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鐮葉越桔

鎖定
鐮葉越桔(拉丁文名:Vaccinium subfalcatum Merr. ex Sleumer),別名:白花烏板紫,為杜鵑花科越桔屬的常綠灌木,或為小喬木。鐮葉越桔的枝條纖細,幼枝近圓柱形,有細稜,淡褐色,無毛,老枝灰褐色。葉片薄革質,狹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或略呈鐮狀,基部楔形漸狹,邊緣有鋸齒,齒端胼胝體狀,兩面無毛,中脈纖細,在表面略微突起,在背面明顯突起,側脈纖細,在表面不顯,在背面連同網脈略顯;花盤密被灰色短柔毛;花柱略伸出花冠。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被短柔毛。花期5月,果期10月 [1] 
概述圖片取自中國植物誌 [1] 
中文名
鐮葉越桔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鐮葉越桔
分佈區域
產廣東西南、廣西南部。分佈於越南(北部)

鐮葉越桔形態特徵

鐮葉越桔 鐮葉越桔 [1]
常綠灌木,高2—5米,或為小喬木,高達6.5米;枝條纖細,幼枝近圓柱形,有細稜,淡褐色,無毛,老枝灰褐色。葉片薄革質,狹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一11釐米,寬1—2釐米,頂端長漸尖或略呈鐮狀,基部楔形漸狹,邊緣有鋸齒,齒端胼胝體狀,兩面無毛,中脈纖細,在表面略微突起,在背面明顯突起,側脈纖細,在表面不顯,在背面連同網脈略顯;葉柄長2—3毫米,無毛。 [2] 
鐮葉越桔
鐮葉越桔(3張)
總狀花序腋生和頂生,長4—6釐米,序軸細,左右曲折,有稜,無毛;花梗長4—6毫米,無毛,與萼簡間明顯有關節;苞片着生花梗基部,果成熟時脱落,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漸尖,長8—15毫米,寬2.5毫米,邊緣有極短的具腺緣毛,小苞片着生花梗中部,鑽形,長2毫米,花後即脱落;萼簡密被短柔毛,萼齒狹三角形,鋭尖,長2毫米,無毛或被微毛;花冠白色,芳香,筒狀,花冠管長約8毫米,徑約2.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頂端裂片短小,反折;雄蕊長約6毫米,花絲疏生微毛,基部擴大,長約3毫米,藥室長不及1.2毫米,背部有2短距,藥管長1.5—2毫米;花盤密被灰色短柔毛;花柱略伸出花冠。漿果球形,直徑5—6毫米,成熟時紫黑色,被短柔毛。 花期5月, 果期10月。 [1] 

鐮葉越桔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340—860米的林內或灌叢中,有時生於多 岩石的地方。 [1] 

鐮葉越桔分佈範圍

產廣東西南、廣西南部。模式標本採自廣西上思。分佈於越南(北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