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波理論

鎖定
長波理論亦稱“大循環理論”、“康德拉季耶夫週期”。1928年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大經濟循環》一書提出,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每一次大循環都有上升 (繁榮) 和下降 (衰退) 兩個階段。 [1] 
中文名
長波理論
定    義
經濟學術語
別    名
大循環理論
資本需求增加,投資和資本輸出增加、貸款利率提高,新興產業建設規模擴大、速度加快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其他經濟振興現象,是第一階段 (資本饑荒期) 的主要表現。隨着資本需求減少,資本主義經濟進入第二階段(資本飽和期),表現為投資減少、貸款利息率降低,新興產業建設放慢以至停止,失業人數增加。工業革命以來,共經歷了18世紀70年代—19世紀40年代、19世紀5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到40年代三次週期為50至60年的大循環。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