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嶺村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蓮塘街道下轄村)

鎖定
長嶺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蓮塘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蓮塘村、西嶺下村、黃貝街道羅芳村。地處梧桐山南麓,北迴歸線以南,梧桐山海拔994米;蓮塘河從村東南流過,自東向西匯入山岔河,再與沙灣河一起匯入深圳河。始建於清同治年間,香港蓮麻坑村葉姓在深圳河北岸一帶開墾土地,並逐漸定居建村,形成村落,稱作長命村,後改為長嶺村。20世紀60年代,村民大量出走香港,全村只剩幾户人家,後來從徑肚村遷來兩户,加上當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以及政府從其他地方遷來一些人口,形成現村。 [1] 
中文名
長嶺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華南
地理位置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蓮塘街道

長嶺村建制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沙灣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1959年,屬附城公社蓮塘大隊;1961年,屬南頭區附城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附城公社;1983年,屬羅湖區黃貝街道蓮塘行政村;1998年,屬蓮塘街道長嶺社區。 [1] 

長嶺村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1] 

長嶺村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有葉、伍、蔣、王、劉、楊、黃、陳、羅、温、毛和胡姓。第一大姓為葉姓,祖籍河南葉縣,宋末南遷至廣東梅州;清初十九世祖葉思發到東莞清溪教書,後居於觀瀾松元廈,生二子葉達波、葉達濱;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葉達波兄弟倆先後從松元廈遷居蓮麻坑;清同治年間,由於人口增加,蓮麻坑葉姓在深圳河北岸一帶開墾土地,並建屋定居。第二大姓為劉姓,從徑肚、大望、羊尾遷移至此地。第三大姓為陳姓,從江蘇遷移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425人,其中男性200人,女性225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0歲(女)。
非户籍外來人口14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4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0多人,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 [1] 

長嶺村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已經被拆除。存有葉氏宗祠,三開間兩進深。 [1] 
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 [1]

長嶺村地方風俗

民俗大盆菜形成於南宋末年。蓮塘河對岸的香港宗親及蓮塘當地村民在春節、元宵、中秋、節日慶典或宗親祭祖活動時歡聚一堂,吃大盆菜,共敍鄉情。製作大盆菜的主要原料有蘿蔔、魷魚、門鱔幹、蠔和鴨肉等,有15種,輔料有蒜頭、生薑、蠔油等。採用煮、煎、炸、炒、燒等製作工藝,將15種主料分別加工好,做成15道不同的主菜,然後裝在大盆裏。 [1] 

長嶺村地方特產

特色傳統食品有春節圓籠粄及清明粄(包括雞屎藤粄、艾粄苧葉粄)。 [1] 

長嶺村經濟

傳統經營主要種植水稻、瓜果、蔬菜,養魚、雞、鴨、豬等,部分村民從事簡單的商業和家庭手工業。改革開放後,該村率先與香港的五豐行合作,在香港境內的村民祖傳耕地上建養雞場、養豬場和魚塘,資金設備由五豐行投資,產品全部交由五豐行在香港銷售。1986年,該村開發工業區,引進“三來一補”企業。1992年,農村城市化改革,傳統經濟開始轉型。1994年,長嶺村實行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造,建立了長嶺股份合作公司,村民成為股東。
現主要為務工、經商、房屋出租。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等。 [1] 

長嶺村交通運輸

羅沙路、長嶺路經過該村。 [1] 

長嶺村社會事業

1965年通電,1980年通自來水,1986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1年通電話,21世紀初通互聯網。 [1] 

長嶺村地方事件

1948年1月,中共領導的沙灣武工隊夜襲盤踞在沙頭角亞媽廟的國民黨守軍,取得勝利,此次戰鬥共俘敵12人,繳獲手槍1支、卡賓槍1支、步槍10支。 [1] 

長嶺村主要人物

葉青茂(1923一?),原名葉理山,出生於泰國,20世紀40年代初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後任東江縱隊第三支隊參謀長,1946年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轉戰豫東、濟南、淮海和廣東、廣西等地。1962年晉升中校軍銜,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90年代,曾任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協會(深圳市關工委前身)秘書長。葉洪生(1932一1952),在蓮塘邊境配合邊防部隊抓捕特務,重傷犧性,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