年 ver 3.1)——近危(NT) [2] 
中文學名
長鼻浣熊

長鼻浣熊形態特徵

長鼻浣熊
長鼻浣熊(11張)
體長為40-54釐米;尾長為19.2-30釐米;體重為1-1.5千克。從鼻子尾巴尖的長度為70-80釐米。是最小的浣熊,皮毛粗糙,體色深橄欖色、褐色,喉部和胸部褐色稍淺,帶有淺紅色色調。分佈於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長鼻浣熊有黑色的底毛,而來自厄瓜多爾的長鼻浣熊有白色的底毛。面部窄長,從頭到鼻逐漸縮小,鼻端尖鋭,裸露無毛。尾巴帶有灰色或淺灰色的黑色環,在行走時經常直立。 [3]  [4] 

長鼻浣熊近種區別

長鼻浣熊
小浣熊
體長為40-54釐米;尾長為19.2-30釐米;體重為1-1.5千克。從鼻子到尾巴尖的長度為70-80釐米。是最小的浣熊。
小浣熊體長40-70釐米,尾長20-40釐米,肩膀的高度為23~30釐米。成年浣熊的重量因棲息地的差別而差別很大,範圍可以從2-14千克,但通常是介於3.5-9千克。
——
小浣熊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俗稱“黑眼圈”,與周圍的白色的臉顏色形成鮮明對比。
面部窄長,從頭到鼻逐漸縮小,鼻端尖鋭,裸露無毛。
——
長鼻浣熊 長鼻浣熊
小浣熊 小浣熊

長鼻浣熊棲息環境

長鼻浣熊棲息在雲霧森林和帕拉莫矮樹叢林,海拔為1300-4250米。頗為適應人工安第斯榿木林。 [3] 

長鼻浣熊生活習性

長鼻浣熊主要食物是土壤無脊椎動物的成蟲和幼蟲,特別是甲蟲、蚱蜢、蝗蟲、蜈蚣、馬陸和螞蟻。蛙類是最滓見的小型脊椎動物食物(依據不多的數據)。還取食果實、樹葉、草根和苔蘚。據稱捕殺家禽和盜食土豆, 但是都沒有確鑿證據。推測以社會性羣體為單位在白天覓食。覓食後留下大片翻動的土壤,以及很多用爪子挖掘和鼻子探插形成的獨特小洞。在一片35平方米的苔蘚河岸發現了5000多個這樣的小洞。 [3] 
觀察到小型羣體和單個個體,説明社會性模式與其他的浣熊相似。羣體通常6-8只,但是也觀察到50-80只的大羣。唯一的巢域面積數據是0.11平方千米(來自哥倫比亞一隻監測了3個月的雄性)。

長鼻浣熊分佈範圍

分佈於委內瑞拉西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的安第斯山脈,秘魯可能存在。 [2] 
長鼻浣熊分佈圖 長鼻浣熊分佈圖

長鼻浣熊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每年的2-3月,一隻雄性將與幾隻雌性交配。妊娠為74-77天,每胎產仔3-6只。幼仔長到4-5個月斷奶,但一直與母親保持親密關係,直到第二年產下一胎。雄性和雌性都在2-3年內達到性成熟.年輕的雄性在2-3歲之間達到性成熟後,便被從羣體中趕走。雌性大約在2年內達到性成熟,但仍會呆在羣體中。 [4] 

長鼻浣熊下級分類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長鼻浣熊科蒂山東部亞種
Nasuella olivacea meridensis
Thomas,1901
長鼻浣熊指名亞種/科蒂山西部亞種
Nasuella olivacea olivacea
Gray,1865
長鼻浣熊厄瓜多爾亞種
Nasuella olivacea quitensis
Lönnberg,1913 [1] 

長鼻浣熊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 3.1)——近危(NT)。 [2] 
參考資料
  • 1.    Nasuella olivacea (Gray, 1865)  .biolib[引用日期2020-02-28]
  • 2.    Nasuella olivacea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2-28]
  • 3.    (英)亨特著;(英)巴瑞特插圖;王海濱譯,世界陸生食肉動物大百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220頁
  • 4.    Nasuella olivacea  .animaldiversity[引用日期2020-02-28]
  • 5.    浣熊科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7-05]
  • 6.    (日)中村幸昭著;肖燕譯,動物的親子關係,百家出版社,2005.07,第50頁
  • 7.    自然圖書館 哺乳動物篇 熊·熊貓 彩圖版,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06,第40頁
  • 8.    英國Eaglemoss出版公司編,發現之旅 哺乳動物,中國和平出版社,2014.06,第1頁
  • 9.    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編譯,非常動物 喀麥隆的動物世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08,第181頁
  • 10.    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編譯,非常動物 喀麥隆的動物世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08,第182頁
  • 11.    (日)中村幸昭著;肖燕譯,動物的親子關係,百家出版社,2005.07,第51頁
  • 12.    英國Eaglemoss出版公司編,發現之旅 哺乳動物,中國和平出版社,2014.06,第2頁
  • 13.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RED LIST[引用日期2023-07-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