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沙學院

鎖定
長沙學院(Changsha University),簡稱“長大”, [1]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長沙市為主管理的體制,屬於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38] 湖南省2011計劃 [3]  ,是國家“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CDIO工程教育聯盟湖南省高校知識產權運營聯盟長沙市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發展聯盟成員單位。 [4] 
學校辦學起源於1970年開辦的長沙市革命委員會教師培訓班、1978年開辦的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大專班、1979年開辦的湖南省長沙基礎大學和1983年開辦的長沙大學。1986年,湖南省長沙基礎大學改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1994年,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併入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1996年,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長沙大學。2004年,長沙大學升格為本科,並更名為長沙學院。 [5]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校區佔地197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約46.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69億元,藏書158.6萬冊;設有16個二級學院,開設50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210餘人,全日制本科生16300餘人。 [4] 
中文名
長沙學院
外文名
Changsha University
簡    稱
長大
創辦時間
197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湖南省2011計劃(2016年)
國家“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高校(2016年)
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6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2018年)
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2018年) 展開
學校特色
湖南省2011計劃(2016年)
國家“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高校(2016年)
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6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2018年)
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2018年)
省市共建高校(2004年)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51]  收起
主管部門
湖南省 [46] 
現任領導
楊小云(黨委書記)
陳赤平(校長) [55] 
本科專業
50個 [4] 
院系設置
16個二級學院
校    訓
力學篤行
校    歌
《長沙大學校歌》
地    址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洪山路98號
院校代碼
11077
主要獎項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截至2022年6月)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截至2022年6月)
文化和旅遊部優秀研究成果優秀獎1項(截至2022年6月)
省科學技術獎18項(截至2022年6月)
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4項(截至2022年6月)

長沙學院長大校史

長沙學院前身溯源

  • 湘江師範學校
1970年11月,長沙市教育局為解決普及中小學教育所急需的師資,決定從市屬十所中學選拔高中畢業學生進行短期培訓,最初定名為長沙市革命委員會教師培訓班(簡稱師訓班)。第一期師訓班設在長沙縣長橋即長沙市一中分校(現為長沙縣一中),共選拔530名學生,分為政治、數學、軍體、音樂、外語五個專業,進行了近三個月培訓,於1971年2月結業分配到全市中小學各校,補充教師隊伍。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校址設在長沙清水塘長沙市一中原初中部(現為長沙市一中教工生活小區)。
校園風光
1972年9月,市革委會決定將師訓班遷到本市南門外省糧食幹校(現為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同時,正式定名為長沙市師範學校。
1974年1月,由於省糧幹校急需用房,市革委會決定將市郊雨花亭銀行幹校(現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雨花校區)部分校舍撥給長沙市師範學校,與市委黨校一同搬出省糧幹校舊址。同年8月3日,市革委會《關於更改長沙市師範學校校名和增辦市二十五中的批覆》決定,因省教育廳決定恢復長沙師範學校,長沙市舉辦的長沙市師範學校改名為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銀行幹校校址。
1975年2月7日,市革委會《關於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搬遷問題的通知》,市委決定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由雨花亭遷往長沙縣高塘嶺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長沙市四中分校校址(現屬望城縣)。
1978年,中央批准恢復望城縣,因湘師遷高塘嶺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縣縣委所在地,湘師面臨再次搬遷。
1978年3月,湘江師範臨時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學分校(現為長沙市嶽麓實驗中學)過渡。
1981年4月25日,省教育廳同意確定湘江師範學校於市北郊洪山廟辦學。
1981年11月,湘江師範學校搬到長沙市北郊洪山廟新校址,至此,結束了學校歷時十年搬遷七次的歷史。
1988年11月3日,長沙市編制委員會同意湘江師範下設特殊教育師範部,面向省內各地區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作為特殊教育教師培養。 [6] 
  • 長沙職業技術師專(原長沙基礎大學)
1978年7月,長沙市決定開辦湘江師範大專班,首批面向長沙地區招收物理、化學、英語師範生,學校借用長沙市少年之家(現為長沙市少年宮)作為臨時校址。
1979年1月11日,長沙市革命委員會長革組批准成立長沙基礎大學籌建處。籌建辦設在湘江師範大專班的臨時校址內。
1979年2月7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湖南省長沙基礎大學”,由長沙市領導。學校首批招收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
1980年4月1日,經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長沙基礎大學新校址建於長沙市北郊洪山廟,徵用土地78畝。
1981年底,長沙基礎大學新校舍建成。學校地址定為長沙市洪山廟21號。
1982年初,湘江師範大專班與長沙基礎大學職工和學生遷入洪山廟新校址,3月1日學生開始在新校址上課。
1983年,學校首建學生宿舍,從此結束了長沙基礎大學學生走讀的狀況。
1986年8月,為適應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協商確定並報請國家教委批准,將長沙基礎大學更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學校更名後仍屬專科層次,實行省、市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制三年。普通師範專業與工科專業並存,以普通師範專業為主,主要面向長沙地區招生分配。辦學經費是湖南省按學生人數撥給,長沙市負責基本建設費、設施配套費和通用設施費。
1987年3月,長沙基礎大學經國家教委同意,更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 [6] 
  • 長沙大學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1983年5月4日,長沙大學創辦。長沙大學為湖南省第一所職業大學,是由教育部接受世界銀行貸款,在全國首批建立的17所短期職業大學之一。學校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委備案,依靠地方投資,由長沙市人民政府舉辦。定址北區熙寧街39號(原長沙市第九中學校址)。學校設有人文、外語、財經、藝術設計工程,機電工程等5個系,中文秘書、工業與民用建築、紡織、計算機應用等15個專業。學校在省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聘請教授、講師、工程師等兼職教師授課。各專業面向長沙市、郊招生並實行走讀。主要從參加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達到大專錄取分數的考生中擇優錄取,學制3年。同年9月18日,長沙大學正式開學。
1993年5月4日,長沙大學舉行建校十週年慶典。 [6] 

長沙學院合併發展

  • 三校合併
歷史標識 歷史標識
1994年8月,省人民政府決定將長沙市湘江師範學校併入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湘江師範併入職業技術師專後,特殊教育師範部轉至瀏陽師範舉辦。
1996年4月23日,國家教委在全國高等教育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的基礎上,正式將長沙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長沙大學,組成新的長沙大學。學校實行長沙市人民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委員會雙重領導,以長沙市人民政府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新長沙大學本部校址定洪山廟21號,原長沙大學熙寧街校址為南院。同年9月25日,合併後的長沙大學舉行掛牌慶典。
2000年4月10日,省教育委員會批覆同意該校當年與湖南師範大學合作舉辦"專本溝通"教育,首批共有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專業。至2007年最後一屆專本溝通學生畢業,共培養四屆專本溝通學生1500餘名。
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國家教育部,要求將長沙大學改版升格為本科學校。
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後兩次劃撥學校用地1624畝,學校佔地面積達到2130畝。
2004年元月,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考察長沙大學申本的有關事宜。 [6] 
  • 升本改名
2004年5月19日,在長沙大學(專科)基礎上建立長沙學院。學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長沙市為主管理的體制。同年9月,首批8個本科專業本科生1008人入校。
校園建築
2005年,學校開始面向全國招生。
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長沙學院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7] 
2011年,該校與湖南大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該校與湖南大學將着重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隊伍建設、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8] 
2013年,學校通過本科教學評估。
2016年4月,湖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該校首個湖南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由培育轉為認定,正式入選湖南“2011計劃”高校行列 [3]  ;同年獲批為國家“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高校和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9] 
2017年,獲批為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10] 
2018年,學校與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合作共建二級學院--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同年入選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建設高校 [2]  、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建設項目。 [11] 
2019年,學校通過本科教育評估,並獲批“湖南省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先進高校”稱號。 [4] 
2020年,學校入選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35] 
2022年12月,學校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公佈為國家廣電總局馬欄山網絡視聽人才培訓基地。 [48] 

長沙學院辦學規模

長沙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6個二級學院,開設50個本科專業。 [4]  [52] 
長沙學院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價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
智能製造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人工智能
網絡空間安全
長沙學院數學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機器人工程
應用化學
生物工程
生物製藥
長沙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
功能材料
環境工程
法學
英語
日語
翻譯
市場營銷
財務管理
物業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物流管理
旅遊管理
音樂學
舞蹈學
動畫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長沙學院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影視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
新聞學
廣播電視編導
播音與主持藝術
影視攝影與製作
思想政治教育
-
長沙學院研究生學院
-
-
長沙學院創新創業學院
-
參考資料: [41-45]  [53] 

長沙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省“十四五”應用特色學科8個,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7個、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1個。 [4]  [12] 
類別
名稱
“十四五”期間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
生物學
機械工程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設計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9] 
“十二五”期間湖南省重點學科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應用化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
企業管理
-
-
“十一五”期間湖南省重點學科
高等教育學
-
- [13] 
湖南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
生物學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商管理
設計學
-
- [11] 

長沙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1210餘人,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10餘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勞動模範等20餘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省科技領軍人才、省科技人才託舉工程中青年專家、省121創新人才培養工程人選、省“百人計劃”人選、省100個科技創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學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芙蓉教學名師等100餘人次。有110餘位教師被省內外高校聘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有省級教學團隊3個。 [4] 
北校門 北校門
類別
名稱
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
-
-
-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黃立宏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楊小云 [18] 
屈林巖 [17] 
-
-
-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劉沛林 [15] 
楊小云 [18] 
屈林巖 [17] 
韋成龍 [16] 
全國教學名師
黃立宏
-
-
-
-
全國優秀教師
屈林巖 [17] 
-
-
-
-
全國模範教師
蘇鋼 [37] 
-
-
-
-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團隊帶頭人
獲評時間
翻譯教學專業教學團隊
劉超先
2008年
軟件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劉華富
2009年 [19-20] 

長沙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個,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有省級現代化產業學院1個,省級及以上實踐教學平台46個,建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及省級精品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一流本科課程等共計73門。 [4] 
類別
名稱
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
日語
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
物業管理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
旅遊管理
英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公共事業管理
物流管理
音樂學
功能材料
軟件工程
生物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動畫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
《大學生學習指導》
-
-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
《廣播節目播音與主持》
-
-
省級現代化產業學院(1個)
馬欄山新媒體現代產業學院
-
-
湖南省特色專業(3個)
日語
公共事業管理
軟件工程
湖南省一流專業(20個)
通信工程
英語
軟件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生物工程
旅遊管理
功能材料
公共事業管理
漢語言文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
物流管理
動畫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音樂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土木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法學
視覺傳達設計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
軟件工程
物業管理
生物工程
通信工程
土木工程
-
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個)
旅遊管理實踐教學中心
藝術實踐教學中心
-
省級精品課程(7門)
《先秦文學》
《建築材料》
《英漢翻譯》
《旅遊經營與管理》
《化工原理》
《電磁學》
《公共管理學》
-
-
省級名師空間課程(4門)
《普通生物學》
《電視節目播音與主持》
《土力學》
《應用統計學》
-
-
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
《土力學(岩土力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基因工程》
《導遊實務》
《色彩》
《跨文化交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思政課實踐教學》
《配送與配送中心》
《你身邊的合同法》
《即興口語表達》
《弧焊電源》
注: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2004年至2021年,學校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34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8項。 [4] 
部分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
獲獎時間
獲獎級別
獲獎等級
《大學生學習改革與創新研究》
2004年
省級
一等獎 [21] 
《大學生學習改革與創新研究》
2005年
國家級
二等獎 [22] 
《堅持“兩為”“兩結合”,構建專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06年
省級
一等獎 [23] 
《學習型社會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2014年
省級
一等獎 [24] 

長沙學院學術研究

長沙學院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省重點實驗室、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台25個。 [4]  [25-26] 
長大雪景 長大雪景
  • 研究基地
類別
名稱
國際合作科研平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長沙工作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分中心
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魚類健康養殖分中心
省級平台
文化遺產保護修護與數字化應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裝配式支擋結構智能建造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低碳可降解材料及成型技術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環境與能源光催化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工業互聯網技術與安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水生動物營養與品質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環境光催化應用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公路工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大數據智慧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光電健康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智慧水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視頻文創研究基地
湖南省湖湘典籍翻譯與傳播研究基地
湖南省新型城鎮化與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學習型社會建設研究基地
湖南鄉土文化保護與數字文創研究基地
馬欄山視頻文創研究基地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基地
紅色遺址與革命影像數字化保護及傳播研究基地
經濟動植物品質調控及綠色利用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儲能電力系統信息物理控制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長沙學院基地
學校黨建研究基地
湖南省教育科學大學生學習與教學研究基地
市級平台
長沙市機電裝備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沙市藥用植物開發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沙市物聯網測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沙市智能感知與數據科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沙市公路與建築安全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長沙市物聯網安全態勢感知與風險評估技術研發創新平台
湘產藥用植物防治老年黃斑病活性物質研究平台
生物醫藥複雜樣品分離分析新技術平台
先進摩擦學設計及應用創新平台
醫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與裝備技術研究平台
長沙市碳中和技術研發平台
光電健康監測技術研究平台
道路與建築智能建造及安全診斷技術研發平台
室內空氣淨化材料與技術應用平台
長沙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平台
長沙市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長沙學院分基地 [25] 
  • 創新團隊
團隊級別
團隊名稱
所在學院
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光催化工程中心
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
湖湘文化與區域旅遊產業開發
馬克思主義學院
高通量生物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
低碳可控降解材料技術及應用
機電工程學院
可信導航應用技術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校級優秀創新團隊
水生動物品質調控團隊
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
摩擦磨損與抗磨技術/智能機電產品研發團隊
機電工程學院
水污染控制新技術團隊
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
網絡資源管理與數據分析團隊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數學學院
傳感器網絡大數據融合分析與應用團隊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數學學院
社區公共服務與政策團隊
經濟與管理學院
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學團隊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26] 

長沙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2010年以來,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共計2397項,縱向科研項目經費近2.1億元,承擔國家自科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7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項、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07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42項,其中,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國家級)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19項。 [4] 
部分科研成果
獲獎科技成果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時間
家園的景觀與基因——傳統聚落景觀基因圖譜的深層解讀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國家級二等獎
2020年
歷史文化村鎮景觀保護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集成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湖南省二等獎
2019年
留住鄉愁-特色旅遊小鎮與新型城鎮化建設
第十四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湖南省一等獎
2019年
著作《學生貸款的社會流動效應研究——基於資本轉化的視角》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湖南省二等獎
2017年
著作《古代湖湘藝術與湖湘文化》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湖南省二等獎
2015年
植物營養劑的研製與應用
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湖南省二等獎
2014年
論文《學習型社會教育範式的轉變與學習創新》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湖南省一等獎
2012年 [27] 

長沙學院學術資源

  • 圖書館藏
截至2022年12月,長沙學院圖書館設教工黨支部2個,設綜合服務部、宣傳推广部、讀者服務部、技術服務部、採訪編目部5個部門;建築面積近3萬平米,有閲覽座位3500個,自助借還機4台,自助檢索機4台,讀者研討室6間;有館藏紙本文獻154萬餘冊,數據庫45個,其中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共建共享數據庫17個。 [28] 
圖書館
  • 學術期刊
長沙大學學報 長沙大學學報
長沙大學學報》為雙月刊,其中1、3、4、6期為哲學社會科學版,2、5期為自然科學版,欄目設有哲學社會科學版:長沙文化研究(重點特色欄目)、經濟管理、政法歷史、語言文學藝術、教育教學等;自然科學版:基礎研究、工程與機械、電子與計算機、管理科學、教育教學、體育研究等。 [29] 
2006年該刊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10年獲得湖南省“優秀學報一等獎”,“長沙文化研究”欄目獲“特色欄目獎”;在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台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入編期刊、《書生數字期刊》入編期刊、《中國報刊訂閲指南信息庫》收錄期刊。 [29] 

長沙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依託長沙智能製造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國際影響力,聚焦“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國際化辦學格局。先後與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50餘個高校、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與國外近30餘個高校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接收培養外國留學生100多名。近年來先後有200多人赴海外訪問、留學、進修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4] 
合作交流
  • 校地合作
長沙學院與長沙六區三縣(市),及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辦公室、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國家級園區和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地方政府和園區企業合作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
  • 校企合作
長沙學院與企業共同開辦班級教學,在共建教學資源方面,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實驗室和實訓中心;在科技合作方面,共建科研平台。
  • 校校合作
長沙學院與湖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科學研究,聯合培育研究生。
  • 國際合作
長沙學院與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十多個國家的三十餘所學校、企業展開合作,交流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成功經驗等。
參考資料: [30] 

長沙學院文化傳統

長沙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力學篤行
校訓 校訓
“力學”出現在漢朝。《孟子·盡心上》上説:“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東漢趙岐註解説:“疢疾之人,又力學,故能成德。”
“篤行”出現在兩千多年以前。儒家經典《禮記·中庸》説:“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力學篤行”,“學”與“行”,具有辯正關係,“學”是“行”的基礎,“行”是“學”的歸宿。“學”與“行”的統一,是哲學的基本命題,更是學校教育的要求。概言之,長沙學院校訓整體含義是隻要學而用力,行而篤實,莘莘學子就一定會成為國家棟梁,學校就一定能夠興旺發達。 [31] 
  • 校歌
《長沙大學校歌》 [31] 
作詞者:李峻
譜曲者:徐樂華
瀏河水,水泱泱,縈繞我巍巍大學堂。
朝迎江日讀經史,夜伴濤聲賦華章。
朝迎江日讀經史,夜伴濤聲賦華章!
讀經史,賦華章。
讀經史,賦華章。
感悟人生多滄桑,感悟人生多滄桑!
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棟樑。
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棟樑!
湘楚地,地茫茫,托起我巍巍大學堂。
春上層樓描圖畫,秋為大地試新裝。
春上層樓描圖畫,秋為大地試新裝!
描圖畫,試新裝。
描圖畫,試新裝。
裝點壯麗好江山,裝點壯麗好江山!
湘楚從來多俊傑,敢為華夏鑄輝煌。
湘楚從來多俊傑,敢為華夏鑄輝煌!
校歌 校歌

長沙學院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長沙學院校徽為圓形,外圍為藍色圓環,上半環為中文校名“長沙學院”,下半環為英文校名“Changsha University”,圓環中為藍色書卷托起的紅色心形圖案,體現學院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管理以服務為本的教育理念,其負空間是學校前身長沙大學的簡稱首字母C、D的組合。
標誌藍色部分為翻開的書卷,表達了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其形態也像一隻飛翔的翅膀,喻意每個學子都能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
標誌的環形部分源於印章的形態,中文校名使用書法體體現古典美,英文部分則表示學院國際合作辦學的取向。紅色和藍色標誌為非對稱圓形,體現學術自由理念。
標誌選取赤紅,源於鳳凰的火焰的顏色,具有生生不息的含義,體現了學院辦學宗旨的傳承。
標誌的藍代表嚴謹的治學態度,色相上偏深的藍也給人以科學理性的價值取向。 [32] 

長沙學院社團文化

截至2023年6月,現有學生社團56個,共分為六大類,其中明源國學社、排球協會等文化體育類社團37個,法學傳播與研究協會等思想政治類社團2個,數學建模協會等學術科技類社團9個,創客俱樂部等創新創業類社團3個,清禾支教社等志願公益類社團2個,户外素質拓展協會等自律互助類社團3個。 [33] 

長沙學院學校領導

長沙學院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資料來源: [34]  [47]  [50]  [54]  [56-58] 

長沙學院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
姓名
職務
任期
張厚蘭
主任
1970-1971
徐桂蓮
副主任
1970-1972
任其昌
主任
1971-1993
李迪光
副主任
1971-1974
鮑勤珍
副主任
1971-1973
楊達
書記、主任
1974-1983
李峻
校長
1985-1990
歐陽偉昌
校長
1990-1994
董家通
書記
1984-1990
熊定軍
書記
1990-1994
備註説明:文革期間學校領導機構是革命委員會,設“主任,副主任”等領導職務,後來恢復稱為校長、副校長。
長沙基礎大學
魏澤馨
書記、校長
1978-1983
校長
1983-1984
羅世明
書記
1984-1989
楊榮奎
校長
1984-1986
郭振祖
校長
1986-1996
長沙大學
黨委書記(兼)
1983-1994
劉湘皋
校長(兼)
1983-1995
郭振祖
黨委書記
1985-1986
黨委書記
1986-1989
校長
1986-1989
袁文秀
黨委書記
1990-1993
校長、黨委副書記
1990-1996
校長
1996-1997
陳振坤
書記
1996-2001
書記
2001-2005
校長
1997-2005
長沙學院
黨委書記
2005-2010
黨委書記
2010-2013
校長
2005-2013
黨委書記
2013-2014
校長
2013-2014
黨委書記
2014-2018
黨委書記
2018-2021
校長
2021-2023
校長
2014-20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