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濂村

鎖定
長濂村 [1]  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雲峯鎮(今雲峯街道)境內,距遂昌縣城10公里,距遂昌金礦約5公里,地處松陽、遂昌、武義、金華、龍游五縣交界處,龍麗高速公路出口處。 [1] 
長濂村全村有411户,1073人,耕地面積9230畝。 [2] 
長濂村歷史悠久,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長濂村南部的馬鞍山緩坡處有長濂文化旅遊區。
2016年11月,長濂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3] 
中文名
長濂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
地理位置
遂昌縣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類型
人口數量
1073人
車牌代碼
浙KF、浙KU
方    言
吳語畲語

長濂村風景名勝

長濂村 長濂村
長濂村休閒旅遊景點有十多處,包括鞍山書院、鄭氏宗祠、鄭秉厚府第、赤山廟、鐘鼓樓、公正亭、九曲濂溪、水山樂園等。鞍山書院景區配套設施有賓館、餐廳、會議廳等。
長濂村 長濂村
鞍山書院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因位於長濂村南部的馬鞍山緩坡處,故名鞍山書院。書院為三進三間兩塔廂穿鬥結構院落式建築,佔地面積近700平方米,為明代風格的江南民居建築,屋頂曲面中間微凸、檐角挑起,梁作月梁,柱有卷殺,柱基為元代始有之鼓型素面。明代進士鄭秉厚曾在此讀書,四明士人楊守勤曾在此執教。
月洞家風
鞍山書院 鞍山書院
“月洞家風”其含義是王月洞的家風。“月洞”是人名,原名王茲,字介翁,月洞是其號,遂昌湖山人。曾授金溪(今屬江西撫州市)縣尉,宋祥興年間棄官歸隱,結社賦詩以遣日,著有《水洞詩集》二卷。湯顯祖在遂昌任職期間,曾為其詩集作序,因敬佩月洞的為人和詩品。還為其題詞“林下一人”。2003年月洞家風從遂昌縣老城區移到鞍山書院修復而成,整個建築粉牆黛瓦,風格素雅,毗鄰鞍山書院。
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位於長濂村中心。始建於明成化二十年(1484),正德二年(1507)遭火焚,正德九年(1514)重建。嘉靖六年(1527)擴建,二十一年(1542)被延火所焚,三十年(1551)重建,三十二年(1553)落成。宗祠坐北朝南,面積584.61平方米。門額磚雕“鄭氏宗祠”,傳説宗祠幾次被火焚,村邊龜山下潭中有紅龍,變化成先生來為鄭氏宗祠題門額,署名龍陽子,龍題門額,使宗祠免遭火災。
長濂村 長濂村
鄭秉厚府第位於村中,村裏人稱“府堂”,又稱“相府”。建於明萬曆初年,坐東南朝西北,總面積1084.56平方米。明代小姐的繡樓還在。鞍山書院位於村東南馬鞍山麓,建於明嘉靖年間。鄭秉厚在書院讀書。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鄞縣舉人楊守勤,慕名來到長濂村,在鞍山書院一邊執教,一邊攻讀備考。兩年後,楊守勤赴京會試,長濂村人熱情資助。萬曆三十二年(1604),楊守勤考取狀元,在京為官,和長濂村人保持着親密的聯繫。楊守勤在鞍山書院執教後考中狀元,民間傳為佳話。 [2] 
九曲濂溪
濂溪起源於馬頭蘇莊灘,經雲峯鎮,在莊山注入襟溪,源遠流長,長濂村由此得名。聳立在水口的兩座山,一座恰似一條巨蟒橫卧水中,稱為“蛇山”;而另外一條就象一隻神龜翹首凝望,稱為“龜山”。龜山、蛇山連在一起像一個大水壩,中間的缺口就是水壩的閘口,因而稱為龜蛇壩水口。傳説真武大帝矗立中間,金童玉女站兩邊,左腳踏蛇,右腳踏龜,蛇龜壩水口氣勢雄偉。自澆碓水蛇形堰壩、祈求四大侯王之後,堰壩就未曾被洪水沖垮過。不僅守了長濂村的水口,而且還守了整個遂昌東鄉的水口,濂溪流至前下井轉西流,至佈線潭又轉向南流,蛇龜二頭對插在二曲流的中間,堪為奇觀!

長濂村村鎮建設

長濂歷史文化村 長濂歷史文化村
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村裏成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做好文物古建築的保護,挖掘狀元文化,開發鞍山書院景區。村集體開發與農户創辦相結合,組織農户創辦農家樂。長濂村又聘請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大明文化園”發展規劃。
鞍山書院休閒旅遊景區,被評為浙江省AA級旅遊景區,麗水市十大休閒山莊和浙江省四星級農家樂經營點。2009年和2010年,村裏兩次舉辦了“狀元文化節”。2010年,村裏對本村考上大學的五位學生每人資獎勵了一萬元。
2010年,長濂村利用通往遂昌金礦國家公路邊的交通區位優勢,發動農户創辦農家樂,有9户農家創辦農家樂,計劃建標準客房36間,餐位300多個。 [2] 

長濂村所獲榮譽

長濂村 長濂村
近十年來,長濂村依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藴、秀麗的山水自然風光,發掘本地明代文化的特色,發展生態產業,開發文化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被評為遂昌首批小康村、麗水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麗水市級文明村、麗水市文化名村、省級文化示範村、省級小康示範村和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 [2]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4] 
2022年1月,入選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