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路工程保障

鎖定
鐵路工程保障tielu gongcheng baozhangrailway engineer supports戰時為保障軍隊用鐵路輸送人員、裝備和作戰物資,以及為配合軍事行動所採取的鐵路搶修、搶建、改建、擴建和遮斷等工程措施的總稱。
中文名
鐵路工程保障
外文名
railway engineer supports

鐵路工程保障發展歷史

鐵路的出現為軍隊的機動和後勤保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運輸方式,因此,它很快地成為戰爭中破壞與反破壞的重要目標。從19世紀40年代起,歐洲有的國家便將毀壞鐵路作為制敵手段,鐵路的防護和修復隨之被重視起來。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中,交戰雙方對鐵路都進行了較大的破壞和有組織的修復。隨着戰爭規模的擴大,鐵路工程保障的規模也相應增大,保障手段日趨複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在地面採取多種手段破壞鐵路外,還廣泛地使用飛機轟炸,鐵路破壞量猛增,各主要參戰國搶修、搶建、改建的鐵路以萬公里計。鐵路上破壞與反破壞的鬥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某些戰役及以後的一些局部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中國,自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入侵,到解放戰爭初期的歷次革命戰爭中,革命的軍民曾多次採取了破襲鐵路的方法,給敵軍行動造成困難。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後,鐵路工程保障開始轉入大規模的鐵路搶修。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部隊和廣大鐵路員工緊密配合進攻部隊作戰,前進搶修鐵路,直至修復中國大陸的全部鐵路幹線,保障了軍事運輸,對取得戰爭勝利和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都起了重大作用。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部隊和朝鮮軍民一道,面對侵朝美軍對鐵路的嚴重轟炸破壞進行了激烈的反轟炸鬥爭,晝夜搶修鐵路,有力地保障了前線供應。
在現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圍繞鐵路的斷與通所形成的鬥爭更加激烈、複雜和持久,對鐵路工程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組織實施鐵路工程保障,要在統一指揮下,與鐵路防護、運輸密切配合,共同保障前線作戰。一切工程作業都應預有準備,把一些預先能做的工作完成在現場實施作業之前,從被動中爭取主動。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依靠熟練的技術、先進的裝備和合理的作業方法,達成快速作業。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鐵路區段和鐵路樞紐、長大橋樑、隧道等重點目標,並隨着敵情和戰場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使用保障力量。對鐵路建築物、人員和裝備採取偽裝、隱蔽、分散等措施,力求減少損失。對主要鐵路區段和重點目標,以軍隊專業隊伍為骨幹實施保障;一般鐵路區段和目標,動員廣大鐵路員工和人民羣眾予以保障。
20世紀80年代,一些國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研製了性能好、效率高的鐵路技術裝備和器材;許多國家重視平戰結合做好鐵路戰備工作,平時新建鐵路充分考慮戰時的需要;有些國家注意保留鐵路工程保障骨幹力量,以便戰時能迅速擴充。這些措施將使未來戰爭中的鐵路工程保障得到加強。

鐵路工程保障工程保障

戰時為保障軍事運輸和配合軍事行動而在鐵路線上所採取的工程措施。包括:搶修被破壞的鐵路(見鐵路搶修),改建、擴建已有的鐵路,修建新的鐵路(見鐵路搶建),破壞暫時放棄的鐵路(見鐵路遮斷)等。 組織實施 戰時鐵路軍事運輸既重要,又易受到攻擊和破壞,而且修復的工程量大,技術複雜。在現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圍繞鐵路的斷與通所形成的鬥爭更加激烈、持久,因而對鐵路工程保障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①鐵路工程保障要在統一指揮下,與鐵路防護、鐵路運輸密切配合,共同保障作戰需要;②一切工程作業儘可能做到預有準備,預先做好工程設計和計劃方案,預先準備作業裝備和器材,把一切預先能做的工作都完成在正式作業之前,以爭取主動;③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依靠熟練的技術、先進的裝備和合理的作業方法,進行快速作業;④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鐵路區段和鐵路樞紐、長大橋樑、隧道等重點目標工程任務的完成,並隨着敵情和戰場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使用保障力量;⑤對鐵路建築物和人員、裝備、器材採取偽裝、隱蔽、分散等措施,力求減少損失;⑥對主要鐵路區段和重點目標,以軍隊專業隊伍為骨幹實施保障,一般鐵路區段和目標則動員廣大鐵路員工和人民羣眾予以保障。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鐵路工程保障,一般是在軍區司令員領導下,由能夠統一指揮鐵路和其他交通運輸部門的防護、搶修、運輸3種力量的軍運指揮機關組織實施。組織實施鐵路工程保障的程序通常是:根據鐵路網的分佈和軍事運輸的需要,明確鐵路工程保障的重點,制定鐵路工程保障方案,部署保障力量;組織鐵路偵察,着重查明鐵路狀況和沿線可以用於鐵路工程保障的資源情況;聽取擔負鐵路工程保障任務的部隊、鐵路工程部門和鐵路運輸部門的建議;制定具體鐵路工程保障計劃,下達鐵路工程保障指示;組織防護、搶修、運輸部門之間的協同;組織鐵路工程器材的儲備和供應工作;檢查部隊和鐵路工程隊等完成任務的情況,並按照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做好任務、兵力、器材的調整工作;掌握鐵路工程預備隊,適時機動兵力和器材。
簡史 1825年鐵路的出現,為軍隊的機動和後勤保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運輸方式,因此,它很快成為戰爭中破壞與反破壞的重要目標。19世紀40年代,歐洲有的國家便將毀壞鐵路作為制敵手段。在1859年意大利和法國對奧地利的戰爭中,雙方不僅互相破壞對方的鐵路,而且也重視修復己方的鐵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軍的鐵道兵和德軍的鐵道工兵,都大量地進行了鐵路遮斷、鐵路搶修和鐵路搶建,並開始在鐵路上使用延期地雷等爆炸性障礙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除在地面採取多種手段破壞鐵路外,還使用飛機轟炸鐵路,致使鐵路破壞量猛增。當時蘇聯、德國等主要參戰國搶修、搶建和改建的鐵路以萬千米計。
在中國,1900年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時,首次破壞了天津北京的鐵路和通信線路。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京漢鐵路工人和起義士兵用拆毀鐵路的辦法阻止清軍調動和增援。1926年北伐戰爭中,鐵路工人組成鐵路破壞隊,積極破壞敵後的鐵路,配合北伐軍作戰。
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以破壞鐵路的手段斷敵交通。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曾多次破襲敵後鐵路,僅在1940年8~12月反擊日軍掃蕩的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在人民羣眾配合下,就破壞了敵佔鐵路470千米。
解放戰爭初期的1947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遲滯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破襲隴海鐵路,一次就破壞了150餘千米。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後,鐵路工程保障便轉為大規模的鐵路搶修。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和廣大鐵路員工,緊密配合野戰軍的進攻,前進搶修鐵路,先後修復鐵路幹線15條,對保障當時的軍事運輸和戰後恢復國民經濟,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部隊先是前進搶修,修復鐵路900多千米,隨後又和朝鮮軍民一道進行了激烈的反轟炸鬥爭。同時,還搶建鐵路129千米,改善了後方軍事運輸的條件。
展望 鐵路在未來戰爭中仍是重要的軍事運輸工具。軍事技術和鐵路工程技術的發展,使交戰雙方對鐵路的破壞與反破壞的鬥爭更加激烈複雜,給鐵路工程保障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導彈核武器和其他新技術兵器的發展,將使鐵路的破壞量增大,其修復量和作業難度也必然增加;軍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機動速度的加快,要求對鐵路的破壞和修復要更加快速。鐵路電氣化和磁浮鐵路的發展,要求遂行鐵路工程保障任務的部隊和鐵路員工,必須掌握新的技術和擁有新的裝備。因此,一些國家將更加重視鐵路的平戰結合工作,如在平時做好鐵路戰備工作,新建鐵路充分考慮戰時的需要;採取各種組織措施保留鐵路工程保障的骨幹力量,並提高其技術和裝備水平,以便戰時應用和擴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研製性能好、效率高的鐵路技術裝備和器材,以提高戰時鐵路工程保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