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

鎖定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 
八音鑼鼓是廣東一種頗為特別的民間器樂,明末清初由粵東西秦戲清唱表演班傳入,並融合了粵劇唱腔和廣東音樂衍化而來,故民間又有“唱西秦”、“聽西秦”之稱。八音鑼鼓使用的樂器有打擊、吹奏、拉彈三大類。 [2] 
2014年11月11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申報的鑼鼓藝術(八音鑼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123)。 [1] 
中文名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
別    名
八音鑼鼓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遺產類型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123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歷史淵源

八音鑼鼓是廣東一種頗為特別的民間器樂,有演奏吹打樂、唱西秦、卡戲三種表現形式,明末清初由粵東西秦戲清唱表演班傳入,並融合了粵劇唱腔和廣東音樂衍化而來,故民間又有“唱西秦”、“聽西秦”之稱。它廣泛流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遍佈佛山市全境。 [2] 
八音鑼鼓 八音鑼鼓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文化特徵

八音鑼鼓表演均以一個裝飾華麗的鑼鼓櫃為獨特標誌。組織表演的每個鑼鼓會必備一個木質大櫃,用以放置所使用的各種打擊樂器,行進時由2人或4人抬起長木櫃槓,便於巡遊表演。八音鑼鼓的一大特色是以大小嗩吶模仿生、旦唱腔,由絲竹樂器伴奏,演奏《六國大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賀壽》等的成套戲曲,這種仿照演戲的演奏,民間稱作“卡戲”;此外還演奏《登殿》、《報春來》等牌子曲和《百花亭鬧酒》、《鮮花調》等小調,其風格古樸、粗獷、熱烈,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鑼鼓櫃也因方便於八音鑼鼓的靈活巡演,而具有流動舞台的顯著功能。
八音鑼鼓使用的樂器有打擊、吹奏、拉彈三大類。打擊類有沙鼓(或沙的)、卜魚、戰鼓(或兩面扁鼓)、大鈸、高邊鑼等;吹奏類有大嗩吶、小嗩吶、橫簫等;拉彈類有二絃、竹提琴、月琴等硬弓樂器,後來也引進現代粵劇的常用樂器椰胡、秦琴、邊祖、薩克管等。演奏時樂器使用還講究特技性表演,如嗩吶吹奏七個調,同時兼吹兩支、四支,或用鼻孔吹;兩支橫簫按孔一左一右;撥彈樂器置諸腦後反彈;拉絃樂器無依託左手提起或高舉頭頂演奏等,具有較強的技藝性和觀賞性。 [2] 
八音鑼鼓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傳承保護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傳承價值

八音鑼鼓以佛山市順德區的杏壇鎮較為著名,傳統表演形式齊全,保存有多個製作講究、雕工精細、裝飾豐富且已有百多年曆史的鑼鼓櫃,對研究八音鑼鼓的發展衍變和音樂文物,以及晚清廣州、佛山的木雕藝術,均有重要價值。 [2]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傳承狀況

八音鑼鼓因歷史上曾中斷較長時間,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大都辭世,後繼乏人。演奏吹打樂遠未達到傳統水平,兼唱西秦更難得一見,較有特色的大小嗩吶模仿生、旦唱腔和各種樂器的特技性表演,也面臨失傳危險;鑼鼓木櫃的修復和製作,更因以手工為主而少人問津,急需有關部門予以重視並採取有效保護措施。 [2]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保護措施

2015年起,梁健德開始在高贊小學生中尋找對八音鑼鼓有興趣的小學生,參加培訓班,最初只有十個人,利用假期及晚上的一年培訓,掌握了敲打技術。
2016年起,八音鑼鼓在杏壇鎮梁球琚初級中學開了拓展課程,逢週二週五上課,約30人一個班。 [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文化站獲得“八音鑼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4]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鑼鼓藝術(八音鑼鼓)項目評估合格,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文化站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0年9月18晚,廣東順德杏壇高贊村,梁健德和弟子們——高贊村的學生現場合奏八音鑼鼓《六波令》。 [5] 
八音鑼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