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鑿不圍枘

鎖定
鑿不圍枘是戰國時辯者的名辯命題。《莊子·天下》所列“辯者二十一事”之一。“鑿”即榫眼;“枘”即榫頭。《楚辭·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鈕鐠而難入。”劉孝綽《答何記室》詩云:“紛餘似鑿枘,方圓殊未工。”鑿、枘相應而生,但鑿圍枘是有條件的。“未工”之前,雖亦云“鑿”、“枘”,但它們並不能相合,即“鑿不圍枘”。 [1] 
中文名
鑿不圍枘
發生朝代
戰國時期
同名為鑿、枘,卻有工與未工之別。是對事物之間條件性聯繫的分析,也是對名、實關係的分析。,一説每一鑿枘的調合,只是每一鑿能圍枘的先決條件,至於真正的鑿與枘,還是“鑿方”而“枘圓”即“鑿不圍枘”,説明個別的調合不能改變普遍的存在性(見汪奠基《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析》)。
參考資料
  • 1.    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