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額刺糠蝦

鎖定
長額刺糠蝦(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 Ii,1936)是糠蝦科刺糠蝦屬的一種動物。
中文名
長額刺糠蝦
拉丁學名
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 Ii,1936
動物界
糠蝦目
糠蝦科
刺糠蝦屬
命名者及年代
Ii,1936

長額刺糠蝦形態特徵

最大體長,雄性10.5mm,雌性10mm。甲殼表面光滑,不具刺或皺褶。南海標本頭胸甲前緣突出為三角形的額板,末端較尖,但不呈刺狀,稍超過眼柄的基部,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中部附近;與黃海、東海標本相比,額板較短,末端稍鈍,頭胸甲前側角圓。眼寬,角膜腎形,稍寬於眼柄,長度與眼柄略等。眼柄基半具稀疏的細毛。雄性第1觸角柄較粗壯,第1節較第3節稍短而細,約為第2節長度的。雄性突起較長,略呈馬蹄形,約為第3節長度的1/2。第2觸角鱗片披針形,周圍具毛,長約為寬的6倍。末節短小,長大於寬,約為鱗片全長的1/5,末端圓。上唇長略大於寬,前緣具1粗刺突,稍大於上唇本身的長度1/2,刺突末端幾乎達到大顎觸鬚第2節中部。第3—8胸肢內肢掌節由6—9小節構成。雄性第4腹肢外肢基節特別長,長約為末節的16倍左右,內末角具1粗剛毛,其長度不足基節的l/4,約為末節的4倍;末節特別短小,向內側斜伸,末端並列2根不等長剛毛,較短者與基節末端剛毛長度略等。尾節長三角形,長約為第6腹節的,為基部寬的;基部側緣一般各具2—3小刺,少數標本多達5刺,向後一段光滑,逐漸趨窄;側緣後半約具15—23個大小近似的刺,少數標本多達28刺;末端窄,具2對約等長的大刺,約為尾節長度的1/13,外側刺的基部在內側刺基部稍前處,也可視為側緣末端刺。尾肢內肢較纖細,稍長於尾節,內緣平衡囊下具2—3小刺。南海標本個體一般都較小,其中許多未達性成熟,與Ii(1936)的原始描述和圖相比,額板顯著較短;第3—8胸肢內肢掌節由6—9小節構成。而Ii採自朝鮮仁川港和日本沿海的標本額板很長,末端很尖,呈刺狀,伸達第1觸角柄第2節末部,甚至達到第3節基部;第3—8胸肢內肢掌節9—11節,多數為10節。南海標本與黃海標本相比,尾節顯著短,但雄性第4腹肢構造、尾節形狀和側緣刺的排列式樣則與之完全相同。作者採自黃海的標本,額板長短有較大變異,一般大個體的較長。標本採集地 雌雄兩性標本5447個。遼寧:莊河,遼河口(營口、四道溝);河北:南堡,海河口(塘沽),黃驊(岐口),豐南(澗河);山東:黃河口,煙台,青島(陰島、沙子口);江蘇:呂四(大洋港),贛榆,連雲港(墟溝、西連島)。採集時間自1951年5月30日至1985年9月23日。31♂♂,80♀♀,22幼,東海:1959年1月10日至10月25日採自28°00′—30°00′N,121°15′—123°00′E,水深8—94m;8♂♂,18♀♀,1985年10月21日至7月22日採自長江口30°10′—31°15′N,122°00′—124°20′E,水深7—10m;114♂♂,215♀♀,1992年3月27日至4月5日採自浙江嵊泗列島附近海域;1 ♂,57F-085,1957年3月4日採自福建沙江;1♂,28♀♀,57F-250b,1957年3月28日採自廈門;南海:大量標本,標本號7D590—330,1959年4月23日採自廣東湛江沿岸水域。本種為近岸河口數量很大的常見種。 [1] 

長額刺糠蝦生長環境

常見於近岸河口

長額刺糠蝦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東海, 南海
國外分佈: 日本, 朝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