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影壁

鎖定
鐵影壁(Iron wall),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始建於元朝時期,原為建德門內寺廟前照壁,因顏色和質地似鐵,故稱鐵影壁 [1] 
鐵影壁由中性火山塊礫岩雕成,呈棕褐色,高1.89米,長3.56米,厚0.38米。頂部是呈單檐歇山式,上面雕刻屋脊,瓦壟以及勾頭,滴水。壁身前後雕有狻猊,四周雕刻山石樹木點綴,下部雕有天馬 [1-3]  。鐵影壁是中國唯一用獨塊岩石雕刻而成的照壁,是石刻照壁中的傑作,圖案生動,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蹟,為研究元朝時期的石刻藝術提供了實物案例 [8] 
1957年10月28日,包含鐵影壁在內的北海、團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6]  。1961年3月4日,包含鐵影壁在內的北海及團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鐵影壁
外文名
Iron wall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
所處時代
元代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影壁歷史沿革

元朝時期,鐵影壁作為元大都北部建德門內的一座寺廟前影壁。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德勝門內建護國德勝庵,鐵影壁被至庵前用作照壁 [7]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將鐵影壁壁身移至北海公園保存,底座原址埋下。
1986年,北海公園從鐵影壁衚衕找回鐵影壁底座,並進行復原 [1] 
護國德勝庵山門前的鐵影壁 護國德勝庵山門前的鐵影壁

鐵影壁建築格局

鐵影壁由中性火山塊礫岩雕成,呈棕褐色,因顏色和質地似鐵,故稱鐵影壁。壁高1.89米,長3.56米,厚0.38米。頂部是呈單檐歇山式,上面雕刻屋脊,瓦壟以及勾頭,滴水。壁身前後雕有狻猊,四周雕刻山石樹木點綴,下部雕有天馬 [1-3] 
鐵影壁

鐵影壁歷史文化

鐵影壁五大古蹟

京城五大金屬古蹟即地安門的金門墩、東安門外的銀閘、新街口北的銅井,太液池北岸的錫殿(即五龍亭舊址),以及德勝門內的鐵影壁,合稱京城金銀銅鐵錫五大古蹟 [3] 

鐵影壁傳説軼事

據傳,苦海幽州有兩條龍,他們在北京建了城牆以後,就變作了翁媪過起安閒的日子,他們看北京城西北風颳得太厲害,一颳風就是好幾天給北京城平添幾寸厚的土。老頭老婆兒發愁了,要這麼刮下去,北京城早晚還不叫土給埋上了。老兩口打算去瞧瞧到底是怎麼回事。夫妻倆從健德門一出城,瞧見城牆根底下,坐着倆人,一個是五十多歲的老婆婆,一個是十五六歲的小娃子,兩個人都穿着土黃色衣裳,頭上臉上和衣裳上都掛了一層塵土,老婆婆手裏拿着一條土黃色口袋,正往口袋裏裝沙土,小娃娃正往口袋裏裝棉花,嘴裏還説着話。夫妻倆立刻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那老婆婆一定是颳風的“風婆”,那小娃娃一定是布雲的“雲童”。風婆、雲童瞧見有人來了,立刻站起來想逃走,夫妻倆趕忙上前攔住。風婆説聲不好拉上雲童飛身就上了天。老兩口也隨着變成兩條龍,往北追趕。從此以後,北京城風少了,沙土也少了,老百姓們都説是龍公、龍婆把風婆和雲童追跑了。既然如此那就鑄一個鐵影壁,兩面都各自鑄一條龍,風婆和雲童就不敢來了 [2] 

鐵影壁文物價值

鐵影壁是中國唯一用獨塊岩石雕刻而成的照壁,是石刻照壁中的傑作,圖案生動,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蹟,為研究元朝時期的石刻藝術提供了實物案例 [8] 

鐵影壁文物保護

1957年10月28日,包含鐵影壁在內的北海、團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6] 
1961年3月4日,包含鐵影壁在內的北海及團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鐵影壁旅遊信息

鐵影壁地理位置

鐵影壁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

鐵影壁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3、13、42、107、111、118、612路公交車,在東官房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8號線,在北海北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鐵影壁約4.4千米,駕車約2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