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鏽毛梭子果

鎖定
鏽毛梭子果(Eberhardtia aurata (Pierre ex Dubard) Lecomte)是山欖科梭子果屬植物,喬木,高7-15米,胸徑約20-40釐米;樹幹直,具白色乳汁;樹皮暗灰色;嫩枝被鏽色絨毛。葉近革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24釐米,寬4.5-9.5釐米。花數朵簇生葉腋,具香味;花梗長約2毫米,被鏽色絨毛;種子3-5,扁平,栗色,具光澤,長2-2.3釐米,寬約1-1.5釐米,子葉橢圓形,長5毫米,胚根向下,長約2毫米。花期3月,果期9-12月。
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及雲南;越南北部也有分佈。生長於海拔750-1350米的常綠闊葉林、混交林、溝谷林中及路旁偶見。
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緊密,材質堅韌,為橋樑、橋柱、高級傢俱等良材。利子含油,可食用或供製肥皂用。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鏽毛梭子果
拉丁學名
Eberhardtia aurata (Pierre ex Dubard) Lecomte [5] 
別    名
山枇杷
血膠樹
水母雞果(雲南)
嘿嚀(廣西)
油柯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杜鵑花目
山欖科
梭子果屬
鏽毛梭子果
命名者及年代
(Pierre ex Dubard) Lec.,1920

鏽毛梭子果形態特徵

鏽毛梭子果
鏽毛梭子果(5張)
喬木,高7-15米,胸徑約20-40釐米;樹幹直,具白色乳汁;樹皮暗灰色;嫩枝被鏽色絨毛。托葉早落。葉近革質,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24釐米,寬4.5-9.5釐米,先端驟然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鏽色絨毛,邊緣略外卷,側脈16-23對,上面稍顯,下面很凸起,互相平行,先端弧形上升;葉柄長2-3.5釐米,具一淺溝槽,密被鏽色絨毛。 [6] 
花數朵簇生葉腋,具香味;花梗長約2毫米,被鏽色絨毛;花萼基部具短管,裂片2-3(4),覆瓦狀排列,闊卵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外面被鏽色絨毛,裏面被灰白色絨毛;花冠乳白色,無毛,裂片5,線形,先端內向反折,長2-3毫米,兩側為膜質、花瓣狀之附屬物,長4-5毫米;能育雄蕊5,花絲肥厚,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葯卵形,長約1毫米;退化雄蕊5,花絲鑽形,長約3毫米,先端有一薄、箭頭狀、邊緣撕裂的未發育花葯;子房被灰白色絨毛。果核果狀,近球形,長約2.5-3.5釐米,綠色轉鏽褐色,下垂,被鏽色絨毛,干時現5稜,頂端具花柱殘存的突尖,基部具宿存萼,明顯具肋;果柄長約1釐米;種子3-5,扁平,栗色,具光澤,長2-2.3釐米,寬約1-1.5釐米,疤痕長圓形,從腹面延伸至種子的一端,內種皮堅脆,具光澤,胚乳薄,子葉橢圓形,長5毫米,胚根向下,長約2毫米。花期3月,果期9-12月。 [3] 

鏽毛梭子果生長環境

鏽毛梭子果生長於海拔750-1350米的常綠闊葉林、混交林、溝谷林中及路旁偶見。 [3] 
分佈區年平均氣温18.7-22.4℃,最冷月平均氣温10.6-14℃,絕對低温-4.3℃。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相對濕度在75%以上。 [4] 
屬中性樹種,幼苗耐庇廕,繁殖力強,常見與八角、烏欖、山竹子、椎類和苫竹等混生。萌芽力強,伐根常長出數條蔭條。山枇杷常見生於肥沃的山地、丘陵和平緩地的密林和疏林中,土壤酸性或微酸性。石灰岩地區未見有分佈。 [4] 

鏽毛梭子果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東南部、廣西西南部(十萬大山、龍州、德保、那坡、靖西和百色等地)及雲南 [4]  ;越南北部也有分佈。 [3] 

鏽毛梭子果繁殖方法

鏽毛梭子果採種

鏽毛梭子果3-4月開花,果近球形核果狀,有伎狀突起,9月成熟,熟時由青灰色變為黃褐色,每個果含有種子3-5粒。果實成熟後在稜狀突起處縱裂,將種子彈落地面,要及時採收。可上樹採摘未裂開的果,也可先在母樹林冠下鏟淨雜草,讓種子自行脱落後撿收。採回的果實宜放室內攤開風乾,待果殼幹縮開裂,種子彈出後再行收集。種子含油脂和水分較多,種皮薄,保存期短。在幹藏的情況下,約二十天種胚即開始變質黴爛。因此應隨採隨播,如果不能即時播種,必須將種子混濕潤的細沙貯藏。在貯藏過程中,須經常檢查,如發現細沙過於乾燥,應及時噴水,保持濕潤。種子千粒重2000-2300克。 [4] 

鏽毛梭子果育苗

根據山枇杷幼苗喜陰喜濕喜温,怕乾旱而又怕過濕的特性,育苗宜選擇日照短,有良好屏障,土壤腐殖質含量較多的沙壤土或輕壤土的地方。
播種季節,隨採隨播,也可將種子沙藏至次年2-3月播種。採用條點播,條距25釐米,溝深7釐米,粒距10釐米。播後蓋草,二十天後發芽出土,發芽率80-90%。每畝播種量30-35千克。幼苗出土後,須遮蔭。在幼苗生長過程中,每月要進行中耕除草一次,並適當施一些速效性氮、鉀肥;一年生苗高達50-60釐米,可出圃造林。每畝產合格苗1-1.2萬株。 [4] 

鏽毛梭子果栽培技術

造林地選擇陽光充足的緩坡、低山和丘陵地。秋後採用梯級、帶墾或穴墾整地,株行距5-6米,挖60釐米見方,深40釐米的植穴。早春2-3月上旬雨後定植。為了減少幼苗水分蒸騰,應剪去大部分葉子,如遇乾旱天氣,可切千後定植。根據產地羣眾經驗,山枇杷可以和八角營造混交林,山枇杷株數與八角的比例為1:3。
鏽毛梭子果成片造林,頭1-2年可以間種農作物,每年夏秋各撫菏施肥一次,並注意修枝整形,剪去纖細枝、徒長枝,促進高產穩產。 [4] 

鏽毛梭子果主要價值

鏽毛梭子果食用

鏽毛梭子果是一種油料、用材樹種。果實出種率為40-45%,種仁含油率為64%,油的理化常數:皂化值196,碘值102.5,脂肪酸的組成為亞油酸40.05%,油酸26.1%,棕櫚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33.85%。油色黃淨,有光澤,味香濃,可供食用。寧明、龍州等縣羣眾食用山枇杷油已有悠久歷史。但油麩不能食用。 [4] 

鏽毛梭子果木材

木材為散孔材,淡紅褐色,紋理直,結構密緻,材質堅韌,容重0.482克/立方厘米,可作建築棟樑、橋柱和傢俱等用材。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