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壽路

(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道、龍津街道轄內地名)

鎖定
長壽路[ChángShòu lù] 位於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道、龍津街道轄內。東西走向,東起人民中路,西至寶華路,自東至西經原七甫水腳、大巷、華光廟前街、長壽新街、福星街、永興大街、永華坊、寶華正街、寶仁新街等街巷開闢,分為長壽東路與長壽西路兩段,因 1831 年新闢的馬路是從長壽寺旁通過,故名。 [1] 
2023年1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 [2] 
中文名
長壽路
外文名
Coengsau Road
所在地
廣州
得    名
清代長壽大街內建有長壽寺

目錄

長壽路簡介

長壽路
長壽路(5張)
長壽路(Coengsau Road)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是一條呈東西走向的道路。東起人民中路 ,西至寶華路,自東至西由原七甫水腳、大巷、華光廟前街、長壽新街、福星街、永興大街、永華坊、寶華正街、寶仁新街等街坊組成,30年代初拆建為馬路統稱長壽路,並分長壽東路與和長壽西路。因清代長壽大街內建有長壽寺而得名。

長壽路發展歷史

長壽路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明代嘉靖年間,時任廣東巡按御史的是沈正隆,有段時間,他由於感到身體不舒服,因此就命人在城西選了塊地,修建了一座佛堂,取名”長壽庵“,以此祈福。沈正隆斥資在裏面大肆裝修,水池、宮室等陸陸續續地建了起來,慕名而來的香客越來越多,一時成了廣州的有名的地方。
到了清代,長壽庵來了一位名叫大汕的和尚來當住持,他和普通的和尚不同,並非光是敲經唸佛那麼簡單,而是把長壽庵改名為長壽寺。大汕和尚結識了當時嶺南地區的文人雅士,例如陳恭尹等人不時在寺內吟詩作賦。後來,大汕和尚寫了一本書叫《海外紀事》,內容是有關當時國外的所見所聞。成書後卻被指其內容言過其實,少實多虛。著書者被官府受到杖罰並遣返原籍。最終,大汕和尚在回老家的途中就死了。
隨着大汕和尚的離去,長壽寺從此一蹶不振。到了清光緒咸豐年間,兩廣總督把寺產收歸官府。這時,以西關幾大家族為首經營的玉器墟慢慢地發展起來,在原來長壽寺附近一帶成行成市。而原來寺廟的位置就是現今長壽東路荔灣區公安分局附近所在。
參考資料
  • 1.    廣州市民政局  .廣州市民政局[引用日期2023-12-02]
  • 2.    結果公開  .廣州市民政局關於公佈《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的公告[引用日期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