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沙彈詞

鎖定
長沙彈詞,指用長沙方言説唱的彈詞。 [13]  長沙彈詞原名“彈詞”,又稱“唱講”、“講評”、“平講曲”,是湖南省的傳統曲藝之一。 [1]  長沙彈詞是藝人自彈自唱以敍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主題的彈唱藝術,主要由曲目腳本、彈琴指法、唱腔音樂、表演技藝四部分組成。 [13] 
長沙彈詞源於古老的“道情” [13]  ,以長沙方言為基礎,依字行腔,具有“古、多、廣、情、諧”的藝術特徵。唱腔甜美圓潤,鏗鏘有力,朗朗上口,字字入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長沙彈詞形成了廖、周、舒三大傳統流派。代表劇目有《五虎平西南》、《月唐傳》、《殘唐五代》、《楊家將》、《慈雲走國》、《水滸傳》、《七國志》等。
長沙彈詞主要流行於湖南湘江、資水流域的長沙、益陽、湘潭、株洲、瀏陽等地。2008年6月14日,湖南省長沙市申報的“長沙彈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V-51。 [1] 
中文名
長沙彈詞
別    名
唱講
講評
批准時間
2008年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Ⅴ-51
遺產類別
曲藝
申報地區
湖南省長沙市
經典劇目
《林英自嘆》《湘子仕圖》等
代表人物
彭延坤
流行地區
長沙、益陽、湘潭、株洲、瀏陽等

長沙彈詞歷史沿革

長沙彈詞 長沙彈詞
長沙彈詞在清同治年間就已經形成。初以鼓板唱道情,清代戲劇家楊恩壽的《坦園文錄》中,曾詳細記述了長沙彈詞先人張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劉伶醉酒》時的情形: “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2] 
1904年,長沙闢為商埠後,茶鋪茶館居全省之首;抗日戰爭後,長沙茶館仍有百餘家。長沙人坐茶館,不僅有香茶的誘惑,美點的享受,更為其樂無窮的是聊天和聽書。當時長沙城裏的説唱藝人有四五十個,有20多個茶樓設場,日、晚兩場,每場聽眾百人。在所有書場中,以火宮殿書場最為有名,説書、彈詞藝人在火宮殿搭棚演出。 [3] 
辛亥革命時,許多進步的知識分子,曾運用長沙彈詞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它用極為通俗、生動的唱詞痛陳列強加緊瓜分中國的危急形勢,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 [2] 
20世紀20年代中期,長沙藝人周壽雲、舒三和等進入茶館茶社“坐棚”説書。1940年後,設有3個書棚,可容納聽眾200多人。50年代以後定名為“長沙彈詞”。 [3]  [4] 
長沙彈詞在“文革”後迅速衰落,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沙彈詞才重獲新生,當時長沙還剩下20多名彈詞藝人。為搶救保護長沙彈詞,長沙市已把長沙彈詞列入受保護的歷史文化遺產,並撥專項資金進行搶救整理。 [2] 

長沙彈詞藝術特點

長沙彈詞選材類型

傳承 傳承
長沙彈詞起自道教音樂,所以最初的主要題材為勸世文,沒有脱離道教的內容。如《林英自嘆》《湘子化齋》《洞賓對藥》,都是講述八仙的故事。到了近代,由於長沙彈詞通俗易懂,主要內容是反映人民疾苦,在辛亥革命時期,許多民主進步知識分子常用彈詞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如陳天華的長沙彈詞《猛回頭》是典型的長沙彈詞,韻白夾雜,散韻結合,痛斥了清政府的無能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激發了中國大眾的愛國熱情。進入書場後,長沙彈詞説唱的題材內容更加豐富。 [5] 

長沙彈詞曲藝結構

長沙彈詞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書頭、道白、唱詞、尾聲。
書頭
書頭是長沙彈詞的開頭部分,是一段彈詞的引子,一般是四句詩,也有兩句、六句甚至八句詩的。
道白
道白是長沙彈詞的正文部分,二者以唱詞為主,以道白為輔。道白是散文,生動具體,接近口語,分為説白與表白兩種,以表白為主。 [6] 
唱詞
唱詞是長沙彈詞的主要部分,它是韻文,與曲調相配合,構成長沙彈詞獨特的藝術形式。長沙彈詞的唱詞與道白一樣,也分為“説唱”與“表唱”兩類。
尾聲
尾聲是一段彈詞的結尾。一般是四句詩,也有的用兩句詩或雜言句式的;有用“這正是”之類的套語的,也有不用的。 [5] 

長沙彈詞唱詞腔調

長沙彈詞過去在流動中演出,主要聽眾是農民羣眾,以後固定演出,主要流行於城鎮之中,市民成為主要聽眾。因此,長沙彈詞的語言要通俗、口語化,用長沙地區的方言演唱,富於地方色彩,聽眾才易於接受,才倍感親切。長沙彈詞運用的並不純粹是長沙地區的方言,而是在中州韻的基礎上,經過規範化、藝術化了的長沙方言,即是藝人所稱“中州韻長沙話”,也就是“長沙官話”。在聲母的發音方面,長沙彈詞依照中州韻有兩處正音:第一,長沙方言平舌音與捲舌音不分。第二,長沙方言古全濁聲母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都念成不送氣清音。 [5] 

長沙彈詞藝術流派

《楊家將》 《楊家將》
長沙彈詞主要分為廖(福興)、周(壽雲)、舒(三和)三大流派。廖派,以廖福興為代表,他的表演,唱腔少,帶着懶洋洋的味道。二是周派,以周壽云為代表,他的表演,唱詞多,唱得鏗鏘有力。三是舒派,以舒三和為代表,他的表演,唱腔正統,但顯得呆板。彭延昆的説唱吸取了各派精華,並將湘劇、花鼓調、黃梅戲、京劇的一些唱腔融入説唱中,自成一派,被稱為“長沙彈詞活化石”。 [2] 

長沙彈詞經典劇目

“長沙彈詞活化石”彭延昆在演唱 “長沙彈詞活化石”彭延昆在演唱
長沙彈詞節目中的短段叫作“小本”,如《林英自嘆》《湘子仕圖》《寶釵記》《武松打虎》等,長篇有《月唐傳》《七國志》《水滸》《西遊記》《楊家將演義》《慈雲走國》等,新編曲目有短篇《賀慶蓮》《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東郭救狼》《智闖鄱陽》和《郭亮》等。傳統長書有《岳飛全傳》《殘唐》《寶釧記》等。 [2] 

長沙彈詞傳承保護

長沙彈詞流傳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長沙彈詞賴以生存的茶館書棚均已成為歷史,不少專業藝人相繼作古,健在的也因年事已高而不能繼續從藝,這一優秀的民間曲藝形式後繼乏人,亟待保護。 [1] 

長沙彈詞保護措施

長沙市已把長沙彈詞列入受保護的歷史文化遺產,並撥專項資金進行搶救整理。“長沙彈詞是地道的長沙文化,拋棄長沙彈詞,就是拋棄長沙本土文化。”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長沙市羣眾藝術館獲得長沙彈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長沙彈詞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14] 

長沙彈詞傳承人物

鑼鼓 鑼鼓
彭延坤(藝名:彭延昆),生於1937年5月,九歲因生活所迫開始流動説唱“長沙彈詞”。新中國成立後,正式拜長沙彈詞老藝人胡兆林學彈月琴説唱長沙彈詞。2009年6月11日,彭延坤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9] 

長沙彈詞入選非遺

2008年6月14日,湖南省長沙市申報的“長沙彈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長沙彈詞重要演出

2019年9月21日至22日,長沙彈詞《古城頌》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國民間文藝展演——深圳專場”中,獲評優秀節目。 [11] 
2019年10月6日,長沙彈詞頌中華——第三屆長沙老手藝民俗文化年活動在瀏陽舉行。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