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镦"是左右结构的汉语规范汉字,部首为钅(金属旁),总笔画17画,收录于《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 [2-3]。该字具有多音多义特征:
作为现代汉语通用规范汉字,其字形被《通用规范汉字表》明确收录于十七画类别,在国家标准GB18030中对应编码EFE6 [1] [3]。该字存在"鐓""𨰯"等异体字形态,粤语读音标注为deon1,五笔输入编码为QYBT [2] [4]。
- 结 构
- 左右结构
- 部 首
- 钅部
- 总笔画
- 17画
- 拼 音
- dūn/duì
- 规范收录
- 《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
- Unicode
- U+9566 [2-3]
字形结构
播报编辑
镦字由"钅"(金属旁)与"敦"组合构成,属左右结构规范汉字 [2]。繁体字写作"鐓",存在"𨰯""𨰮"等异体字形 [4]。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其字形经国家语委审定收录为二级规范汉字 [1] [3]。
音义解析
播报编辑
dūn音系
- 金属加工:指通过冲击或压力使金属坯料高度减小而横截面增大的工艺,如冷镦、热镦等专业术语 [4]
- 古代用法:延伸为阉割动物的行为,《汉语大字典》收录"镦鸡"等用例 [2]
duì音系
- 兵器部件:特指矛戟柄末端的金属套,与"錞"字通假,《说文解字注》等古籍均有记载 [2] [4]
编码体系
播报编辑
在数字化应用层面,镦字具有多重编码:
- 五笔输入法:QYBT
- Unicode标准:U+9566
- 仓颉码:OPYDK
- 四角号码:8874.0 [2] [4]
文化渊源
播报编辑
明代王逢《古从军行》中"镦鼓舂容鸣"的用例,印证该字在古典文献中的应用。其字形演变可追溯至《康熙字典》《类篇》等传统字书,现代收录于《中华字海》《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2] [4]。
语言文字规范
播报编辑
根据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镦字明确列入8105个规范汉字体系,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系统的基础用字。该字在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等领域具有标准化应用依据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