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鐘山石窟

鎖定
鐘山石窟,又名萬佛巖、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為佛教石窟, [4]  位於陝西省子長市安定鎮城東鐘山腳下, [3-4]  始建於西晉太和年間(366~370年),歷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餘年鑿建而成。 [8] 
鐘山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 [1]  為典型的縱軸式佈局佛寺,共有十八窟,現開掘五窟, [2]  以第三窟為主窟,洞窟為橫長方形,分前室、後室,前室為三開間。 [6]  鐘山石窟是研究千餘年來歷朝歷代宗教史、民俗風情、彩繪工藝、衣着裝飾、雕刻藝術和建築藝術的重要史料。 [5] 
1988年1月13日,鐘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鐘山石窟
外文名
Zhongshan Grotto
地理位置
陝西省子長市安定鎮城東鐘山腳下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3-0051-4-01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別    名
萬佛巖
普濟寺
大普濟禪寺
石宮寺

鐘山石窟歷史沿革

鐘山石窟,始建於西晉太和年間(366~370年)。 [8] 
鐘山石窟主窟,開鑿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 年)。 [5] 
鐘山石窟,歷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餘年鑿建而成。 [8] 

鐘山石窟遺址特點

鐘山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 [1]  為典型的縱軸式佈局佛寺,共有十八窟,現開掘五窟, [2]  以第三窟為主窟,洞窟為橫長方形,面積為225平方米,平頂八卦蓮花藻井, [10]  分前室、後室,前室為三開間,有三根檐柱。主室平面呈橫長方形,寬16.4米,進深9.5米,高度約10米。正中有一石壇,長11米,寬5.3米,高1.4米,佛壇被八根通天柱環繞。 [6]  窟內中央設橫長方形佛壇,壇基上分前後兩排分佈着8根接地連頂的方形石柱,石柱1米見方,高5米,上呈窟頂。 [4]  [10]  窟內保留着完好的數十通碑、碣題記,山門、牌坊、蕭寺宮、七級密檐式磚塔、惠善法師浮圖塔、松巖法師浮圖塔,以及塔林、地官、石崖墓羣、禪室、禪院。 [5] 
鐘山石窟

鐘山石窟文物遺存

鐘山石窟的主窟壇基上有3組14尊大型主體石雕,主佛像為釋迦牟尼三世佛即分別為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
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與壇基緊密連為一體,壇前有乘獅的文殊菩薩和乘白象的普賢菩薩。釋迦牟尼結跏跌座於束腰形仰蓮鬚彌座上。釋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別侍立大弟子迦葉和小弟子阿難,均腳踏蓮座,通高2.5米。壇基東西兩端各立一尊侍協菩薩,壇基前後兩排共八根接地連頂的方形石柱,1米見方,高5米,系造窟時所留支撐頂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無間隙地刻滿了數層浮雕,均以佛教故事為主。
主窟的外壁上,雕刻了道教老子及關帝的造像、儒教孔子的造像。壇基三尊主像上面各鑿有復鬥形藻井,繪唐草圖案。窟內雕像,全部妝彩,均以泥金彩繪。
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滿雕小千佛、菩薩、羅漢、弟子等。石窟前壁下方浮雕有16尊均高0.7米左右的羅漢像,或合目誦經,或恍然深思,或側首,或垂眉,或微笑,或怒視,每個形象都顯示出不同的性格。石窟東壁一組“佛涅槃圖”,釋迦佛仰身而卧。眾弟子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俯首飲泣,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側目凝視。
壇基的正前方,置一對對稱的自在觀音,盤腿坐在仰蓮鬚彌座上。壇基前下方,東有騎青獅的文殊菩薩,西置騎大象的普賢菩薩。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密無間隙地刻滿數層萬餘尊浮雕小佛像,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為主。兩邊的造像龕裏,雕有太子出行圖和僧人啓門圖。
石窟正門兩側牆壁上,分別雕刻的16尊羅漢造像,有的面慈心善,有的凶神惡煞,有的閉目誦經,有的含睇若笑,有的寧思沉睡。羅漢造像的上方,雕滿了數層千餘尊佛像,喜怒哀樂,各不相同,姿勢各異。 [10] 

鐘山石窟歷史文化

  • 藝文
2003年初秋,葭葉集著詩《鐘山石窟》:
天賜神鍾秀水旁,內中石窟幾時藏?朝朝代代皆膜拜,拜者多為官與商。 [9] 

鐘山石窟研究價值

鐘山石窟是研究千餘年來歷朝歷代宗教史、民俗風情、彩繪工藝、衣着裝飾、雕刻藝術和建築藝術的重要史料。 [5] 

鐘山石窟保護措施

1988年1月13日,鐘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鐘山石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鐘山石窟位於陝西省子長市安定鎮城東鐘山腳下。 [3-4] 
  • 交通
陝西省子長市區內駕車,大約30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