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樂村戰鬥

鎖定
長樂村戰鬥,又稱長樂村之戰、長樂村急襲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和第115師部隊一部在山西省武鄉縣長樂村地區反擊日軍圍攻的戰鬥。 [4] 
1938年4月初,為粉碎日軍對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九路圍攻”,八路軍展開“反圍攻”作戰,在山西省武鄉縣長樂村發起急襲,殲滅日軍2200餘人。 [1] 
名    稱
長樂村戰鬥
發生時間
1938年4月
地    點
山西省武鄉縣長樂村
參戰方
八路軍、日軍
結    果
八路軍獲勝
傷亡情況
殲滅日軍2200餘人
別    名
長樂村之戰、長樂村急襲戰

長樂村戰鬥戰鬥背景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後,八路軍第129師在和順縣石枴鎮召開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關於創建以太行、太嶽山脈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指示,佈置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任務。會後,八路軍129師除以主力阻擊沿正太路西進之敵外,師參謀長倪志亮、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窮等率領工作團和部分武裝,到沁縣、長治、晉城、武鄉、襄垣、平順、沁源、安澤、屯留等地,在中共地方組織及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的配合下,宣傳黨的抗日政策,開展改造舊政權、減租減息等工作,很快建立了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政權。 [2]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游擊戰爭的全面展開,對日軍造成很大威脅。1938年4月初,日軍以第108師團為主力的3萬餘人,分九路向八路軍根據地撲來,準備對我晉東南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攻。 [2] 

長樂村戰鬥戰鬥經過

1938年2月,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在臨汾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將第二戰區所屬部隊劃分為西路軍、南路軍和東路軍。當年3月2日,朱德、彭德懷正式出任東路軍正副總指揮,負責晉東南地區的對日作戰。東路軍所轄部隊除八路軍第115師、第129師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縱隊、第3縱隊外,還有國民黨軍曾萬鍾部第3軍、李家鈺部第47軍以及趙壽山部第17師、武士敏部第169師、朱懷冰部第94師等部隊。 [2] 
1938年3月,八路軍第129師通過截獲的日軍一系列資料分析,敵人準備發動一次大行動,其中一份資料明確標出了“4月上旬有較大攻擊”的企圖,其目標是尋找八路軍總部及129師主力。 [2] 
收到129師發的加急電報後,3月24日至28日,八路軍總部在沁縣小東嶺召開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戰區東路軍將領會議,作出“以一部兵力鉗制各路進攻之敵,集中主力相機破其一路”的決定。果然,4月4日,日軍第一軍集中各師團共3萬餘人,由同蒲路之洪洞、太谷、榆次,正太路之平定,平漢路之高邑、邢台,邯長大道上的涉縣、長治,以及臨屯公路上的屯留等地出發,分九路從東、南、西、北四面圍攻晉東南地區的八路軍和國民黨友軍。 [2] 
朱德與彭德懷立即致電左權劉伯承:曾(萬鍾)軍主力隱蔽集結於東田、西營一線,待敵進至襄垣以北側擊之;劉(伯承)師以協助曾軍適時打擊涉縣向遼縣前進之敵;徐(海東)旅及決死第1縱隊打擊或消滅沁源東進之敵;朱(懷冰)部集結馬陵關、白壁地區,待機向祁縣、太谷、壽陽之線活動;曾(國華)支隊、陳(錫聯)旅積極向平漢線襲擾…… [2] 
此時,從長治出發的日軍117聯隊已經進逼襄垣縣虒亭一帶。為避其鋒芒,更好地指揮反圍攻戰鬥,4月10日,朱德、彭德懷率領八路軍總部離開沁縣小東嶺,轉移至武鄉縣城以西的馬牧村。 [2] 
4月11日,日軍117聯隊3000多人北進至襄垣下良鎮,此為九路圍攻之主力,由苫米地旅團長指揮。朱總司令根據情報判斷,117聯隊有可能是經過武鄉進攻榆社。果然117聯隊13日佔領武鄉縣城(今故縣)。 [2] 
朱德和彭德懷分析與觀察,根據我軍集結情況,準備在武鄉、榆社間夾擊消滅敵人。遺憾的是,因國民黨部隊沒有按令行動,致使夾擊計劃未能實現。14日凌晨,為安全計,八路軍總部趁天不亮時繼續轉移,上午到達武鄉義門村。這裏既十分隱蔽,又靠近武鄉至榆社大道,便於觀測戰況。這一天,苫米地部進抵榆社後,因羣眾空室清野,無吃無喝,道路又破壞嚴重,瘋狂的日軍沿途燒了十幾個村莊,只得退回武鄉。根據這一情況,朱德、彭德懷馬上分析退回武鄉之敵有兩種可能,一是退回長治,二是西援被國民黨武士敏部包。為在日軍躊躇之際給予打擊,繼續命令國民黨曾萬鍾部、朱懷冰部在榆武大道伏擊日寇,但曾萬鍾等部由於不適應游擊戰術,認為這樣守株待兔難以取勝,結果二次失去伏擊敵人的機會。朱德、彭德懷在命令友軍的同時,也命令129師與344旅負責人,迅速向武鄉靠攏,尋機打一個殲滅戰。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率129師,在4月15日傍晚趕到武鄉縣城西北。這時,日軍縱火焚燒了具有1300餘年歷史的武鄉古城,沿濁漳河東去。 [2] 
16日7時,八路軍第129師386旅(下轄771團和772團)追上日軍117聯隊。此時,117聯隊先頭部隊已通過長樂村,其輜重部隊尚在通往長樂村的狹長河谷中。771團和772團對日軍已形成夾擊態勢,但因電話線損壞,與772團同為左縱隊的第115師689團和承擔追擊任務的769團接到命令時間較晚,還未趕到戰場。戰機轉瞬即逝,386旅旅長陳賡果斷命令部隊對日軍發起急襲。772團迅速佔領北岸高地,在馬莊和長樂村地段對敵行軍縱隊發起突襲,將其分割包圍於濁漳河河谷中,使其首尾難顧。已通過長樂村的日軍仍負隅頑抗,集中兵力猛攻772團左翼戴家堖陣地。防守戴家堖陣地的772團10連官兵,面對十倍於己的日軍,堅守陣地4個多小時,全部壯烈犧牲。12時,第115師689團趕到,奪回戴家堖陣地。14時,日軍第108師團援兵到達,被八路軍擊退。17時,八路軍全殲被包圍日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判斷,擴大戰果已無把握,鞏固勝利成為必要,立即命令部隊主動撤出戰鬥。 [1] 

長樂村戰鬥戰鬥結果

在長樂村激戰中,八路軍4個團全部投入野戰,比平型關戰鬥的規模還大。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它卻成為“反九路圍攻”中最關鍵的一戰,影響了戰役的走勢。 [3] 
長樂村戰鬥殲滅日軍2200人,是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一次戰鬥殲滅日軍最多的一仗。此戰之後,八路軍乘勝追擊,連同配合八路軍作戰的國民黨友軍又殲滅2000多日軍,收復了18個縣城,打破了日軍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 [3] 

長樂村戰鬥後世紀念

如今,長樂村矗立着長樂村戰鬥紀念碑,與之隔河相望的八路軍烈士陵園中,當年犧牲的800多名烈士長眠於此,包括772團團長葉成煥。葉成煥在戰鬥中頭部中彈,重傷後不治犧牲。他原為紅四方面軍第31軍93師政委,是一員軍政雙優的戰將,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由於編制所限,從正師級幹部降職為團長,但為了抗戰他無怨無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