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

鎖定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湖南省的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銅官陶瓷產業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陶瓷技藝獨具特色。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帶領先民在湘江一帶開始了製陶之業,至唐代銅官陶瓷發展迅速,陶瓷技藝逐漸成熟,五代後絕跡,窯址在湖南省望城縣銅官鎮瓦渣坪,故稱銅官窯。
2011年5月23日,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191。 [1] 
中文名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型
傳統技藝
申報地區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
遺產編號
Ⅷ-191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歷史淵源

  • 唐代以前
長沙窯銅官陶瓷技藝的形成源遠流長。《監略妥注》載:“舜陶於河濱,而器不苦窳”。即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帶領先民在湘江一帶開始了製陶之業,進行原始的手工製作。
1、從長沙銅官窯遺址和其它古窯出土文物和積澱深厚的陶瓷碎片考究,長沙窯銅官陶瓷技藝已創造性地表現在造型、成型、燒成、裝飾等諸多方面,構成了全方位的陶瓷手工製作體系。
2、2000年,德國人蒂爾曼.沃特發在印度尼西亞海域打撈出“黑石號”載有9世紀中晚唐陶瓷產品的沉船,其中長沙銅官窯的精美瓷器達6萬餘件,這些產品充分展示了銅官陶瓷手工技藝的歷史淵源和巨大魅力。
3、在日本、朝鮮、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伊拉克、坦桑尼亞、肯尼亞、伊朗等17個國家發現了唐代長沙銅官窯陶瓷文物,這些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異國的產品,已在全球形成了“唐瓷效應”。專家認為“長沙窯銅官陶瓷技藝”是屬唐代遺存。 [2] 
  • 唐開成初至五代初(836-907年)
這個時期是長沙窯的成熟期,產品在保持唐鼎盛期的風格基礎上,融入大量西域文化元素,從長沙窯始發獨立完成“海上絲綢之路”航行,創造了人類“民航”最遠的海上航程。產品裝飾技巧更為豐富多彩,除了模印貼花等技藝外,還採用印花、壓花、剔花雕花、堆花、塑花、劃花、捏花等多科技藝,手法嫺熟、趣意自然。
  • 五代至宋初(公元908~960)
這個時期為衰落斷燒期。此時由於國內戰爭不斷亂、黃巢起義,朝廷對各地失控,掌握軍財、政大權的各地節度使紛紛佔地為王,相互發動兼併戰爭,此時長沙窯外銷途徑受阻,迫使窯主們不得不縮小生產規模或改行謀生。 [3]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工藝特徵

歷史上,中國有夏黑陶、商青瓷漢釉陶、唐彩瓷元青花。根據唐代長沙窯最大的特點,最能反映唐代中國瓷器的特點和長沙窯本質的屬性,應該是彩瓷,並有他的惟一性、科學性,將長沙窯定性為“彩瓷窯”,既反映了長沙窯以彩立窯的最大特點和屬性,又符合當下“南青北白長沙彩”天下人已形成的共識。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彩色

在長沙窯釉下多彩面世之前,中國的瓷器色彩,僅有點、條、線、圓斑形單彩。長沙窯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多種色劑進行產品的色彩裝飾。將陶瓷從單彩改變為了多彩,這不僅僅只是一件瓷器上的彩色數量的增多和變化,長沙窯的彩色與同一時期的低温釉上的“唐三彩”陶器比較,首先是陶與瓷的本質區別,兩者的彩色,在工藝上在温度上,在色劑上、燒成制度上均有質的不同。“點”的功勞算在長沙窯頭上,是長沙“彩瓷窯”最大的特點之一。鞏縣黃冶窯“唐三彩”是彩窯中的“彩陶窯”,與長沙窯“彩瓷窯”有質的不同。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彩飾

人類使用彩繪技術裝飾瓷器以前,業內瓷器的裝飾,僅有點彩、條彩、線彩、圓斑彩。長沙窯率先採用人物、動物山水、雲彩花鳥等彩飾繪畫紋飾產品,奠定了長沙“彩瓷窯”的歷史地位。這也是長沙窯在業內叫得最響的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彩繪

長沙窯器物上的繪畫,非一般性照搬、照抄將中國水墨畫通過軟筆,從絹畫、紙畫中移植。銅官“窯上人”的花鳥動物、彩繪取像自然,有寫實,但更多的是採用簡筆寫意。據考證,長沙窯的大、小寫意彩繪畫早於明末清初的揚州八怪和八大山人。中國美術界許多專家對此予以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長沙窯的寫意山水畫、花鳥彩繪,應是中國寫意畫的開門之作,作品原物真跡也是存世量最多的,譽稱中國“南方的敦煌”藝術寶庫。也是最能反長沙“彩瓷窯”特點最亮麗的一朵奇葩。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彩變

彩變歸為稱窯變的一種,長沙窯“窯變”是人巧而為之的釉裏紅。是長沙“彩瓷窯”成為國際“範”重要的科技因子。千年前長沙窯器物上的釉裏紅線條繪畫,人巧為之,表明:銅官“窯上人”當時已經掌握了釉裏紅的髮色機裏,燒成方法,並能批量生產出來,“黑石號”沉船出水眾多的長沙窯釉裏紅山水、花鳥窯變彩繪,足以證明千多年前銅官“窯上人"已將此項技術用於商品生產,並出口他國。長沙窯人巧而為之秘笈釉窯變釉裏紅,為“彩瓷窯”增添了科技含量,成為長沙“彩瓷窯”最大的技術亮點,加之詩文、書法,曾被有些專家譽稱為“民間的長安”,引領後世。 [3]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工藝流程

長沙窯傳統主要工藝包括開採、配土、制泥.練泥、試泥、成型、乾燥、裝飾、施釉、乾燥、裝窯、燒成、出窯等。 [4] 
  • 開採
坯用的原料分塑性、瘠性兩大類。塑性原料主要是黏土類物質,在生產中起塑化和結合作用,是成型的基礎。瘠性原料主要有石英,它可降低坯料的黏性,防止高温變形,起骨架作用,因此產品成型前首先要選用適合的坯料進行開採。 [4] 
  • 配土
配土又稱配泥。按照器物對原料的要求進行配製,即通過變更塑性原料及瘠性原料的品種與數量,按一定比例進行選配。從長沙窯器物遺珍元素分析,唐代長沙窯配泥以料土(黏土)為主,參與一些其他泥料,或添加回收的廢坯泥(回籠泥)二元或多元配方,加工製備進入制泥、練泥環節。 [4] 
  • 制泥、練泥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2張)
制泥、練泥為器物成型前泥料的前置處理。包括碎土、泡土、洗土、濾土、去雜、腳採、搓揉後打墩、陳腐等工序處理。關於制泥,清朝朱琰《陶説》中是這樣描述的:“淘練之法:以水缸浸泥,木鈀翻攪,漂起渣滓過以馬尾細籮,再入雙層絹袋,始分注過匣缽,水滲漿稠,用無底木匣,下鋪新磚數層,覆以細布大單,將稠漿傾入,緊包,磚壓吸水;水去成泥,移置大石片上,用鐵鍬翻樸,令實,以便成器。”其意是,把泥浸在水缸裏,用木鈀翻攪,用網濾掉漂起來的渣滓,裝入雙層綢袋,再倒入過濾泥沙的陶缽,滲去了水分,在無底的木盒下面鋪上幾層新磚,上面蓋上細布大單,把稠泥漿倒進去,用布包緊,用磚壓上,去水分,便成泥,把它搬到大石板上,用鐵鍬攪翻,使其堅實,可用於製作陶器的泥料。長沙窯唐代制泥方法與朱琰《陶説》中的描述大致相同。不同之處是夏天長沙窯洗泥後採用沉泥池方法,人工放出或吸出表面清水,利用地滲去水,然後通過日曬、蒸發自然脱水,再將泥料入池陳腐。制泥,先將礦(泥)料碾碎,去雜後,投入池內,加水浸泡,腳採、搓揉後打墩陳腐。每批泥料一般還要進行試燒才能成為正式製坯用泥。 [4] 
  • 陳腐
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土,俗稱困料、困泥。礦泥陳腐是制泥工序之一。即開採後的礦泥,經翻曬、粉碎、風化、研磨、過篩、和水拌勻濕泥,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陰暗潮濕處,需保持一定温度和濕度,貯存起來,以改善泥料之性能。由於新泥料水分及顆粒分佈很不均勻,泥料軟硬不一,並且泥內含有大量的空氣,且組織疏鬆,可塑性差,不能滿足成型、燒成的要求。吸附在泥料顆粒表面的空氣,也妨礙顆粒與水的濕潤,致使可塑成型坯件出現彈性變形,造成半成品缺陷乃至燒成缺陷,這些問題可經過泥料長時間的陳腐來改善,使之具有較好的工藝性。 [4] 
  • 試泥
試泥,主要內容包括準確地找出某種坯泥的燒結温度和泥料的收縮率。唐代長沙窯測温試泥,主要依靠人工“看火”和“火照”。“火照”是由一種特製泥製作,一般放在觀火孔能看到的地方,“火照” 是長沙窯一種高精度陶瓷燒成温度指示器。可以確定生坯什麼温度,燒製已經完全,或者窯爐是否提供了足夠的熱量保證陶瓷的玻化與燒結,或者窯爐中是否存在温度的差異,或者在燒製過程中是否有問題。 [4] 
  • 成型
陶瓷成型是一種將設計、思維、想象、感情物化的過程。特別是手拉坯,一般用屈服值、延伸量大、可塑性強的泥料成型。唐代長沙窯產品成型,無注漿、無旋壓、滾壓、千壓、擠坯、車坯成型等現代方法。成型方法為手工,主要有泥條成型、泥板成型、手捏雕塑成型、印坯成型和手拉坯成型。長沙窯主要採用以輪製為主的手拉坯成型。銅官“窯上人”又稱車(叉)貨師傅。即取一定量的泥料,先進行人工“殺泥”(又稱“揉泥”),“殺泥”的目的是均勻泥中水分,使泥料軟硬一致,排出泥料的內部空氣,使泥料更均勻、更好用。成型時將泥放在輪車的圓盤中心,一人用腳或長棍攪動圓盤,利用輪子的旋轉拉胚成型。 [4] 
  • 乾燥
乾燥。分器物成型後的乾燥,上釉、 裝飾後的乾燥,以及和高温燒製前入窯後的“冷火”乾燥三個乾燥脱水工藝過程。第一次乾燥為造型生坯乾燥,是生坯成型後乾燥,這次乾燥的目的是便於完成嘴、柄、耳、扭等器物部件的裝配,對一些器件接口部位進行黏結,第二次乾燥是完成生坯配件裝配和其他裝飾;第三次乾燥為入窯後的“冷火”乾燥。只有當生坯乾燥含水率接近零時,才能正火高温燒製,否則將引起器物炸裂。 [4] 
  • 裝飾
裝飾。長沙窯產品在紋飾裝修前,一般還要在生坯上塗一層化妝土(又稱吊杆),以彌補長沙窯坯料顆粒粗的弱點,待基面處理後再進行器物裝飾。即在生坯上寫詩句,或進行彩繪,或模印貼花等紋飾,這些工藝在今天的陶瓷行業司空見慣,但一千多年前這卻是銅官“窯上人”的獨創。 [4] 
  • 施釉
施釉是在生坯乾燥處理後進行,指在未燒結的器物上施釉。釉是指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施於坯胎體表面,經一定温度煅燒而成。能增加製品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介的強度,具有美化器物,便於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特點。長沙窯釉以草木灰、洞庭潮泥、石灰、動物骨錳粉等濕法制(配)釉(又稱釉藥),陳腐七天左右用於塗飾生坯表面,將已裝飾的彩繪、圖案、詩文進行覆蓋。長沙窯生坯施釉主要用浸、蕩、淋、吹釉的方法,特殊產品採用吹、淋、塗、刷等方法,將釉塗在生坯的表面或內部,放在通風較好處陰乾。 [4] 
  • 裝窯
銅窯“窯上人”又稱滿窯。長沙窯採用匣缽裝窯,即將生坯放在匣缽內焙燒。裝窯時匣缽分行、列、柱、手依次擺放於窯牀上,要求放穩、放直不斜,中間還須留有煙、火、氣流通的空隙。裝窯是決定燒窯成敗產品質量優劣的重要一環,一般由專業的裝窯工匠來完成。長沙窯使用的是龍窯,這種窯裝載量大,滿窯時可達上萬件。 [4] 
  • 燒成
燒成為胚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改變,故使其成型胎體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燒成是陶瓷器的一個重要過程,對此,銅官“窯上人”有“三分做、七分燒”之説。意指:陶瓷在燒製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太多,成敗難料,故燒成環節十分的重要。燒成關鍵是對窯爐內的温度、壓力和氣氛的控制,確保坯體在高温的特定條件下燒結。 [4] 
  • 出窯
一般要待窯內温度完全降下與室外同温後,方可拆除窯門(銅官“窯上人”稱貓門)。出窯時,工匠們會一邊清點,一邊查看產品,撿出其中的次品,有的太次的便會就地丟棄,久而久之,在窯址附近就形成考古人所説的文化層。一般來説,考古發掘出土的窯址貨,比水坑貨、工地貨的品像要差一些, 但其文化的意義卻仍在。 [4]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傳承保護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傳承價值

  • 歷史價值
唐代制瓷工藝的成就之一就是長沙窯的釉下彩。其彩料以氧化鐵、氧化銅為主,用彩料在素坯上繪出不同的圖案,或者寫上詩句等文字,然後再施以青釉,經1220 ~ 1270℃高温燒製而成。這種燒製方法也被耀州窯、越窯等所效仿,對後世影響頗深。
安史之亂之際,在丘陵起伏的長沙銅官古城村附近燃起了熊熊大火。窯工們根據山體走勢挖出龍形的窯場,同時用山柴燒製瓷器。這一燒,成就了永不磨滅的長沙窯。長沙窯作為世界釉下彩的創燒地,開創了一個陶瓷業史上偉大的時代。 [5] 
  • 藝術價值
長沙窯能按照市場需求靈活製作,始終走着一條人無我有、物美價廉的生產銷售路線,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古人的經商理念。長沙窯瓷器在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表現出靈活實際的智慧。銅官窯有如此成績,很大原因是它在釉下彩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改變了過去的單色釉和刻、劃花或貼花工藝,為後世瓷器的裝飾開闢了新的途徑。 [5]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傳承現狀

長沙窯陶瓷製品以其釉下彩繪、多彩釉工藝、銅元素着色裝飾手法打破了中國當時青、白兩種單一色調陶瓷的侷限,推動了釉下多彩陶瓷的發展。它憑藉着自身器型的新奇獨特、釉色的五彩繽紛、紋樣的豐富多樣等工藝特點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與文化遺產。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長沙窯昔日輝煌已經全然不在,在全國其他窯口的激烈競爭環境中,長沙窯陶瓷生產規模逐漸縮小,很多時代相承的一些作坊已經難以為繼,不得不面臨重組或倒閉的困境,導致長沙窯製陶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導致該現象的產生: [6] 
  • 長沙窯傳統陶瓷技藝傳承後繼乏人
從當前的狀況來看,長沙窯技藝的傳承面臨斷層。一方面,隨着20世紀50年代一輩製陶人逐漸步入暮年,退出製作舞台,手藝再好,精力已然不濟,再者一些家族式的傳承方式的侷限及技術的落後造成同行競爭力下降,造成陶瓷業經濟效益不高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很多傳承人子女寧願選擇外地就業從事其他工作,也不願子承父業,更不用説“師傅”招收學徒傳承技藝。另一方面,就目前銅官鎮陶瓷業的發展狀況來講,陶瓷產業發展不平衡,沒有官方扶持的大型產業。而憑藉小型作坊的規模與財力都無法進行新產品開發和後續人才培養,導致很多小作坊場主不得不依靠舊的造型模式進行生計維持。 [6] 
  • 地方相關政策不完備
眾所周知,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對“傳承人”的保護;一旦人才斷掉,那麼這項傳承千年的手工技藝也將隨之走向消亡。調查表明,望城縣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對長沙窯“非遺”文化保護政策還有待完善。尤其對地方“身懷絕技”被授予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陶瓷藝人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6] 
  • 政府宣傳和推廣力度不夠
研究發現,望城銅官鎮地區的老百姓普遍存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度不高,缺乏敢於擔當的責任感等問題。這一點不難理解,假若地方政府和相關文化部門對“非遺"保護缺乏一種“文化自覺”,他們自身都無法充分認識到“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承中華文明、保護地方文化的必然要求,那麼,要求地方普通陶瓷藝人、從事陶瓷行業的老百姓做到傳承與保護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很顯然是不現實的。 [6]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傳承人物

劉坤庭,男,1963年8月生。2017年12月28日,劉坤庭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申報。 [7]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保護措施

長沙市黨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長沙銅官窯的整體保護,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配備專業人員對遺址進行專業管理。2010年10月27日長沙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了《長沙銅官窯遺址保護管理條例》, 2010年11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准,11月30日公佈,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條例是中國首部關於窯址保護的條例。 [8]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陶瓷行業協會獲得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項目保護單位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陶瓷行業協會評估合格。 [12] 

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技藝社會影響

  • 重要展覽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暨長沙雨花非遺展演周6月2日上午在長沙市湖南雨花非遺館正式啓動。長沙窯銅官陶瓷燒製在現場被展示。 [10] 
2014年7月29日至8月31日,由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長沙市文物局主辦,長沙市博物館、湖南省考古學會長沙窯研究會承辦的原創展覽“海上絲綢之路的明珠——‘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展”在長沙市博物館舉辦。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