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鏟嘴翠鳥

鎖定
鏟嘴翠鳥(學名:Clytoceyx rex):體長31-34釐米,雌鳥體重245-310克,雄鳥體重247-325克。雄鳥頭部裝飾有許多不同的顏色:深棕色的頭頂,橙色的領有紅色調,鼻孔為橙色,眼橙色,咽喉白色,側頸對比鮮明的桔色。背部是黑色,肩胛骨和翅膀是非常深的棕色。尾部亮天藍色,與深藍棕色的尾巴鮮明的對比。翅膀的底面、胸部、兩翼、下腹部和尾巴,構成一個整體橙色。鳥嘴非常粗壯強大,頜骨深棕色。虹膜深褐色,腿部黃褐色。
棲息於低地雨林和直到海拔2400米的山地。主要食物是大蚯蚓、昆蟲及其幼蟲、蝸牛、小蜥蜴,也有捕食小蛇的記錄。分佈於新幾內亞半島和米爾恩灣、印尼部分島嶼的東端。
拉丁學名
Clytoceyx rex
別    名
鍬嘴翠鳥
勺嘴翠鳥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佛法僧目
翠鳥科
翠鳥屬
鏟嘴翠鳥
命名者及年代
Sharpe, 1880
中文學名
鏟嘴翠鳥
外文名
Shovel-billed Kingfisher

鏟嘴翠鳥形態特徵

鏟嘴翠鳥
鏟嘴翠鳥(7張)
鏟嘴翠鳥體長31-34釐米,雌鳥體重245-310克,雄鳥體重247-325克。雄鳥頭部裝飾有許多不同的顏色:深棕色的頭頂,橙色的領有紅色調,鼻孔為橙色,眼橙色,咽喉白色,側頸對比鮮明的桔色。背部是黑色,肩胛骨和翅膀是非常深的棕色。尾部亮天藍色,與深藍棕色的尾巴鮮明的對比。翅膀的底面、胸部、兩翼、下腹部和尾巴,構成一個整體橙色。鳥嘴非常粗壯強大,頜骨深棕色。虹膜深褐色,腿部黃褐色。 [1] 
雌鳥與雄鳥類似,除了尾巴是棕紅色。幼鳥酷似雌鳥,羽毛顏色更暗。頸部和胸部的羽毛有黑褐色的邊界。 [1] 
嘴粗直,長而堅,嘴脊圓形;鼻溝不著;翼尖長,第1片初級飛羽稍短,第 3、4片最長;尾短圓;體羽豔麗而具光輝,常有藍或綠色。頭大頸短,翼短圓,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長大而尖,嘴峯圓鈍,腳甚短,趾細弱,第4趾與第3趾大部分並連,與第2趾僅基部並連。尾脂腺被(冉羽)。兩側存在烏喙骨,胸骨後緣有4個缺刻,胸骨柄單純為外棘所成。

鏟嘴翠鳥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地雨林和直到海拔2400米的山地。更廣泛的分佈於丘陵地區和平原。它們沿着森林山谷和溝壑中所包圍的水道,也生活在人們居住的花園。 [1] 

鏟嘴翠鳥生活習性

留鳥。常單獨活動,一般多停息在河邊樹樁和岩石上,有時也在臨近河邊小樹的低枝上停息。經常長時間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水面,一見水中魚蝦,立即以極為迅速而兇猛的姿勢扎入水中用嘴捕取。有時亦鼓動兩翼懸浮於空中,低頭注視着水面,見有食物即刻直扎入水中,很快捕獲而去。通常將獵物帶回棲息地,在樹枝上或石頭上摔打,待魚死後,再整條吞食。有時也沿水面低空直線飛行,飛行速度甚快,常邊飛邊叫。主要食物是大蚯蚓、昆蟲及其幼蟲、蝸牛、小蜥蜴,也有捕食小蛇的記錄。 [1] 

鏟嘴翠鳥分佈範圍

分佈於新幾內亞半島和米爾恩灣、印尼部分島嶼的東端、菲尼斯泰爾和歐文斯坦利山脈。 [2] 

鏟嘴翠鳥繁殖方式

築巢在高大的樹木上,離地面約25至30米。用嘴在樹幹上挖掘一個非常簡短的洞穴,重複使用數年。每年的10月份繁殖,一次下2枚卵,雌鳥育雛,每次喂完雛鳥之後會將尾部朝向巢外排泄。 [1] 

鏟嘴翠鳥亞種分化

鏟嘴翠鳥(2亞種)
1.
鏟嘴翠鳥新幾內亞亞種
Clytoceyx rex imperator
新幾內亞西南部
2.
鏟嘴翠鳥指名亞種
Clytoceyx rex rex
新幾內亞,從佛吉克普半島(Vogelkop )、歐文·斯坦利嶺。
[2] 

鏟嘴翠鳥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鏟嘴翠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