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橋村

(福建省漳浦縣長橋鎮下轄村)

鎖定
長橋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長橋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長橋鎮中心點,鎮政府所在地。北鄰東昇村,南鄰春光村,東鄰潭陽村,西鄰長橋農場。
中文名
長橋村
外文名
Changqiao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漳州漳浦縣長橋鎮
地理位置
國道324線重要路段而發展了商業貿易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204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閩南話
建築面積
1920 m²

長橋村村情概況

源自長橋農場羅山尾的小溪流經倒橋、店前、長橋至春光村,與源自青果村的小溪匯合,是為小南溪。長橋自古為閩粵古驛道的要衝,有一口長滿茭筍和辣蓼的淺潭,稱茭蓼潭,因此茭蓼潭成為地名,宋代已形成村莊,以“茭蓼”的諧音雅稱為“嘉禮社”。宋慶曆四年(1198年)漳州知州傅伯成撥公款建造自漳州至漳浦35座石樑橋,以跨越茭蓼潭的一座為最長,共17孔,稱茭蓼橋,俗稱為“長橋”,以後,長橋成為地名。後來茭蓼潭淤淺,被墾為田,橋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開建漳州至漳浦公路時堙沒,公路下只留一個涵洞。

長橋村政區沿革

長橋與溪仔(今東昇、友愛)在清順治年間為橫內保,康熙三十九年與橫口保合併為橫內口保。民國前期實行裏鄰制度(情況不詳)。民國23年起實行保甲制度,長橋為長橋保,初屬於長橋聯保。民國29年起屬長橫鄉(民國33年改名長橋鄉)所轄。新中國初期為第十一區(長橋區)所轄的長橋鄉;1958年9月屬長橋公社的長橋大隊;1984年9月屬長橋鄉(1992年9月改為鎮)所轄的長橋村。轄?坑口、路尾、舊樓尾、新樓、石步園、舊街6社(自然村)。現共有411户,1660人,其中,坑口75户,345人;路尾51户,205人;舊樓尾110户,355人;新樓83户,403人;石步園42户,172人,舊街50户,180人。2002年8月,安置三峽移民9户,44人。

長橋村姓氏源流

長橋村與溪仔(東昇、友愛二村)為黃姓聚居地,都以文通公為開基祖。文通公來自東泗鄉(今屬龍海市),是浦西黃姓始祖天從公(南宋崖山敗亡時護從閩衝郡王趙若和逃到浦西的侍臣黃材之父)的第九代孫,其世系:一世天從公。二世文忠公,即黃侍臣,名材,字國棟。傳到五世壽夫,元末移居莆田,明初任指揮使,鎮守佛曇,抗倭犧牲。六世均壽,居佛曇。七世志山,居佛曇。八世善繼,開基龍海東泗,生五子:文史、文寬、文偉(守祖東泗)、文顯(開基東泗鄉清泉村)、文通,於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開基墨溪,即溪野,祖祠“墨溪堂”。文通生三子:梅軒、進章、進發,後裔分三房,長房傳溪野(今東昇村、友愛村)及長橋村的石步園社(祖祠石元堂)、新樓社(祖祠文英堂)、舊街社(祖祠南陽堂),分傳潭陽村的潭?社。次房傳長橋村的舊樓社(祖祠長林堂)。三房傳南埔社(春光村,祖祠崇德堂),分傳潭陽村的草坂社。
石步園社為長橋村村部所在地。《石元堂黃氏族譜》(舊譜)記載:明崇禎末年,族人24人東渡台灣,音訊不通,生死未卜,故鄉每年七月十五日設壇致祭。其實,那24人中在台灣傳下眾多後裔,在台灣黃姓中,與湖西渡台後裔合稱“湖西長橋派”(湖西與長橋同祖源)。

長橋村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1427畝,其中水田1214畝,農地213畝,有大片山地。有頂崗、新樓、長春等石陂,水源豐富。農產品有稻穀及柑桔、桃、李、青梅、橄欖等水果。

長橋村基本設施

自古以地處交通要衝而形成農村貿易圩市。改革開放以來,更以位於國道324線重要路段而發展了商業貿易,並招商引資辦企業。供電情況正常。村自辦自來水廠。農户電視機、電話機基本普及。縣第六中學、中心小學設在本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已普及。中心小學的校園面積409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920平方米,有13個班級,學生542人,教師33人。

長橋村名勝古蹟

明萬曆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祭葬坊及林士章暨夫人柳氏、鄭氏神道碑,在新樓社古驛道邊,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明陳纘妻程氏節烈坊,在林士章葬祭坊旁。
清乾隆趙庠生之妻何氏貞節坊,在路尾社古驛道邊,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深坑橋,在長橋村南,始建於宋,是自漳州至漳浦三十六橋之一,清同治五年(1866年),貢生黃恭己重修,並立碑紀念。 [1] 

長橋村古代人物

黃夢孔, 坑口人,明天啓四年進士,任知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