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麗質

鎖定
長樂公主(621年—643年9月28日) [13]  ,本名李麗質,唐太宗第五女(嫡長女),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唐高宗同母姐。 [1]  [5] 
貞觀二年(628年),詔封長樂郡公主。 [72] 
因皇后所生,深得唐太宗鍾愛。 [2-5]  貞觀五年(一説貞觀六年),唐太宗為其籌備嫁妝,禮數加倍於永嘉公主,嚴重逾越制度,遭到諫議大夫魏徵進諫。 [6] 
貞觀七年(633年),長樂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長孫衝,即齊國公長孫無忌的嫡長子。 [7]  後任秘書監刑部尚書兵部尚書 [8-11] 
貞觀十三年(639年),協助眾臣勸止唐太宗停世封刺史。 [12] 
貞觀十七年八月十日(643年9月28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歲,同年九月廿一日(643年11月7日),陪葬昭陵 [13-14]  [38] 
別    名
長樂公主,長樂郡公主 [1]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621年
逝世日期
643年9月28日 [13] 
主要成就
協助眾臣勸止唐太宗停世封刺史
本    名
李麗質 [1] 
特    長
擅長書畫
父    親
唐太宗李世民 [1] 
母    親
長孫皇后 [2] 
夫    君
長孫衝
同母妹妹
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
同母兄弟
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兒    子
長孫延 [65] 

李麗質人物生平

李麗質取名麗質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妃長孫氏生下了一個女兒,秦王李世民欣喜之下,給這個女兒取名李麗質。長樂公主的志文中用華美的辭藻盛讚道:“公主資淑靈於宸極,稟明訓於軒曜。……皎若夜月之照瓊林,爛若晨霞之映珠浦。”可見公主果真人如其名,天生麗質,是位容色絕姝的美人。貞觀二年(628年),年僅八歲的李麗質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15]  [72] 

李麗質特優逾制

因為長樂公主是愛妻長孫氏所生,唐太宗視為掌上明珠,因而“特所鍾愛”,貞觀七年(633年),長樂公主正式下嫁長孫無忌之子,宗正少卿長孫衝 [7]  長孫無忌是開國大功臣,凌煙閣排名第一,貞觀年間又任宰相。長孫族作為後族新貴,又是功臣之家,可謂富貴至極,顯赫非常。當然唐太宗選擇長孫家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長孫無忌不僅是太宗的布衣之交,也是長孫皇后的兄長。將愛女嫁給長孫家族無疑是最安心的安排,故後來同是皇后所生的新城公主同樣也嫁入了長孫家族。
長孫衝是長孫無忌的長子,也是長孫皇后的嫡侄,姑表兄妹相配,可謂親上加親。唐太宗眼見愛女配得如此佳婿,高興之餘就引出了一段小插曲。貞觀五年(631年)[一説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在給女兒籌備嫁妝時想要多給,於是對眾臣表示:“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答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敕有司資送加倍於永嘉長公主 [16-22]  永嘉公主是唐高祖李淵之女(武德二年[619年]生),也就是長樂公主的姑姑,在輩分上長於長樂公主,理應尊於長樂公主。唐太宗為了寶貝女兒居然想逾禮而行,幸得諍臣魏徵勸諫:“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最終太宗收回旨意,此事後又成一美談。 [23-28]  [29-30] 
一直到高宗至玄宗年間,仍有唐人張鷟創作判文,張鷟在判文中隱射長樂公主出嫁之時的盛大隆重,足見長樂公主嫁妝事件及公主出嫁在唐朝引起的反響之劇烈,給唐人印象之深遠。 [42]  [43]  [70-71] 

李麗質諫言封建

婚後的長樂公主又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是在貞觀十三年(639年)的徙封建事件中。所謂封建就是像西周時分封諸侯一樣,讓諸王、功臣永久性在一地擔任長官,並可由子孫世襲。此事顯然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所以,遭到房玄齡、魏徵、長孫無忌、馬周李百藥于志寧的極力反對,在眾臣反對無效的情況下,長孫無忌想到了兒媳長樂公主,請她進宮勸説,並代為傳話:“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唐太宗説:“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後嗣,輔朕子孫,共傳永久;而公等乃復發言怨望,朕豈強公等以茅土邪!”最後唐太宗拗不過大家,終於在貞觀十三年(639年)詔停封建,長樂公主成功地協助大臣完成了這次重大事件,沒有辜負眾臣。 [31] 

李麗質雅擅丹青

長樂公主墓所出土的白瓷辟雍硯 長樂公主墓所出土的白瓷辟雍硯
唐朝皇室歷來擅長書法丹青,李麗質的母親長孫皇后之墨寶曾傳到清代後失傳,看過的古人將其與吳採鸞、胡惠齋張妙淨朱淑真管道昇等諸位女書法家相提並論。 [32]  哥哥李泰工於草書、隸書,弟弟李治除了草、行、隸書外還與父親一樣,擅長飛白體 [33-34]  妹妹李明達也是寫得一手好飛白,和父親李世民的飛白體放在一起能達到下不能辯的程度。 [35]  麗質公主墓誌記載:“(公主)散玉軸於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於彩箋,春葩掩麗。”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展開公主所作的畫卷,懸掛的明鏡就顯得黯淡無光;展示公主所寫的書法,就連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麗色。”在長樂公主墓室中還出土了一方瓷硯——辟雍硯,辟雍是周王朝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為名。楊師道的《詠硯》詩中有“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一句,所詠的就是辟雍硯。這方硯是李麗質生前的實用之物,出土時硯面四周的弦紋內仍殘留些許墨跡,硯面還有長期研磨的痕跡,可見是公主生前長期所用之物,公主雅擅丹青,遂以生前用硯隨葬,無愧於墓誌對公主書畫才藝的褒揚。 [36] 

李麗質帝悼夭蕙

婚後長樂公主夫妻琴瑟韻合,生活甜美,平時敬順公婆,謹禮持家,於是“家道以正”。墓誌還以古時節婦伯姬、貞姜來贊喻公主有守禮重信的節操,從而“播肅雍於閨闈,流婉嫕於邦國。”貞觀十七年間,長樂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八月十日(643年9月28日),公主便溘然長逝,是年二十三歲。她的婚姻生活剛邁進第十個年頭,這對少年夫妻卻沒能等到老來相伴的一天。面對愛女的離世,唐太宗深受打擊,“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多次痛哭後仍然悲傷的不能自已。儲後李治“痛結分荊,尋萬恨而增慕”。 [13]  [37]  同年九月廿一日(643年11月7日),太宗敕命鴻臚寺卿韋挺為喪事監護正使、鴻臚寺少卿崔仁師為喪事監護副使,將長樂公主陪葬昭陵 [38] 

李麗質人際關係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母
唐高祖李淵
唐朝開國皇帝。 [64] 
出身扶風竇氏,唐高祖皇后。 [59] 
外祖父母
隋右驍衞將軍,唐贈司空、上柱國、齊獻公。 [61]  [62-63] 
渤海高氏
北齊清河王高嶽孫女,高勱之女,申國文獻公高士廉之妹,趙國公長孫無忌與文德皇后生母。 [61] 
父母
唐朝第二位皇帝。 [60] 
出身河南長孫氏,唐太宗皇后。 [59] 
舅舅
趙國公。 [57] 
同母兄弟
唐太宗長孫皇后長子,追贈荊州大都督、恆山郡王,諡號為“愍”,遷葬於昭陵。 [44]  [66-67] 
唐太宗長孫皇后次子,濮王,追贈太尉雍州牧,諡號為“恭”。 [45]  [55-56]  [69] 
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長孫皇后第三子,唐朝第三位皇帝。 [46] 
同母妹妹
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後改嫁薛瓘 [47-48] 
與同母兄李治一起被唐太宗親自撫養,擅長書法,早夭。 [49]  [58] 
初嫁長孫詮,後改嫁韋正矩 [50] 
丈夫
趙國公長孫無忌嫡長子,駙馬都尉金紫光祿大夫、秘書監。 [7]  [51]  [65] 

李麗質後世紀念

李麗質公主墓

長樂公主墓壁畫
長樂公主墓壁畫(3張)
長樂公主薨後,太宗將其陪葬昭陵。長樂公主墓位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鄉陵光村,西北距昭陵元宮僅1公里。其墓封土為方形覆鬥式,形制高於圓錐形的封土。墓前後均有四個土闕,墓前還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等石雕羣。1986年長樂公主墓被開啓,該墓與一般的唐墓架構類似,為單磚墓室,由墓道、過洞、天井、壁龕、甬道、墓室六部分組成,總長48.18米。墓內各處都繪有壁畫,但該墓曾經多次被盜,因而墓內損壞嚴重,壁畫大多殘缺,出土的隨葬物有百餘件。
墓道兩側及墓室分別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不僅繪有騰飛的蒼龍,長嘯的白虎,奔馳的駿馬,還繪有氣宇軒昂的甲冑儀衞、端莊豐盈的侍女和維妙維肖的男侍。特別是“雲中車馬”一圖,畫瑞氣流雲中,兩匹駿馬駕着紅色木車奔馳,轅端雕飾龍頭,車後兩側各插一面五旒紅旗,車中坐3人,中一老者長髯飄拂,神態安祥。車廂下方有一摩謁,張咀伸舌,鰭尾俱全。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所畫侍女中,有一膚色較深,滿頭鬈髮,雙耳戴大耳環的侍女,在唐墓中是首次發現。據考當是“崑崙奴”的形象,她們可能是來自非洲的黑人,這對中外交流的研究有重大價值。壁畫保存較好,壁畫線條流暢,剛柔得當,色調和諧,技法高超,是初唐壁畫上乘之作。 [52] 
昭陵人物墓葬中長樂公主李麗質墓是唯一出現兩道闕樓圖像的,而且第一道為雙層,脊獸採用鴟尾造型;第二道為單層,脊獸又採用鴟吻,這是昭陵陪葬墓唯一的現象。 [68] 
另外,該墓的甬道中設有三道石門,唐朝貴戚功臣和皇子、公主、嬪妃墓按禮制只能設一道石門。惟獨長樂公主承恩特葬,墓室甬道內破格設三道石門,在昭陵已發掘的陪葬墓中僅此一例。嫡出的長樂公主,既為“太宗特所鍾愛”,唐太宗為愛女修築之墓規格之高是可以理解的。 [53] 

李麗質墓誌銘

墓誌銘
墓誌銘(2張)
長樂公主墓誌1986年出土,志石、志蓋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志蓋長98釐米,厚12釐米,蓋面篆書“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9個大字。志文皆楷書,共33行,約1000餘字。志石周邊以“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及雲紋圖案裝飾。 [54] 

李麗質人物評價

長樂公主出身貴重,自小被父母特所鍾愛,在萬眾矚目和寵愛中長大。出嫁時父親唐太宗想禮儀超越常制,嫁與外戚重臣之子,尊榮顯耀。 [39-40]  難能可貴的是長樂公主沒有利用父母的溺愛恃寵而驕,婚後與丈夫長孫衝夫妻恩愛,守禮孝順。當朝中大臣沒法勸阻父親唐太宗時,關鍵時刻她能站出來助上一臂之力。早逝雖有遺憾,但其一生可謂圓滿順遂。 [28]  [41] 

李麗質藝術形象

李麗質文學形象

《公主出降禮錢判》 (唐)張鷟  [42]  [43]  [70] 
永安公主出降,有司奏禮錢,加長公主二十萬。造第宅所費亦如之,羣下有疑。
金機札札,靈婺皎潔於雲間。銀漢亭亭,少女迤遲於巽位。故瀟湘帝子,乘洞浦而揚波。巫峽仙妃,映高堂而散雨。公主穠華髮彩,蕣萼延祥。六珈玉步之辰,百兩香飛之日。三公主婚,鵷鸞接羽。百枝燈燭,光沁水之田園。萬轉笙竽,雜平陽之歌舞。玲瓏玉佩,振霞錦於仙衣。熠燿花冠,點星珠於寶勝。飛鸞鏡匣,向滿月以開輪。仙鳳樓台,映浮雲而寫蓋。弄珠分態,江姊為之含嚬。飛箭成婚,天公為之蹙笑。肅雝之制,蓋異常倫。築館之規,特優恆典。小不加大,必上下和平。卑不凌尊,則親疏順序。先帝女之儀注,舊有章程。長公主之禮容,豈容逾越。

李麗質影視形象

2010年動畫片《中華德育故事第三部之長孫規諫》;
2018年網劇《唐磚》:李麗質演員不詳。
參考資料
  • 1.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公主諱麗質,隴西狄道人,高祖太武皇帝之孫、皇帝之第五女、東宮之姊也。
  • 2.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
  • 3.    《通典·卷五十九》:大唐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
  • 4.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
  • 5.    《貞觀政要·卷五》:長樂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貞觀六年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
  • 6.    《魏鄭公諫錄○諫優長樂公主禮數》: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鹹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然永嘉公主即太宗之妹也。公曰:“不可。昔漢明帝欲封其子,雲:‘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可半楚淮陽。’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禮有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相逾越。”太宗然其言,入謂文德皇后曰:“我欲加長樂公主禮數,魏徵不肯。” 文德皇后聞之,大喜,遣中使齎錢二十萬,絹四百匹,詣公宅,宣令謂公曰:“比者常聞公中正而不能得見,今論長樂公主禮事,不許增加,始驗従來所聞,信非虛妄。願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聞公言,故令將物相賞。公有事即道,勿為形跡也。”
  • 7.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七年,降殯於宗正少卿、河南長孫衝,即司徒、太子太師、趙國公無忌之長子也。
  • 8.    《太子少師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上柱國固安昭公崔敦禮碑》:以顯慶元年歲次(闕三字)月癸巳朔三日乙未,薨於(闕一字)陽裏第,春秋六十有一,哀感宸極,痛結儲闈。閭里於是興嗟,簪裾為之揮涕。輿駕於龍門舉哀,詔秘書監駙馬都尉長孫衝職方郎中温(闕六字)州都督開府儀同三司(闕十一字)陪葬昭陵。
  • 9.    《唐會要·卷十四》:顯慶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告於太廟,皇帝臨軒,大會文武百寮,夷狄君長。蘇定方戎服,操賀魯獻於樂懸之北,上責之,不能對。攝刑部尚書長孫衝跪於階下奏曰:“伊麗道獻俘賀魯,請付所司,大理官屬受之以出”。詔免其死。
  • 10.    《冊府元龜·將帥部·獻捷》:高宗顯慶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告於大社,皇帝臨軒,大會文武百僚,夷狄君長。定方戎服,操賀魯獻於樂懸之北,帝責之,不能對。攝刑部尚書長孫衝跪於階下奏曰:“伊麗道獻俘賀魯,請付所司,大理官屬受之以出”。詔免其死。
  • 11.    《大唐故魯郡夫人河南長孫氏墓誌銘並序》:夫人諱璀,字璀。有唐文德皇后之侄孫,工部尚書郭趙公之夫人也。高祖無忌,元勳盛烈,載在王府,官至太尉、趙國公。曾祖衝,兵部尚書、駙馬都尉,尚長樂公主。
  • 12.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五》 :會司空、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等皆不願之國,上表固讓,稱:“承恩以來,形影相弔,若履春冰;宗戚憂虞,如置湯火。緬惟三代封建,蓋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禮 樂節文,多非己出。兩漢罷侯置守,蠲除曩弊,深協事宜,今因臣等,復有變更,恐紊聖朝綱紀;且後世愚幼不肖之嗣,或抵冒邦憲,自取誅夷,更因延世之賞,致 成剿絕之禍,良可哀愍。願停渙汗之旨,賜其性命之恩。”無忌又因子婦長樂公主固請於上,且言:“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 異!”上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後嗣,輔朕子孫,共傳永久;而公等乃復發言怨望,朕豈強公等以茅土邪!”庚子,詔停世封刺史。
  • 13.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以十七年八月十日奄然薨謝,春秋廿三。——經換算可知(貞觀)十七年八月十日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43年9月28日
  • 14.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
  • 15.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貞□□年,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户。禮優□組,賦極膏腴。 地兼城陽,帝劉愧其茂冊,邑啓長樂,皇音恧其徽章。
  • 16.    《魏鄭公諫錄○諫優長樂公主禮數》: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鹹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
  • 17.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長樂公主將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
  • 18.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
  • 19.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長樂公主,下嫁長孫衝。帝以長孫皇后所生,故敕有司裝齎視長公主而倍之。
  • 20.    《通典·卷五十九》:大唐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
  • 21.    《唐會要·公主雜錄》: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
  • 22.    《貞觀政要·卷五·公平第十六》:長樂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貞觀六年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
  • 23.    《魏鄭公諫錄·諫優長樂公主禮數》: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鹹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然永嘉公主即太宗之妹也。公曰:“不可。昔漢明帝欲封其子,雲:‘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可半楚淮陽。’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禮有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相逾越。”太宗然其言,入謂文德皇后曰:“我欲加長樂公主禮數,魏徵不肯。” 文德皇后聞之,大喜,遣中使齎錢二十萬,絹四百匹,詣公宅,宣令謂公曰:“比者常聞公中正而不能得見,今論長樂公主禮事,不許增加,始驗従來所聞,信非虛妄。願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聞公言,故令將物相賞。公有事即道,勿為形跡也。”
  • 24.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長樂公主將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今 資送公主,倍於長主,得無異於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後嘆曰:“妾亟聞陛下稱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 也!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承恩禮,每言必先候顏色,不敢輕犯威嚴;況以人臣之疏遠,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從也。”因請遣中使齎錢四百緡、絹四百匹以 賜徵,且語之曰:“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勿轉移也。”
  • 25.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 尊於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後,後嘆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候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 説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有國有家者急務,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
  • 26.    《冊府元龜·宰輔部·諫諍第三》:魏徵,貞觀中為秘書監,參豫朝政。長樂公主,文德皇后之所生,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徵諫曰:“不可,昔漢明帝將封其皇子,曰:‘朕子安可與先帝子等,可半楚淮陽。’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子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相逾越。”帝然其言。
  • 27.    《貞觀政要·卷五·公平第十六》:長樂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貞觀六年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奏言:“昔漢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豈得同於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陽王。’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良以尊於公主也,情雖有殊,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公主,理恐不可,實願陛下思之。”太宗稱善。乃以其言告後,後嘆曰:“嘗聞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聞其諫,乃能以義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妻,曲蒙禮敬,情義深重,每將有言,必俟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謂之説難,東方朔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耳而利於行,有國有家者深所要急,納之則世治,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
  • 28.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長樂公主,下嫁長孫衝。帝以長孫皇后所生,故敕有司裝齎視長公主而倍之。魏徵曰:“昔漢明帝封諸王曰:‘朕子安得同先帝子 乎?’然則長公主者,尊公主矣。制有等差,渠可越也?”帝以語後,後曰:“嘗聞陛下厚禮徵而未知也,今聞其言,乃納主於義,社稷臣也。妾於陛下,夫婦之 重,有所言,猶候顏色,況臣下情隔禮殊,而敢犯嚴顏陳忠言哉!願許之,與天下為公。”帝大悦,因請齎帛四十匹、錢四十萬即徵家賜之。
  • 29.    《通典·卷五十九》:大唐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秘書監魏徵諫曰:
  • 30.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秘書監魏徵諫曰。不可。昔漢明帝欲封其子。雲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乎。可半楚淮陽。前史以為美談。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有逾越。上然其言。長孫皇后遣使賚錢四十萬。絹五百疋。詣徵家賜之。
  • 3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五》:會司空、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等皆不願之國,上表固讓,稱:“承恩以來,形影相弔,若履春冰;宗戚憂虞,如置湯火。緬惟三代封建,蓋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禮 樂節文,多非己出。兩漢罷侯置守,蠲除曩弊,深協事宜,今因臣等,復有變更,恐紊聖朝綱紀;且後世愚幼不肖之嗣,或抵冒邦憲,自取誅夷,更因延世之賞,致 成剿絕之禍,良可哀愍。願停渙汗之旨,賜其性命之恩。”無忌又因子婦長樂公主固請於上,且言:“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 異!”上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後嗣,輔朕子孫,共傳永久;而公等乃復發言怨望,朕豈強公等以茅土邪!”庚子,詔停世封刺史。
  • 32.    《沈彩(清 乾隆年間)-玉台名翰跋》:沈彩跋雲:才藻,非婦人職也。然孔子嘗以臧文仲妾織蒲為不仁,則士大夫家閨閣佳麗,苟勤於紡織,輿茅檐窮嫠爭,是亦非宜。而身心又不可使逸,則舍筆札文史其何所事哉?卷中自晉衞夫人而下,若唐長孫後、吳採鸞、宋胡惠齋、張妙淨、朱淑真,元管道昇,皆具有俊才,出其柔翰,俱各精妍。
  • 33.    《石墨鐫華·卷二》:萬年宮即九成宮改名,高宗幸而銘之書之也,行草視英公碑尤為勁拔。
  • 34.    《文墨池編》:高宗雅善真、草、隸、飛白。
  • 35.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
  • 36.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散玉軸於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於彩箋,春葩掩麗。
  • 37.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 以十七年八月十日奄然薨謝,春秋廿三。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儲後痛結分荊,尋萬恨而增慕。闔宮催□,列闢同哀。朝日以之虧光,行雲以之寡色。樓台寂漠,無復白鶴之翔;原野淒涼,遽□□鳥之兆。
  • 38.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粵以其年歲次癸卯九月丁丑朔廿一日丁酉陪於□陵。□□□□卿、扶陽縣開國男韋挺監護,守鴻臚少卿崔仁師為副。葬事所須,□□□□□□□□□德,因山□美。——經換算可知(貞觀十七年)九月廿一日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43年11月7日
  • 39.    《魏鄭公諫錄·諫優長樂公主禮數》: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房玄齡等鹹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然永嘉公主即太宗之妹也。
  • 40.    《冊府元龜·外戚部·總序選尚》:長孫衝無忌之子,尚太宗女長樂公主。
  • 41.    (大唐故長樂公主墓誌銘) 公主諱麗質,隴西狄道人,高祖太武皇帝之孫、皇帝之第五女、東宮之姊也。 若夫瑤源紀地,實命先天。遷汾陰之鼎,功高造物;刻太山之石,德洞函夏。豈 直載祀無疆,軼商周之御歷;本支多藝,邁魯衞之作屏而已哉。公主資淑靈於宸 極,稟明訓於軒曜。行歸柔順,□得伯姬之心;德備幽閒,有逾貞姜之節。發言 垂範。動容應圖。皎若夜月之照瓊林,爛若晨霞之映珠浦。加以惠心開朗,沉識 韶□。散玉軸於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於彩箋,春葩掩麗。是以遐觀遺篆,俯 尋蠹冊。周室王姬,徒興李之詠;漢朝公主,終致柏粱之譏。惟懿德之鮮儔, 校往圖其誰侶。貞□□年,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户。禮優□組,賦極膏腴。 地兼城陽,帝劉愧其茂冊,邑啓長樂,皇音恧其徽章。然則堯曰允龔,垂敕降之 典;武稱盡美,著下嫁之□。是以歸宣平之國,既屬於媯呂;選子敬之流,亦挨 於梁竇。七年,降殯於宗正少卿、河南長孫衝,即司徒、太子太師、趙國公無忌 之長子也。翟衣振採,鏘玉佩而出仙□;鳳駕徐輪,羅銀燭而下長漢。在貴符瑟 琴之好,居滿修蘋繁之潔。佩金燧於蘭室,婦德□稱;弄王梭於春機,家道以正。 訪史佇戒,問禮貽則。保傅相儀,儼銅駝之路;輜駢警策,□濯龍之苑。播肅雍 於閨闈,流婉於邦國。然而孝友天發,仁愛冥感,歸寧丹掖,總笄□□。紫庭 就養,金*授巾,而奉玉饌。比夫益部孝女,非有帝子之尊;齊國娶□,□□□ 閣之簡。雖復昭昭婺女,映魯館而奪暉;皎皎常娥,臨秦台而掩色。悲夫,年催 四節,□□二豎。掩心之鏡,訪秦宮而莫逢;長生之藥,祈王母而不至。閲水翻 於夜壑,風燭翳於□□。晉女辭□之言,惟幾彌固;穆姜薄葬之志,將絕逾明。 以十七年八月十日奄然薨謝,春秋廿三。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儲後痛 結分荊,尋萬恨而增慕。闔宮催□,列闢同哀。朝日以之虧光,行雲以之寡色。 樓台寂漠,無復白鶴之翔;原野淒涼,遽□□鳥之兆。粵以其年歲次癸卯九月丁 醜朔廿一日丁酉陪於□陵。□□□□卿、扶陽縣開國男韋挺監護,守鴻臚少卿崔 仁師為副。葬事所須,□□□□□□□□□德,因山□美。戢蘭儀於白楸,寧藏 玉匣;鑿松扃於丹,靡瘞金□。□直門□□□□□□□□轉。白驥徘徊,長辭 魏闕;丹委鬱,直指恭園。蕩當塗之□,□賓已散;□□□之□,□志空傳。 其詞曰: □□□命,綠字啓符,功□在鎬,德邁曰虞。金楨星列,玉葉雲敷,儀漢誕 嬡,方娥應圓。德□□□,譽光蘭石,晨昏不匱,組訓無*。玉笄耀首,銀河警 策,築館大邦,執列闢。遊藝□□,□□□翰,對菊題熔,懷仙ゼ贊。災生弩 影,年催孔嘆,醫門術殫,仙壇斧爛。瓊峯□□,□□□□,□□□□,秦鳳辭 條。雕楹結網,綺帳生飆,錦機字滅,寶鏡菱銷。日去已□,□□□□,□□□ □,悲驂屢蹀。地盡龍盤,山開馬獵,隴積寒草,松低霜葉。獨有徽□,□□□ □。
  • 42.    張鷟,字文成,自號浮休子。深州陸澤(今河北省深縣)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授岐王府參軍。歷仕襄樂尉、洛陽尉、長安尉、鴻臚丞等職。四次參選,皆判為銓府之最。最擅判詞,員半千曾稱其文“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青錢學士”。開元中,官至司門員外郎。鷟下筆出言,浮豔風趣,其文頗行於時,新羅、日本使者至,亦必出重金購其文。其主要著述有《朝野僉載》、《龍筋鳳髓判》及《遊仙窟》等。《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全唐詩》存詩一首。其生平事蹟,兩《唐書》均附見於其孫張薦傳中。
  • 43.    本篇選自《全唐文》卷一七二,亦見明劉允鵬注、清陳春補正《龍筋鳳髓判》(共四卷)之卷一,公主二條之一。判文,是古代應用性文體之一種,主要用於折獄斷案,或對某事作出裁決,故為吏人必學。唐代選人甚重此體,制科有書判拔萃之名目,凡進士登第及諸科出身,皆以此銓擇。而張鷟正以擅長判詞,在士林官場享有盛譽。《全唐文》所錄張氏之文,即以判詞為主,此篇僅一例耳。這是一篇對假設事狀所擬製的判文。自“永安公主”至“羣下有疑”,即所設之事,以下四六駢文則為張鷟所擬判詞。高步瀛《唐宋文舉要》乙編卷二選入此文,於箋註中引《舊唐書·后妃上·長孫皇后傳》“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於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曰:“唐人書判,多影射古今事蹟,發為問題,此判即隱取長樂公主事,永安即長樂之瘦詞也。”可對此文背景備一説。張鷟針對此事,以華麗的文辭、鏗鏘的節奏,首言帝子之尊,再言公主出降禮儀之繁;最後以簡潔的語言指出公主出降,資送不得逾於長公主。(公主,皇帝之女;長公主,皇帝之姐妹)此文當繁則繁,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腹笥與才華;當簡則簡,使文章斬截有力,以符判詞的文體要求。高步瀛評曰:“藻採鮮妍,風華掩映,‘萬選萬中’之譽,非虛也。
  • 44.    《冊府元龜·儲宮部·褒寵》:唐廢太子承乾,太宗長子。貞觀十六年詔曰:“儲貳不會,自古常式。近代以來,多為節限,求之故實,深非事宜,自今皇太子出用庫物,所司勿為限制。”皇太子承乾抗表謝,詔答曰:“汝家之冢嫡,國之儲兩,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入學齒胄,則君臣之義也,同之府庫,實父子一體也。是以君子富而不驕,謙而受益,奢則不孫,以約失之者鮮矣。勉思守道,無煩致謝。”
  • 45.    《貞觀政要·卷二·直諫》:貞觀十年,越王,長孫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或言三品以上皆輕蔑王者,意在譖侍中魏徵等,以激上怒。上御齊政殿,引三品已上入坐定,大怒作色而言曰:“我有一言,向公等道。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時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兒,是天子兒,今日天子兒,非天子兒耶?我見隋家諸王,達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躓頓。我之兒子,自不許其縱橫,公等所容易過,得相共輕蔑。我若縱之,豈不能?躓頓公等!”玄齡等戰慄,皆拜謝。徵正色而諫曰:“當今羣臣,必無輕蔑越王者。然在禮,臣、子一例,《傳》稱,王人雖微,列入諸侯之上。諸侯用之為公,即是公;用之為卿,即是卿。若不為公卿,即下士於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為公卿,並天子大臣,陛下所加敬異。縱其小有不是,越王何得輒加折辱?若國家紀綱廢壞,臣所不知。以當今聖明之時,越王豈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禮義,寵樹諸王,使行無禮,尋以罪黜,不可為法,亦何足道?”太宗聞其言,喜形於色,謂羣臣曰:“凡人言語理到,不可不伏。朕之所言,當身私愛;魏徵所論,國家大法。朕曏者忿怒,自謂理在不疑,及見魏徵所論,始覺大非道理。為人君言,何可容易!”召玄齡等而切責之,賜徵絹一千匹。
  • 46.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初,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至立為太子。高宗朝,睿宗為豫王,雖成長,亦以則天最小子,不令出閣。及至聖歷初,封為相王,始出閣。
  • 47.    《唐上都青龍寺法朗傳》:龍朔二年,城陽公主有疾沈篤,尚藥供治,無所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愛殊厚,降杜如晦子荷。
  • 48.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城陽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誅,又嫁薛瓘。
  • 49.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 50.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新城公主,晉陽母弟也。下嫁長孫詮,詮以罪徙巂州。更嫁韋正矩,為奉冕大夫,遇主不以禮。俄而主暴薨,高宗詔三司雜治,正矩不能辯,伏誅。以皇后禮葬昭陵旁。
  • 51.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長樂公主,下嫁長孫衝。
  • 52.    林樹中,王崇人.美術辭林·中國繪畫卷 上.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52-52
  • 53.    陳志謙.唐昭陵長樂公主墓:《文博》,1988年03期
  • 54.    馬海艦,郭瑞.唐太宗昭陵石刻瑰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98-99
  • 55.    《舊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二十六》:永徽三年,薨於鄖鄉,年三十有五。贈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 56.    《冊府元龜◎宗室部·封建》:濮王泰,太宗第四子。武德三年;封宜都郡王;四年,進封衞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十年,徙封魏王;十七年,降封東萊郡王;尋改封為順陽王;二十一年,進封濮王。
  • 57.    《新唐書·卷一百五·列傳第三十》:帝欲功臣並世襲刺史,貞觀十一年,乃詔有司:“朕憑明靈之祐,賢佐之力,克翦多難,清宇內。蓋時屯共資其力,世安專享其利,朕所不取。刺史,古諸侯,雖名不同,而監統一也。無忌等義貫休慼,效挺夷險,嘉庸懿績,簡在朕心。其改錫土宇,用世及之制。”乃以無忌為趙州刺史,以趙為公國;房玄齡宋州刺史,國於梁;杜如晦贈密州刺史,國於萊;李靖濮州刺史,國於衞;高士廉申州刺史,國於申;侯君集陳州刺史,國於陳;道宗鄂州刺史,王江夏;孝恭觀州刺史,王河間;尉遲敬德宣州刺史,國於鄂;李勣蘄州刺史,國於英;段志玄金州刺史,國於褒;程知節普州刺史,國於盧;劉弘基朗州刺史,國於夔;張亮澧州刺史,國於鄖。凡十有四人。餘官食邑尚不在。無忌等辭曰:“羣臣披荊刺,事陛下。今四海混一,誠不願違遠左右,而使世牧外州,與遷徙等。”帝曰:“割地封功臣,欲公等後嗣長為藩翰,而薄山河之誓,反為怨望,朕亦安可強公土宇邪?”遂止。
  • 58.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嘗見喜愠色。帝有所怒責,必伺顏徐徐辯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譽愛。後崩,時主始孩,不之識;及五歲,經後所遊地,哀不自勝。帝諸子,唯晉王及主最少,故親畜之。王每出閤,主送至虔化門;泣而別。王勝衣,班於朝,主泣曰:“兄今與羣臣同列,不得在內乎?”帝亦為流涕。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閲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羣臣進勉,帝曰:“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詔有司簿主湯沐餘貲,營佛祠墓側。
  • 59.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23]
  • 60.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23]
  • 61.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洛陽人,隋右驍衞將軍晟之女也。晟妻,隋揚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後。
  • 62.    《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六》: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趫捷過人......後除淮陽太守,未赴任,復為右驍衞將軍......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曰獻。少子無忌嗣。
  • 63.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太宗即位,立為皇后。贈後父晟司空、齊獻公。
  • 64.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23]
  • 65.    《大唐故云麾將軍左監門將軍上柱國趙國公長孫府君墓誌銘並序》:君諱元翼,字元翼,河南洛陽人也。天垂星昴,地刊雲朔。昌意以祥徵啓聖,濬發靈源;獻王以神武定功,克配上帝。其後疇慶離祉,本枝以昌。開國承家,明德弈世,蓋存乎簡冊。曾祖無忌,皇朝司空、司徒、太子太師、太尉、實封二千八百户,改封趙國公,贈揚潤等七州諸軍事、揚州大都督,即文德皇后之兄也。功參天造,運屬神興。爰陪在渭之榮,克贊昇陑之華。祖衝,駙馬都尉、金紫光祿大夫、秘書監、尚長樂公主。父延,六歲授朝散大夫、都水使者。封亭山縣男。菀及則吉,繼及而賢。門開魯館,攘錫周祇。
  • 66.    《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開元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知節度事。適之以祖得罪見廢,父又遭則天所黜,葬禮有闕,上疏請歸葬昭陵之闕內。於是下詔追贈承乾為恆山愍王,象為越州都督、郇國公,伯父厥及亡兄數人並有褒贈。數喪同至京師,葬禮甚盛,仍刊石於墳所。
  • 67.    《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05-23]
  • 68.    昭陵博物館.《昭陵墓誌紋飾圖案》.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11月:6
  • 69.    《大唐贈太尉雍州牧故濮恭王墓誌銘》:以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薨於鄖鄉第,春秋卅三。爰申追遠之口,詔式披哀榮之典,贈太尉、雍州牧,班劍卌人,羽葆鼓吹,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賜東園秘器,葬事官給,務從優厚,諡曰恭王,禮也。
  • 70.    《全唐文·第02部·卷一百七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1-10-19]
  • 71.    《全唐文·第02部·卷一百七十二》:《公主出降禮錢判》。永安公主出降,有司奏禮錢,加長公主二十萬。造第宅所費亦如之,羣下有疑。金機札札,靈婺皎潔於雲間。銀漢亭亭,少女迤遲於巽位。故瀟湘帝子,乘洞浦而揚波。巫峽仙妃,映高堂而散雨。公主穠華髮彩,蕣萼延祥。六珈玉步之辰,百兩香飛之日。三公主婚,鵷鸞接羽。百枝燈燭,光沁水之田園。萬轉笙竽,雜平陽之歌舞。玲瓏玉佩,振霞錦於仙衣。熠燿花冠,點星珠於寶勝。飛鸞鏡匣,向滿月以開輪。仙鳳樓台,映浮雲而寫蓋。弄珠分態,江姊為之含嚬。飛箭成婚,天公為之蹙笑。肅雝之制,蓋異常倫。築館之規,特優恆典。小不加大,必上下和平。卑不凌尊,則親疏順序。先帝女之儀注,舊有章程。長公主之禮容,豈容逾越。
  • 72.    楊安寧.《長樂公主墓》.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