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鄭鐵丘之戰

鎖定
晉鄭鐵丘之戰是由晉國內訌而引起的。事情經過是:晉國趙鞅(簡子)伐衞,取衞500家置邯鄲,後又欲遷晉陽(今山西太原),治理邯鄲的趙午為搞好同衞的關係,不願意遷出。趙鞅大怒,就把趙午殺掉了。
趙午是中行寅(荀寅)的外甥,中行寅與範吉射有姻親關係,於是中行氏、範氏聯合起來去攻打趙鞅。趙鞅逃到晉陽,並受到包圍。晉定公為了平息這場內亂,派兵討伐中行氏、範氏。中行氏、範氏被打敗,逃到朝歌(今河南淇縣)。
名    稱
晉鄭鐵丘之戰
地    點
鐵丘
參戰方
晉國;鄭國
結    果
晉國大勝
主要指揮官
趙鞅
蒯聵
陽虎;鄭人
公孫尨
發生時間
公元前493年8月

目錄

晉鄭鐵丘之戰簡介

公元前493年8月,因為晉國內訌,鄭國幫助晉國六卿之中的中行氏、範氏,於是爆發了“晉鄭鐵丘之戰”,簡稱“鐵之戰”,英文稱“Jin Zheng Qiu battle”。

晉鄭鐵丘之戰詳情

公元前493年8月,齊國送糧食給中行氏、範氏,鄭國派軍隊護送,趙鞅得知這一消息後,要奪取這批糧食,以報被攻之仇。兩軍在衞國戚地鐵丘(今濮陽縣北二公里)相遇。由魯逃晉的陽虎對趙鞅説:“我兵車少,應先列好隊,遍插旌旗,彼見我狀,必有懼心,戰必勝之。”趙鞅採納了他的建議。
面對敵眾我寡的慘淡,趙氏全軍上下都充滿死亡的氣息,大家壓抑的心情讓趙鞅十分擔憂。趙鞅必須為鼓舞全軍士氣。
至軍前,趙鞅當眾起誓:“範氏、中行氏違背天命,斬殺百姓,欲專權晉國而滅亡晉侯。我們的國君依靠着鄭國才得以保全。如今鄭國無道,拋棄國君而幫助臣下,我們幾個人決定順從天意,服從軍令,推行德義,消除恥辱,就在此戰。如戰勝敵人,上大夫得縣、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萬畝、庶人工商可為官,奴隸可獲得自由。我,趙志父如果能夠戰勝敵人而免於問罪,還請國君加以考慮。如果戰敗有罪,我願接受絞刑一死。死後以下卿之禮下葬,用三寸厚桐木棺,不用襯版與外棺,用沒有裝飾的車馬裝運我的棺材,也恥於將我的屍體葬於我先祖的墓地!”
趙鞅在鐵之戰的誓師成為後世兵家的楷模,商鞅甚至將趙簡子的這種以獎勵鼓舞士氣編製成系統的制度作為秦國的國法,成為戰國中後期秦國強大軍事力量的精神支柱——軍功爵制度。趙鞅的這段話具有相當的進步性。
蒯聵也祈禱祖宗,保佑他們能打勝仗。
八月初七,趙軍與鄭軍對至於前線,趙鞅身先士卒,大夫郵良為其御戎,衞太子蒯聵為車右。趙氏一族的部隊集結待定,仍然是敵眾我寡。趙家軍看到鄭國大軍,不禁哆嗦。這時候趙鞅又一次作戰前演講:“畢萬,匹夫也,連續七次作戰都很勇猛,生俘敵軍,獲得四百匹馬,在家裏得到善終。諸位努力吧,我們不一定就死在敵人手裏!”
晉軍敢死隊拼了命的向鄭國大軍衝去,趙鞅身先士卒,親冒矢雨,敵軍的攻勢也很猛,鄭軍有人擊中了趙鞅的肩膀,趙鞅一時間倒在戰車上,蒯聵用戈將趙鞅的身體撈起。趙鞅重新站起來,繼續率軍作戰。晉國軍隊看見主帥都如此拋頭顱,灑熱血,士氣高漲,迅猛向前衝擊鄭軍,鄭軍竟然被趙氏的家軍壓制得喘不過氣,節節敗退,死傷大半。趙鞅終因傷勢過重而提前離開戰場,軍隊由衞國太子蒯聵指揮進行追擊,最後的鄭軍不得不拋下糧草輜重,奪路而逃。範氏税官公孫尨(máng)被俘。
趙鞅心滿意足,宣佈撤軍。於是鐵之戰,以晉軍的以少勝多大敗鄭軍而結束。趙鞅此戰中獲得了輝煌的戰果。

晉鄭鐵丘之戰獲勝原因

這次戰爭雙方傷亡慘重,鄭師大敗,晉軍雖以少勝多,但前鋒部隊大多戰死。晉軍獲勝主要原因是趙鞅宣佈瞭解放奴隸,按功行賞政策,調動了全軍將士的積極性,為戰爭的勝利注入了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