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恆河鱷

鎖定
恆河鱷是鱷目長吻鱷科恆河鱷屬爬行動物,又名食魚鱷、長吻鱷。 [8]  背面暗橄欖褐色,腹面色淡。吻細長;上頜每側有齒27—29枚,下頜每側25—26枚,齒大小相同;體表覆被鱗甲,各片之間連有柔軟皮膚,便於屈伸;脊背正中鱗片具稜,而延達尾端;趾間具全蹼。幼體色淡,上有暗色斑紋。 [9] 
恆河鱷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和伊朗東南部。 [10]  棲息於恆河、印度河、馬哈拉迪河以及布拉瑪普特拉河等水流湍急、水質良好的河流裏。以魚類為食,也捕食一些大型哺乳動物。 [12]  繁殖期3—4月,在河岸沙地處挖洞築巢,每次可產蛋30—50只。 [11] 
恆河鱷是世界上最長的鱷類。 [13]  因人類的大量捕殺,數量已急劇減少。截止2010年,尼泊爾與印度等地近年來已實施了鱷魚保育計劃,種羣數量已開始逐步增加。 [11]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瀕危(EN)物種。 [14] 
別    名
長吻鱷
食魚鱷
中文學名
恆河鱷
拉丁學名
Gavialis gangeticus(Gmelin, 1789)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鱷目
長吻鱷科
恆河鱷屬
恆河鱷
分佈區域
印度恆河流域
命名者及年份
Gmelin in Linnaeus, 1789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恆河鱷形態特徵

恆河鱷
恆河鱷(2張)
恆河鱷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之一,身體修長,體色為橄欖綠色。平均體長4米,有些體型更大。恆河鱷口鼻部寬闊而沉重,是鱷亞科中口鼻部最寬的成員。上下齶特別細長,牙齒尖鋭,便於橫掃捕魚。一般體長約4.5m。不侵害人,但吃葬於恆河的漂浮死屍。 [1] 
恆河鱷雄性體長5—6m,重量159—250kg;雌性體長3.5—4.5m,100—130kg;新生恆河鱷體長大約37cm。 [2] 
恆河鱷有106—110顆鋒利的牙齒,其中上頜骨有5顆,上顎23—24顆,下顎25—26顆;鼻子長而纖細,專門用來捕魚,通常隨着年齡的增長,鼻子形狀變的越來越薄。 [2] 

恆河鱷棲息環境

恆河鱷 恆河鱷
恆河鱷是一種淡水鱷魚,喜歡棲息在恆河、印度河、馬哈拉迪河,以及布拉馬普特拉河等水流湍急、水質良好的河流裏。 [3] 

恆河鱷生活習性

恆河鱷形態圖
恆河鱷形態圖(7張)
恆河鱷足上有蹼,能在水中的時間最長,達到1個小時以上,但是爬上陸地後,恆河鱷的腿部肌肉不足以將它們抬離地面,因此無法像其他鱷魚般用四肢平穩爬行,但是他們可以使用腹部滑行。 [2]  雖然恆河鱷是世界上最長的鱷魚之一,但未有傳出吃人事件。 [1]  [3] 
幼年恆河鱷吃昆蟲、幼蟲和小青蛙。成年恆河鱷食物幾乎全部為魚類,偶爾吃腐肉。 [4] 

恆河鱷分佈範圍

骨骼 骨骼
恆河鱷是一種淡水鱷魚,主要分佈於印度河恆河、馬哈拉迪河及布拉瑪普特拉河這四條河當中,即印度比哈爾邦、印度北方邦,以及尼泊爾;在孟加拉國、不丹、巴基斯坦可能滅絕;在緬甸區域性滅絕。 [5] 

恆河鱷生長繁殖

恆河鱷
恆河鱷(1張)
雌性恆河鱷8歲左右達到性成熟,長度約為3m,雄性恆河鱷在15歲左右達到性成熟,長度約為4m。雄性恆河鱷可以產生響亮的嗡嗡聲,用於領土防禦或是求偶,同時也發出嘶嘶聲,並用頜骨在水面上拍打以吸引伴侶。 [2]  [6] 
恆河鱷在每年2月交配,於每年3月至4月生蛋,於河岸沙地挖洞築巢,約50cm深。恆河鱷每次產蛋30—50只,最多產蛋可達100顆。所生的蛋亦是所有鱷魚當中最大的,平均重160g,寬5.5cm,長8.6cm,孵化期71—93天,3周後幼鱷可以獨立生活。 [3]  [2] 
恆河鱷是一種警戒心非常強的陸生動物,孵化期時,雌鱷會守着鱷魚巢,略帶攻擊性的守護着自己的寶寶。由於恆河鱷的吻小,無法載着剛孵化出的小鱷魚,所以只能引導它們到水邊棲息。 [3]  恆河鱷在大約8至12歲時到達性成熟期,屆時體長超過3米長。

恆河鱷種羣現狀

1927年,緬甸僅有的兩隻恆河鱷死亡,已確認恆河鱷在緬甸區域性滅絕;
1976年,野生成年恆河鱷總數下降至5,000—10,000只;
1983年,恆河鱷在巴基斯坦可能滅絕;
1985年,恆河鱷在孟加拉國可能滅絕;
1991年,恆河鱷在不丹可能滅絕;
2006年,成年恆河鱷在在印度的數量不超過200只。 [5] 

恆河鱷保護級別

CITES附錄I
CMS附錄I [5]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7] 

恆河鱷保護措施

恆河鱷與其他鱷魚一樣,因為身上的皮是製造皮件的原料而遭到捕殺,數量急劇減少。尼泊爾與印度開始推動保育有關鱷魚的計劃,現已重新建立恆河鱷的族羣數目。 [3] 
由於非法獵殺、水污染、棲息地破壞等原因,2009年只有約1000只恆河鱷生活在印度昌巴爾河和亞穆納河
為更多瞭解恆河鱷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印度勒克瑙恆河鱷保護公園的科學家用相機記錄恆河鱷的“生物日誌”。科學家把恆河鱷放生前,在它們身上裝上微型相機。這些相機每4秒拍一張照片,記錄恆河鱷的行為。
微型相機可以記錄恆河鱷的潛水深度、游泳速度和運動頻率,藉助這個儀器,科學家可以瞭解它們的水下活動以及周圍環境。這些相機裝上4小時後會自動脱落,由工作人員回收。相機裏的數據將輸入電腦,供科學家研究。這一研究項目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如果取得較好結果,環保人士計劃將更多恆河鱷放生,微型相機附着在鱷魚身上的時間也將延長至48小時。
恆河鱷在印度的動物園有較多數量繁殖。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