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老峯

鎖定
長老峯、海螺峯、寶珠峯三峯共同構成長老峯遊覽區,由三級絕壁和三級崖坎構成三個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觀層次。2013年6月,長老峯山頂驚現“佛光”,引來遊人紛紛搶拍。
中文名
長老峯
最高海拔
409米
地    區
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 [3] 
屬    性
風景區
開放時間
6:00-天黑 [3] 
建議遊玩時長
3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每年4月-10月最適宜

目錄

長老峯簡介

長老峯遊覽區是歷史最悠久的遊覽區。它由長老峯、海螺峯、寶珠峯三峯構成的連體山塊,由三級絕壁和三級崖坎構成三個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觀層次。

長老峯景點

長老峯
長老峯(18張)
長老峯景區最高處海拔409米,它與眾多名山相比遠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險、二奇、三美的特點。風景區劃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是三峯聳峙;中層以別傳寺為主體;下層以錦石巖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歸和尚在丹霞山開闢別傳寺時,曾挑出12處風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錦水灘聲、玉台爽氣、傑閣晨鐘、丹梯鐵索、舵石朝曦、竹坡煙雨、雙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頂浮圖、虹橋擁翠、片鱗秋月。
雲霧繚繞
丹霞山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遊人觀賞。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觀和滔滔雲海;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至於春夏秋冬,四時景色的奇妙,則只有身臨其境者,才能體會到。
一進入丹霞山風景區,迎面是丹霞門樓,門樓金碧輝煌,牌坊上刻有全國人大副主席習仲勳所題的“丹霞山”三個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轉往錦石巖方向,先見一石巖,上接峭崖,下臨深壑,形勢險要,有如關隘。北宋時,佛教居士法雲攀幽緣至此 為此處的景緻所陶醉,便駐足憩息,並讚歎曰:“半生都在夢中過了,今日終覺清虛。”後來將此處稱為“夢覺關”。這石巖雖僅丈把寬,但極端整,形狀猶如佛龕。踞其上可一睹腳下錦江、頭上雲石之風采。
雲崖梯
從幽洞通天向前約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開一條窄縫,長200米,高40多米,寬才1米左右,最窄處僅0.7米,成為從幽洞通天到錦石巖的一條奇險小徑。從這走過只覺兩側絕壁聳立,勢欲傾到,仰視蒼穹,唯存長天一線,長在兩邊崖縫的灌木枝葉竟然參差交錯,不時有巖鷹,疾若流星,更增添了這裏的神秘氣氛。
幽洞通天:此洞長約7米,內高0.7米,是由坍塌石塊堆積而成,過幽洞須屈尊低頭,方可摸索而進,有冬暖夏涼之感。
長天一線(百丈峽):峽長200多米,高40餘米,寬約一米左右,最窄處僅0.7米,右邊為捨身崖,相傳乃燒木佛捨身成佛之地。峽頂一石,正是燒木佛捨身救人,脱骸而成。遊人由此經過,兩側絕壁聳立,勢欲傾倒,仰視蒼穹,唯存長天一線,最近處可一躍而過,兩旁巖縫的灌木枝葉參差交錯,更增添了這裏的神秘氣氛。《獨立大隊》、《從奴隸到將軍》、《閃電行動》等多部影視片曾在此拍攝驚險場景。
錦石巖:錦石巖頂接海螺崖,下臨錦江,由千聖巖、祖師巖、伏虎巖和龍王巖四巖組成“宛若殿堂,深邃虛洞”,因巖內石壁萬色間錯,四時變態,故名“錦石巖”。
別傳寺:“別傳”二字,取自達摩西來,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的“心印別傳”之意。順治十八年,澹歸率徒至丹霞開闢道場,弘揚佛法,見此地羣峯羅立,如子孫環伏,一江如帶,繞案西流,有法王踞座之象,遂在此開山立門,是為別傳寺建寺之始。
丹梯鐵索:為全山最險之處。是前山至山頂的通道,原無路可登,後經人工開鑿石階,兩旁輔以鐵鏈,遊客才得以上到頂峯,領略無限風光。 攀登“丹梯”,幾乎是面壁而上,險峻無比。兩旁空曠,無所依附,丹崖千丈,直落澗底,令人望而生畏,心悸目眩,實在是一種探奇歷險,鍛鍊勇氣的經歷,故應步步小心,踏實而行。
長老峯觀日:黎明時分,人站長老峯上,遙望旭日東昇,如金輪火球,旋起旋落,忽俘忽沉,歷經兩三次後才緩緩上升。丹霞的日出,在羣峯的簇擁、襯托下,“壯觀無殊泰岱,奇美不讓黃山”,獨具壯麗。 [1] 

長老峯奇景

佛光 佛光
2013年6月20日,廣東韶關丹霞山景區管委會向媒體通報,該景區長老峯山頂驚現“佛光”,引來遊人紛紛搶拍,攝影師和遊人發現靠近山崖處,白色的雲海中出現了一輪金黃色的光圈,而在光圈的中心,又正好顯現出山頂黑色塔影。“遠遠望去,金黃色的光圈和塔影相組合,恰似一尊佛陀現身山頂散發出佛光。
如此難得一見的奇觀中令山上的攝影師和遊人都興奮不已,當時不知是誰大喊一聲‘佛光’,隨即便是咔嚓咔嚓的快門聲。據瞭解,“佛光”是光的自然現象,並不神秘,只要具備產生其的氣象和地形條件,都可能出現。它是陽光照在雲霧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是一種大自然的賜予,讓人從中得到自然美的享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