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鐘鼓樓

(甘肅省會寧縣鐘鼓樓)

鎖定
會寧縣鐘鼓樓,始建於2011年,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濱河西路。是會寧縣縣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是會寧舊八景“晨鐘暮鼓”傳統文化景觀的延續。
中文名
會寧縣鐘鼓樓
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會寧縣縣城北城區漢唐街
景點級別
無等級
佔地面積
3158 m² [1] 

鐘鼓樓歷史沿革

2011年11月,會寧縣按照鐘鼓樓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功能和拓寬發展後的城市總體格局,在位於城市中心地帶的北城區正式啓動鐘鼓樓恢復建設工程。 [1]  [3] 
2013年7月,會寧縣鐘鼓樓恢復建設領導小組發出《會寧鐘鼓樓恢復建設倡議》。 [4] 
2015年,鐘鼓樓恢復建設工程竣工。 [2] 
2016年1月30日上午,恢復重建的會寧鐘鼓樓落成典禮暨叩鐘鳴鼓儀式在會寧漢唐街鐘鼓樓廣場隆重舉行。標誌着會寧縣鐘鼓樓恢復建設工程全面竣工,“晨鐘暮鼓”傳統文化景觀得以恢復。 [2-3] 

鐘鼓樓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濱河西路。
會寧鐘鼓樓廣場

鐘鼓樓主要景點

會寧鐘鼓樓
會寧鐘鼓樓(4張)
該鼓樓由蘭州交通大學設計,總建築面積3158平米,總投資1500萬元,為六層框剪結構仿古建築 [7]  ,總高度32.6米,總層數外5層內6層,按照東鍾西鼓的傳統方式,東懸重達7噸的仿宋銅鐘一口,西設直徑2.6米的大鼓一面,按照二十四節氣佈置小鼓24面,成為會寧又一地標性建築、旅遊新景點。 [1]  [2-3] 

鐘鼓樓歷史文化

鐘鼓樓西寧城古鐘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秦州甘泉堡(今會寧縣翟所鄉西寧古城)行香寺懸掛古鐘。金正大四年(1227年)西寧州城被元軍所破,此鍾在古城內廢棄了284年。 [5]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古鐘被三邊總制張泰運往固原,懸掛於固原鐘鼓樓,現存於固原市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鍾高2.36米,口徑1.7米,重約7噸。鐘體分3排8行24塊,全鍾鑄有銘文436字及各種圖案。 [4]  [6] 

鐘鼓樓萬壽寺古鐘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會寧縣,隸陝西布政司鞏昌路。 [8]  明洪武十年(1377年),會寧縣治遷於今址(今會寧縣城會師鎮)。 [10-11]  明嘉靖六年(1527年),會寧官民又重新捐資,依據“靖康鐵鐘”重鑄新鍾,由僧圓聰發心,涇陽金火匠陳侃、陳世金父子鑄造,該鐘形制材質大小等與宋鐘相仿,重萬斤,高兩米,周長五米,口徑一米七,該鐘鍾文銘記了兩鐘相承關係。而懸於會寧縣城北枝陽街(今縣委駐地)之萬壽寺。該鐘後於1958年被砸毀於大鍊鋼鐵。 [4-5]  [9] 

鐘鼓樓會寧八景

明代有了“會寧舊八景”的説法,並留有詩詞。其中正德年間,會寧教諭張才(浙江人)作《會寧八景》七律一首;成化年間,會寧舉人張拱端作《會寧八景》七律八首。詩曰:萬壽鐘鳴午夜曉,連城堞照夕陽天。屈吳掛日嵐光霽,桃嶺舒花翠色豔。雲暗雪飛山積玉,月明硝映岸堆鉛。黑池龍噴靈湫雨,春水時添九竅泉。 [5]  詩中“萬壽鐘鳴”即為萬壽寺鐘聲。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