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明燈樓

鎖定
安次古縣村隆福寺長明燈樓,雕立於唐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是已知紀年最早、雕刻內容最豐實、保存狀況較好的石燈,現存廊坊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中文名
長明燈樓
地理位置
現存廊坊博物館內一樓大廳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 上午: 9:00 — 12:00;下午: 14:00 — 17:00
門票價格
免費入館參觀
建立時間
唐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級    別
國家一級文物

長明燈樓鎮館之寶——長明燈樓

它是已知最早的帶紀年刻銘的唐代燈樓。燈樓是寺院供具之一,雕制於垂拱四年(公元 688 年,當時正是我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時代)。漢白玉石質,由壼門方形座、覆蓮圓座、等邊八角形石柱、仰蓮托盤組成,通高 3.4 米 。 石柱雕飾分為三部分:下部各面刻尖拱龕,龕內浮雕伎樂,其中六面或跪或坐於須彌式蓮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簫等樂器,兩面為手持長練的舞姿伎樂;石柱中部正面篆書題額“大唐幽州安次縣隆福寺長明燈樓之頌”,頌詞後鐫刻有及功德主姓名、官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燃燈偈》、《知燈偈》;石柱上部每面雕雙層尖拱龕,龕內雕佛像一尊,共計 16 尊。仰蓮托盤上部鑿平,刻有凹槽兩道,中心鑿圓形淺洞,根據同時期石燈形制和燈樓托盤上的卯結構來分析,石燈上部應有燈室。與同時期的石燈相比,這件長明燈樓雕刻手法精細嚴謹,風格莊重樸實,是珍貴的唐代石刻精品;另外,石燈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樂又刻有經文、偈文、頌序、頌詞等內容,這在唐代其他石燈中是沒有的。它不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發展狀況的珍貴資料,也為考證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縣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據。 [1] 

長明燈樓燈樓式經幢

長明燈樓 長明燈樓
古縣隆福寺長明燈樓原位於安次區古縣村,唐代隆福寺附屬文物,現存廊坊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古縣村隆福寺長明燈樓刻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因雕立年代和特殊的社會政治及宗教背景,使其成為研究唐代中期佛教石刻及造像藝術、佛教與封建皇權關係的重要實物資料。
燈樓雕制於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漢白玉石質,現通高3.4米。由聯體壼門方形基座、八邊形台座、圓形覆蓮底座和等邊八邊形燈柱及聯體圓形仰蓮、八邊形承托盤組成,以凹凸的榫卯相連接。方形基座邊長136釐米,高22釐米,八邊形台座邊長52釐米,高4釐米,八邊形燈柱每邊長23.5釐米,八邊形承託邊長52釐米。托盤頂面鏨平,並刻有卯槽兩週,中心鏨圓形淺洞,原應放置有燈室,早年失軼。 [2] 

長明燈樓交通路線

乘車路線:乘 8 、快 12 路到體育館站下車,文化藝術中心院內。乘 14 、 16 路到文化藝術中心站下車。
駕車路線:廊坊城區和平路與北鳳道交匯西北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