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尾南蜥

鎖定
長尾南蜥,石龍子科南蜥屬物種,尾甚長,約為頭體長的2.5倍;具上鼻鱗和後鼻鱗,上鼻鱗寬略大於長,彼此相接;下眼瞼有一列方鱗4—5枚;耳孔顯著而下陷,前緣被突出的鱗片覆蓋。體背和體側鱗片具2—3縱弱稜,環體中段鱗28行;腹鱗擴大,肛前鱗大於腹鱗;前後肢相向時彼此超越。體色綠褐或褐,具7條黑色縱帶;體側由眼至尾端有一寬的黑帶,其上緣鑲一極細的白邊;腹部黃綠色,腹側雜有黑斑。 [1] 
中文名
長尾南蜥
拉丁學名
Eutropis longicaud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Sauria
石龍子科 Scincidae
真稜蜥屬 Eutropis [2] 
外文名
Long-tailed skink

長尾南蜥形態特徵

長尾南蜥 長尾南蜥
下眼瞼有1列方鱗4~5枚。上鼻鱗寬略大於長,其前與吻鱗、後與前額鱗、額鱗相接。額鱗盾形,寬似長的一半,2枚額頂鱗在頭中間相接。頂間鱗長同額頂鱗相似,把頂鱗完全分開。頸鱗2枚;眶上鱗4枚,第二枚同額鱗外緣相接。鼻鱗長,鼻鱗後有半圓形縫;上鼻鱗窄彼此相接。前頰鱗方形,與第2~3枚上唇鱗相接。後頰鱗僅與第三上唇鱗相切。上唇鱗7枚,第三枚上唇鱗是第二枚上唇鱗的2倍長,第四枚上唇鱗最大位於眼下方,第七枚上唇鱗較小。後頦鱗1枚;耳孔前緣被突出的鱗片覆蓋。環體鱗28枚,腋窩到鼠蹊鱗數26枚,脊鱗有2條微稜,肛前鱗較大是腹鱗的2倍。前後肢相向時,手掌與足掌重疊。體色慄褐,沿鱗緣有7條黑紋向後延伸。體側有1條寬的黑帶,其上有一些白斑從頰部通過眼、肩到尾端。腹部黃綠色,腹側雜有黑斑。 [3] 

長尾南蜥分佈範圍

分佈於台灣、雲南、廣東、海南;國外見於印度、馬來亞等地。 [1] 

長尾南蜥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5]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長尾南蜥生長環境

以蝗蟲或蟋蟀為食。白天常活動於路旁、草堆或小灌叢等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