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尾鯊科

鎖定
長尾鯊科(學名:Alopiidae),是鼠鯊目下的一科,又稱狐鮫科,分佈於世界各地温帶及熱帶的海域。長尾鯊科下只有一屬及三個現存物種。
中文名
長尾鯊科
拉丁學名
Alopi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鼠鯊目
長尾鯊科
長尾鯊屬
命名者及年代
Bonaparte, 1838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長尾鯊科形態特徵

長尾鯊特別長的尾巴或尾鰭就像是打穀機般,佔體長的一半。它們是活躍的獵食者,尾巴其實是用來打暈獵物的[3]。直至目前最大的物種是細尾長尾鯊,體長及體重分別可以達到6米及400千克。大眼長尾鯊排第二,長約4.9米,而最細少的淺海長尾鯊則有3米長。
長尾鯊較為幼長,頭小吻短,背鰭小,胸鰭上半葉很長及向後彎曲。除了大眼長尾鯊外,其他的長尾鯊的眼睛都相對較細。背部呈褐色、灰藍色或灰綠色,腹部較淺色。長尾鯊的三個物種可以從其背部的顏色來分辨:細尾長尾鯊的是深綠色,大眼長尾鯊的是褐色,而淺海長尾鯊的是藍色。 [1] 

長尾鯊科分佈範圍

雖然長尾鯊有時會出現於淺水及近岸的水域,但它們其實主要分佈於遠洋帶。它們生活於水體中的首500米。細尾長尾鯊普遍出沒於海岸水域多於大陸棚。在北太平洋,細尾長尾鯊分佈在沿北美洲及亞洲的大陸棚。在較暖的中西太平洋,細尾長尾鯊較為稀少,而大眼長尾鯊及淺海長尾鯊較為普遍。

長尾鯊科生活習性

長尾鯊主要以遠洋帶魚羣,如扁鰺、鮪魚及鯖魚、魷魚及烏賊為食物。它們會追蹤魚羣至淺水的地方。它們亦會吃甲殼類及海鳥。長尾鯊會利用尾巴把魚羣圍住,接着用尾巴將魚羣擊昏或是拍死,再進行捕食。
長尾鯊是獨居的動物。在印度洋的長尾鯊是按性別來區分深度及空間。所有的物種都是高度遷徙或遠洋迴游的。
長尾鯊是其中一類可以如海豚般躍出水面的鯊魚。
長尾鯊沒有明顯的生殖季節。受精及胚胎成長都是在母體內進行,即它們是卵胎生的。每胎約只有2至4頭幼鯊,出生時幼鯊長150釐米,尾巴較幼。幼鯊在母體時是食卵黃的,並會吃其他未受精的卵。
長尾鯊較慢才達至性成熟。雄性大眼長尾鯊要到7至13歲才性成熟,而雌性則要8至14歲。它們的壽命可以長達20年以上。
就像所有的大型鯊魚,長尾鯊的生長率較慢,並受到捕漁業的危害。除了它們的肉外,長尾鯊的魚肝油及魚翅都是被人捕獵的原因。
它們對人沒有危害。
長尾鯊在美國及南非是有獎的競技魚類。細尾長尾鯊在墨西哥更是消閒釣魚的目標。長尾鯊在某些地區為了其商業價值及釣魚運動而被養殖。 [2] 

長尾鯊科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