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江路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境內道路)

鎖定
長江路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西南部,原名為國府路,是著名的民國文化一條街,古都南京的一條文化特色街區。南京作為古都,明朝、清朝、民國的府邸都曾落户於長江路,由此而衍生的明代“詞曲文化”、清代“紅樓文化”、民國“建築文化”和現代人文藝術中心。 [1] 
長江路東西走向,長1821米、寬43米,設六車道。西起南京中山路,東至漢府雅苑,與南面的南京中山東路和北面的江蘇省南京市珠江路大體平行,與洪武北路、太平北路等南北向道路相交。
2021年10月,南京市長江路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6] 
中文名
長江路
外文名
Changjiang Road
地理位置
江蘇南京市玄武區西南部
長    度
1821 m
起    點
西起中山路
終    點
東至漢府雅苑
原    名
國府路

長江路名稱由來

長江路在明清時期稱為大倉園。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就設在原來的兩江總督署。1930年將路面拓寬到28米,取名國府路,並種植了從上海購買的懸鈴木。汪偽維新政府時改名維新路。1945年以後改名林森路。1949年以後改名長江路。

長江路沿線景點

長江路上的南京總統府 長江路上的南京總統府
長江路沿線分佈着毗盧寺梅園新村紀念館六朝博物館總統府、中山廣場、南京圖書館、江寧織造府、江蘇省美術館、南京人民大會堂金陵圖書館、南京羣眾文化藝術中心等一系列文物古蹟和現代文化景點,加上近現代的歷史勝地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辦事處、鍾嵐裏民國建築羣等景點,可謂三步一個景觀五步一個遺存。長江路中段人民大會堂對面南段新建了500米長的文化藝術長廊,雕塑、小品突出六朝文化、石刻浮雕、民國文化等主題內容。 [1] 

長江路歷史沿革

“一條長江路,半部南京史”,這條南京人熟悉的“文化一條街”上,除了“總統府”,還有許多六朝以來南京城的興衰沉浮的見證。 [2] 
原在六朝宮城之中 見證幾度興衰沉浮
長江路西起中山路,東至漢府街,總長約1.5公里,這裏不僅是位於市中心的景觀街道,還是著名的“文化一條街”。許多考古發現證明,六朝時期,長江路一線正位於宮城中心位置。現位於長江路南側的南京圖書館新館地下一層“六朝宮城遺址”展區中,可以看到當年宮城牆基的走向,長江路所在的大部分區域都被包括在宮城裏面。然而,隋滅陳後,建康城邑、宮室一併被“平蕩耕墾”夷為平地,從此長江路一帶也和南京城一起荒蕪了300餘年。
明朝初期,這裏因成為朱高煦的“漢王府”又一次顯赫起來。長江路東頭的“漢府街”就是這時留下的地名。但好景不長,漢王府隨着“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而沒落,這裏也淪為供應都城的存糧大倉(又名太倉)所在地,故名“大(太)倉園”。
清代,路北側的原明漢王府被擴建成兩江總督署衙,大門正對的馬路更名為都督街,大門東西兩邊分別建有東轅門、西轅門。江寧織造局、江寧織造署(府)就在此附近。
太平軍佔領南京後,又在兩江總督署的基礎上興建天王府,這個“天朝宮殿”一度“周圍十餘里”,四面數丈高的宮牆蜿蜒環繞,分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大致範圍如下:東沿黃家塘至利濟巷、西臨碑亭巷一線、北到楊吳城濠(今珍珠河)、南抵科巷一帶,面積遠遠超過原兩江總督署。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曾國藩於1871年在原址重修兩江總督署,門前街上又建了東轅門、西轅門和東衞門、西衞門。從清朝末年的照片上,還能看到老百姓在轅門下來來往往的情景。
民國時期經3次拓建 成為南京的“長安街”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擬定政府機構設在兩江總督署原址。第一任南京特別市市長、年僅37歲的劉紀文早年赴國外留學,曾在歐美考察市政,故上任後計划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闢長江路東段一小段馬路,以便汽車通行。但計劃尚未及實施,桂系倒蔣,蔣介石被迫下野,劉紀文只做了短短兩個月的市長,便隨蔣辭職而去。
1928年蔣介石復職。7月,劉紀文再次出任南京市長。此時恰逢籌備孫中山奉安大典,劉紀文遂提出了“修築迎櫬大道”的建議,很快得到批准。劉親自擔任“首都道路工程處”處長。而長江路的改造工程也趁此東風得以開工。
1928年至1929年間,門樓前的一段道路拓建,並向西延伸至碑亭巷。其間於1929年新建了國民政府大門,並按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在路南側新建了照壁,拆除了原兩江總督署的轅門、衞門。1930年這段路改稱為國府路。
1930年底,國府路東箭道至漢府街段開工。1936年又建成中山路至碑亭巷段。在此期間,國民大會堂(今人民大會堂)及國立美術陳列館(今江蘇省美術館)等一批民國代表建築相繼在路邊建成。此時,國府路道路寬幅增至16至18米,這在當時算是相當寬闊了。至此,這條路也成為南京的“長安街”。
日軍入侵南京淪陷期間,國府路一度改名為“維新路”。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還都”後,為紀念逝世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這條路又改名林森路。
民國時期,這條路每逢重大節日、活動,都會整飾一新,“國府還都”及“制憲國大”時,還在碑亭巷口附近新立了牌樓。
1949年南京解放後,此路改以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為名,就有了如今的“長江路”。

長江路周邊地名

南京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
因為城市建設及其他諸多原因,長江路周邊許多老地名現已消失,現將其中一部分羅列在此。 [3] 
西箭道:
西箭道的位置原應在總統府中軸線以西,今總統府景區與“1912文化休閒街區”之間,縱貫南北的無名小道,與東箭道相對稱。據載,西箭道上曾有處“寶華盦”,原是清兩江總督招待外賓的場所。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抵達南京後,就下榻於此,稍事休息後,發表了就職宣言。寶華盦後來成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辦公室”。1913年至1916年,馮國璋入主長江路292號大院,西箭道5號一度成為馮的私人住宅。1917年4月2日,因電線老化漏電起火,大院一些古建築不幸被毀。後馮國璋下令在失火場地重建新屋40多間,如今總統府中軸線上內、外賓會客室就是當年所建。有人認為,西箭道併入了拓寬的太平北路,其實不然。根據民國二十二年的《首都道路系統圖》、民國二十五年的《最新南京地圖》可以斷定,西箭道就是後來的民國時期參謀本部內的“籠子巷”。
籠子巷:
翻開民國後期南京地圖,在總統府中軸線西邊,有一條與東箭道對稱的巷子,名曰籠子巷,它就是由西箭道在民國中期易名而來。此名可能和其被劃入軍事禁區有關,取森嚴壁壘、警衞重重之意。直到本世紀初,此地仍屬軍事管理區,是閒人莫入之地。
東海路:
民國初年,總統府大院西面最寬的道路還是碑亭巷,碑亭巷與大院之間還有條狹窄的新西街。1936年冬,長江路至中山東路段的新西街拓寬,改稱為東海路。同時,大院西側,沿東海路北上至浮橋東面,拆除房屋築彈石路。1959年春,東海路及彈石路向北延伸,大規模拓寬改造,由大行宮向北一直延伸到北京東路,後名為太平北路。太平北路是因南面的太平南路而名。太平路最早在楊公井一帶,明清叫吉祥街。清道光年間,這帶盜賊猖獗,江寧太守李璋煜召上元縣官嚴加訓斥,並限期扭轉局面。不久情況好轉,於是親自改路名為太平路。
東轅門、西轅門:
清代兩江總督署大門兩邊,分別建有東轅門、西轅門,兩門位置均在如今的長江路上。東轅門、西轅門地名沿用至民國年間。東轅門、西轅門上當年曾分別刻有“兩江保障”、“三省鈞衡”橫匾。這兩塊匾額是乾隆帝御賜兩江總督尹繼善,以表彰其政績卓著。不過,此匾額在清末卻被南京市民巧妙誤讀,引出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曾國荃任兩江總督時,看中夫子廟釣魚巷附近的一個妓院,作為他收受賄賂、進行權錢交易的場所,撈足了油水。因此,當時的人把“兩江保障”中的“保”字拆讀為“呆人”,將“三省鈞衡”中的“鈞”字異化為“釣”,將“衡”字拆成“魚行”,於是匾額上的字就成了“兩江呆人障”、“三省釣魚行”,藉此諷刺曾國荃。此外,總統府南面的大行宮廣場及南京圖書館、南京美術館區域,消失的小街小巷也有不少,包括大隍城巷、小隍城巷、大獅子巷、小獅子巷、長江(國府)東街、長江(國府)西街等。

長江路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5日,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