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壽橋

(蒙山縣長壽橋)

鎖定
長壽橋位於縣城內,是蒙山最古老的橋樑之一。此橋原名西關橋,始建於明代,隨後幾百年間,一次次被洪水沖毀,蒙山人不屈不撓,一次次重修。
中文名
長壽橋
地理位置
蒙山縣
古人以為是水中的龍王作怪致使橋毀,人們想鎮住龍王,所以將橋改名為鎮龍橋,結果橋還是被洪水沖垮。康熙二十年(1681年),知州丁工亮重建,這次人們轉而想討好龍王,所以將橋改名叫興龍橋。結果還是不奏效,橋又被洪水沖毀了。
清嘉慶六年(1801年),知州玉麟將橋址移至城南再次重修。傳説大橋剛剛修成就遭遇大洪水,這回大橋居然完好無損。洪水消退後,人們發現橋下有一隻大龜,誤以為是神龜在保護大橋。龜是長壽之物,加之玉麟認為"橋既福壽於人,亦必長壽",所以就把橋改名叫長壽橋,沿用至今。
穿越幾百年風風雨雨後,長壽橋正以新的面貌迎接遊人。長壽橋是一座風雨橋,造型美觀,雖是橋樑,卻像亭台,頂上蓋着碧綠的琉璃瓦。遠望大橋,如長虹卧波,與岸邊的古榕相映成趣。近看則雕樑畫棟,每一角飛檐都堪稱精美,紅紅的燈籠,在橋檐下隨風擺動。
橋頭有武俠大師梁羽生題寫的對聯,啓功、王光英、潘琦、吳善茂等人也留下墨寶,其他描寫長壽橋的詩文,更是不計其數。 [1] 
參考資料
  • 1.    長壽橋  . 廣西蒙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