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壩鄉

(貴州思南縣長壩鄉)

鎖定
長壩苗族土家族鄉位於貴州省思南縣西南部,距縣城84公里,平均海拔650米,東經107°56′、北緯27°45′。鄉境西與鳳岡縣接壤,東北與合朋溪鎮毗鄰,南與文家店鎮隔江相望,是思南縣西南部最邊遠的鄉鎮。
中文名
長壩鄉
距縣城
84公里
平均海拔
650米
年平均氣温
16℃左右

長壩鄉郵政編碼

565108

長壩鄉區號

0856

長壩鄉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

境內高山、丘陵叢生,最高峯是西南面的麻窩頂,主峯高達998米,最低為東南面的安仁渡口,海拔僅329米。因地處低緯度地區,日照時間較長,氣候較為温和,年平均氣温在16℃左右,無霜期大約為280天,年均降雨量約1080毫米。
長壩鄉

長壩鄉行政區域及人口狀況

長壩鄉國土面積61.7平方公里,轄長壩、龍門、周壩等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96個村民組。2010年末,全鄉總户數3619户,總人口1448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537人,非農業人口462人,勞動力人口8975人,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
歷史沿革:
長壩鄉古名“中祠”,解放前是鶴齡鄉政府駐地,轄10個堡,80個甲。因地處一溝兩梁四面林坡間的一平壩上,故得“長林壩”之名,後改為長壩。1992年撤區並鄉後,由原水塘、坡頂、長壩三個鄉合併為現在的長壩苗族土家族鄉。
歷史沿革2013年5月21日,《貴州省政府關於同意銅仁市思南縣長壩、板橋苗族土家族鄉撤鄉設鎮的批覆》(黔府函[2013]107號):同意撤銷思南縣長壩苗族土家族鄉,設置長壩鎮,鎮政府駐長壩社區;同意撤銷思南縣板橋苗族土家族鄉,設置板橋鎮,鎮政府駐板橋社區。撤鄉設鎮後,原行政區域不變。

長壩鄉自然資源狀況

(一)土地資源。耕地面積11723畝,其中田5984畝,土5739畝,主產水稻、烤煙、玉米、油菜、小麥等農作物。
(二)森林資源。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為49832畝。其中,公益林26432畝,商品林13972畝,退耕還林4563畝,森林覆蓋率達38%,林業綠化率40.8%以上,境內有珍惜樹種千年銀杏、紅豆杉等。
長壩石林景區 長壩石林景區
(三)水利資源。境內有水庫4座,庫容90萬立方米,山塘9口,可灌溉面積2800畝,鄉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地表水資源匱乏,飲用水嚴重不足,長期困擾着羣眾的生產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鄉社會經濟的發展。
(四)旅遊資源。境內有聞名國內外的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三大景點之一---思南石林,是著名的國土資源科普示範基地;毗鄰的思林電站烏江庫區,風光獨好。長青、太坪的扎鼓棚,龍門、劉場坪的土家花燈等民俗風情旅遊也倍受遊客青昧。環境幽雅,設施完備的農家樂方興末艾。隨着旅遊資源綜合開發步伐的不斷加快和服務接待條件的不斷改善,正吸引着無數國內外遊客慕名而至。
(五)石材資源。境內石材資源非常豐富,分佈範圍廣、儲量大、質地優良,主要分佈在碑記坳、張家灣等村,主要以大理石、花崗石等為主。

長壩鄉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2011年,全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教育方面,共有中小學校10所,幼兒園1所,教師98人,在校學生2460人,其中初中1所,中心小學1所,其他完小8所,入學率為99.92%,遠程教育站點16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在95%以上。醫療衞生方面,衞生院1所,醫務人員9人,病牀10張,村衞生室15間,村衞生員15名。支農惠農方面,民政事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穩步推進,全年共發放各類支農惠農專項資金達422.3萬元,切實解決了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羣眾的吃飯、住房、看病、養老等問題,為構建“和諧長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長壩鄉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長壩石林景區 長壩石林景區
近年來,長壩鄉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逐漸形成了以烤煙、生態茶、金銀花、畜牧業和旅遊業等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模式,使農民人均純收入不斷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旅遊資源綜合開發步入快車道。2011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809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3020萬元,比上年增長7.3%,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0.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00萬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690元,比上年增長20%;財政收入完成108.6萬元,佔全年任務的114.7%。全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820萬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