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干巷

鎖定
長干巷是古建康里巷,六朝時建康(今南京)南五里秦淮河兩岸有山岡,其間平地,為吏民雜居之所,江東稱山隴之間為“幹”,故名。
中文名
長干巷
相關典籍
左思《吳都賦
類    型
吏民雜居之所

長干巷出處

左思《吳都賦》:“長幹延屬,飛甍舛互。”有大小長干巷相連。

長干巷實際地址

大長干巷在今南京市中華門外。
小長干巷在今南京市鳳凰台南,巷的西面通長江。

長干巷相關記載

南京"長幹"地名常現於古詩詞:李白"長幹行"
南京有長幹橋、長幹寺、長幹裏,而且關於長幹裏,常出現在古代詩詞歌賦中,比如最著名的有崔顥的《長干曲》(二首)、李白的《越女詞》和《長幹行》。成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出於《長幹行》。
長幹裏位於今中華門外雨花路兩側及附近地區。相傳戰國時越國上將軍范蠡築越城時,該裏已出現。明以前有大長幹、小長幹、東長幹,均是里名。現在的長幹裏其實已衍變成片狀地名,泛指內秦淮以南、雨花台以北的區域,範圍很大。
而東干長巷、西幹長巷雖然名氣沒長幹裏來得響亮,但也算是老地名了。關於“幹長巷”由來:一説“幹長巷”一帶以前有很多燒窯的,燒出來的水缸一個連一個排在一起,周邊居民便稱之為“缸長巷”,後來演變成“幹長巷”;另一説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中華門有幹長巷”7個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