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鏈黴素

鎖定
鏈黴素(streptomycin)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1943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羅格斯大學教授賽爾曼·A·瓦克斯曼從鏈黴菌中析離得到 [1-2]  ,是繼青黴素後第二個生產並用於臨牀的抗生素,瓦克斯曼也因此獲得195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  。它的抗結核桿菌的特效作用,開創了結核病治療的新紀元。從此,結核桿菌肆虐人類生命幾千年的歷史得以有了遏制的希望。
鏈黴素是一種從灰鏈黴菌的培養液中提取的抗菌素。屬於氨基糖甙鹼性化合物,它與結核桿菌菌體核糖核酸蛋白體蛋白質結合,起到了干擾結核桿菌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從而殺滅或者抑制結核桿菌生長的作用。由於鏈黴素肌肉注射的疼痛反應比較小,適宜臨牀使用,只要應用對象選擇得當,劑量又比較合適,大部分病人可以長期注射(一般2個月左右)。所以,應用數十年來它仍是抗結核治療中的主要用藥。
中文名
鏈黴素
外文名
streptomycin
化學式
C21H39N7O12
分子量
581.574
外    觀
白色無定形粉末
CAS登錄號
57-92-1
EINECS登錄號
200-355-3
密    度
1.98 g/cm³
熔    點
12 ℃
沸    點
872.9 ℃
閃    點
481.7 ℃

鏈黴素化合物百科

鏈黴素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鏈黴素
中文別名:2,4-二胍基-3,5,6-三羥基環已基-5-脱氧-2-脱氧-2-甲胺基-2-L-吡喃葡萄基)-3-C-甲酰-β-L-來蘇戊呋喃糖甙
英文名稱:streptomycin
CAS號:57-92-1
分子式:C21H39N7O12
分子量:581.574
精確質量:581.26600
PSA:331.43000

鏈黴素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白色無定形粉末
密度:1.98g/cm3
沸點:872.9ºC at 760mmHg
閃點:481.7ºC
儲存條件:庫房通風低温乾燥,與食品原料分開儲運
穩定性:鏈黴素為白色無定形粉末,有吸濕性。易溶於水,不溶於大多數有機溶劑,強酸、強鹼條件下不穩定。硫酸鏈黴素製劑外觀為黃色粉末,密度0.38g/L,pH1.5~3.5,易溶於水,呈微酸性,在中性和酸性條件下穩定,鹼性條件下易失效。

鏈黴素安全信息

海關編碼:2941200000

鏈黴素用途

鏈黴素為微生物源殺細菌劑,可有效防治植物細菌病害,例如蘋果、梨火疫病、煙草野火病、藍黴病、白菜軟腐病、番茄細菌性斑腐病、晚疫病、馬鈴薯種薯腐爛病、黑脛病、黃瓜角斑病、霜黴病、菜豆霜黴病、細菌性疫病、芹菜細菌性疫病、芝麻細菌性葉斑病。

鏈黴素生產方法

分為兩大步驟:①菌種發酵,將冷幹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鏈黴菌孢子接種到斜面培養基上,於27℃下培養7天。待斜面長滿孢子後,製成懸浮液接入裝有培養基的搖瓶中,於27℃下培養45~48小時待菌絲生長旺盛後,取若干個搖瓶,合併其中的培養液將其接種於種子罐內已滅菌的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攪拌,在罐温27℃下培養62~63小時,然後接入發酵罐內已滅菌的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攪拌培養,在罐温為27℃下,發酵約7~8天。②提取精製,發酵液經酸化、過濾,除去菌絲及固體物,然後中和,通過弱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離子交換,再用稀硫酸洗脱,收集高濃度洗脱液──鏈黴素硫酸鹽溶液。洗脱液再經磺酸型離子交換樹脂脱鹽,此時溶液呈酸性,用陰離子樹脂中和後,再經活性炭脱色得到精製液。精製液經薄膜濃縮成濃縮液,再經噴霧乾燥得到無菌粉狀產品,或者將濃縮液直接做成水針劑。

鏈黴素發現

鏈黴素 鏈黴素
1945年,弗萊明、弗洛裏、錢恩三人分享諾貝爾醫學獎,這是為了表彰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種對抗細菌傳染病的靈丹妙藥——青黴素。但是青黴素對許多種病菌並不起作用,包括肺結核的病原體結核桿菌。肺結核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傳染病之一,在進入20世紀之後,仍有大約1億人死於肺結核,包括契訶夫、勞倫斯、魯迅、奧威爾這些著名作家都因肺結核而過早去世。世界各國醫生都曾經嘗試過多種治療肺結核的方法,但是沒有一種真正有效,患上結核病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即使在科赫於1882年發現結核桿菌之後,這種情形也長期沒有改觀。青黴素的神奇療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能不能發現一種類似的抗生素有效地治療肺結核?
果然,在1945年的諾貝爾獎頒發幾個月後,1946年2月22日,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賽爾曼·A·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宣佈其實驗室發現了第二種應用於臨牀的抗生素——鏈黴素,對抗結核桿菌有特效,人類戰勝結核病的新紀元自此開始 [1]  。和青黴素不同的是,鏈黴素的發現絕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有系統的長期研究的結果。和青黴素相同的是,這個同樣獲得諾貝爾獎的發現,其發現權也充滿了爭議。
瓦克斯曼是個土壤微生物學家,自大學時代起就對土壤中的放線菌感興趣,1915年他還在羅格斯(Rutgers)大學上本科時與其同事發現了鏈黴菌——鏈黴素就是在後來從這種放線菌中分離出來的。人們長期以來就注意到結核桿菌在土壤中會被迅速殺死。1932年,瓦克斯曼受美國對抗結核病協會的委託,研究了這個問題,發現這很可能是由於土壤中某種微生物的作用。1939年,在藥業巨頭默克公司的資助下,瓦克斯曼領導其學生開始系統地研究是否能從土壤微生物中分離出抗細菌的物質,他後來將這類物質命名為抗生素。
瓦克斯曼領導的學生最多時達到了50人,他們分工對1萬多個菌株進行篩選。1940年,瓦克斯曼和同事伍德魯夫(H. B. Woodruff)分離出了他的第一種抗生素——放線菌素,可惜其毒性太強,價值不大。1942年,瓦克斯曼分離出第二種抗生素——鏈絲菌素。鏈絲菌素對包括結核桿菌在內的許多種細菌都有很強的抵抗力,但是對人體的毒性也太強。在研究鏈絲菌素的過程中,瓦克斯曼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系列測試方法,對以後發現鏈黴素至關重要。
鏈黴素是由瓦克斯曼的學生阿爾伯特·薩茲(Albert Schatz)分離出來的。1942年,薩茲成為瓦克斯曼的博士研究生。不久,薩茲應徵入伍,到一家軍隊醫院工作。1943年6月,薩茲因病退伍,又回到了瓦克斯曼實驗室繼續讀博士。薩茲分到的任務是發現鏈黴菌的新種。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實驗室裏沒日沒夜工作了三個多月後,薩茲分離出了兩個鏈黴菌菌株:一個是從土壤中分離的,一個是從雞的咽喉分離的。這兩個菌株和瓦克斯曼在1915年發現的鏈黴菌是同一種,但是不同的是它們能抑制結核桿菌等幾種病菌的生長。據薩茲説,他是在1943年10月19日意識到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也即鏈黴素。幾個星期後,在證實鏈黴素的毒性不大之後,梅奧診所的兩名醫生開始嘗試將它用於治療結核病患者,效果出奇的好。1944年,美國和英國開始大規模的臨牀試驗,證實鏈黴素對肺結核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它隨後也被證實對鼠疫、霍亂、傷寒等多種傳染病也有效。與此同時,瓦克斯曼及其學生繼續研究不同菌株的鏈黴菌,發現不同菌株生產鏈黴素的能力也不同,只有4個菌株能夠用以大規模生產鏈黴素。1946年,薩茲博士畢業,離開了羅格斯大學。在離開羅格斯大學之前,薩茲在瓦克斯曼的要求下,將鏈黴素的專利權無償交給羅格斯大學。薩茲當時以為沒有人會從鏈黴素的專利獲利。但是瓦克斯曼另有想法。瓦克斯曼早在1945年就已意識到鏈黴素將會成為重要的藥品,從而會有鉅額的專利收入。但是根據他和默克公司在1939年簽署的協議,默克公司將擁有鏈黴素的全部專利。瓦克斯曼擔心默克公司沒有足夠的實力滿足鏈黴素的生產需要,覺得如果能讓其他醫藥公司也生產鏈黴素的話,會使鏈黴素的價格下降。於是他向默克公司要求取消1939年的協議。奇怪的是,默克公司竟然慷慨地同意了,在1946年把鏈黴素專利轉讓給羅格斯大學,只要求獲得生產鏈黴素的許可。羅格斯大學將專利收入的20%發給瓦克斯曼。
三年以後,薩茲獲悉瓦克斯曼從鏈黴素專利獲得個人收入,並且合計已高達35萬美元,大為不滿,向法庭起訴羅格斯大學和瓦克斯曼,要求分享專利收入。1950年12月,案件獲得庭外和解。羅格斯大學發佈聲明,承認薩茲是鏈黴素的共同發現者。根據和解協議,薩茲獲得12萬美元的外國專利收入和3%的專利收入(每年大約1.5萬美元),瓦克斯曼獲得10%的專利收入,另有7%的專利收入由參與鏈黴素早期研發工作的其他人分享。瓦克斯曼自願將其專利收入的一半捐出來成立基金會資助微生物學的研究。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説,薩茲的這種做法破壞了行業潛規則,雖然贏得了官司,卻從此難以在學術界立足。他申請了50多所大學的教職,沒有一所願意接納一名“訟棍”,只好去一所私立小農學院教書。雖然在法律上薩茲是鏈黴素的共同發現者,但是學術界並不認帳。1952年10月,瑞典卡羅林納醫學院宣佈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瓦克斯曼一個人,以表彰他發現了鏈黴素。薩茲通過其所在農學院向諾貝爾獎委員會要求讓薩茲分享殊榮,並向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其他科學家求援,但很少有人願意為他説話。當年12月12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如期頒給了瓦克斯曼一人。瓦克斯曼在領獎演説中介紹鏈黴素的發現時,不提薩茲,而説“我們”如何如何,只在最後才把薩茲列入鳴謝名單中。瓦克斯曼在1958年出版回憶錄,也不提薩茲的名字,而是稱之為“那位研究生”。
瓦克斯曼此後繼續研究抗生素,一生中與其學生一起發現了20多種抗生素,以鏈黴素和新黴素最為成功。瓦克斯曼於1973年去世,享年85歲,留下了500多篇論文和20多本著作。
薩茲則從此再也沒能到一流的實驗室從事研究,1960年代初連工作都找不到,只得離開美國去智利大學任教。1969年他回到美國,在坦普爾大學任教,1980年退休,2005年去世,享年84歲。
鏈黴素樣品 鏈黴素樣品
薩茲對鏈黴素的貢獻幾乎被人遺忘了。他是在退休以後才逐漸又被人想起來。這得歸功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微生物學家米爾頓·威恩萊特(Milton Wainwright)。1980年代,威恩萊特為了寫一本有關抗生素的著作,到羅格斯大學查閲有關鏈黴素發現過程的檔案,第一次知道薩茲的貢獻,為此做了一番調查,並採訪了薩茲。威恩萊特寫了幾篇文章介紹此事,並在1990年出版的書中講了薩茲的故事。此時瓦克斯曼早已去世,羅格斯大學的一些教授不必擔心使他難堪,也呼籲為薩茲恢復名譽。為此,1994年鏈黴素發現50週年時,羅格斯大學授予薩茲獎章。在為薩茲的被忽略而鳴不平的同時,伴隨着對瓦克斯曼的指責。例如,英國《自然》在2002年2月發表的一篇評論,就舉了鏈黴素的發現為例説明科研成果發現歸屬權的不公正,薩茲才是鏈黴素的真正發現者。2004年,一位當年被鏈黴素拯救了生命的作家和薩茲合著出版《發現薩茲博士》,瓦克斯曼被描繪成了侵吞薩茲的科研成果,奪去鏈黴素發現權的全部榮耀的人。
瓦克斯曼是否侵吞了薩茲的科研成果呢?判斷一個人的科研成果的最好方式是看論文發表記錄。1944年,瓦克斯曼實驗室發表有關發現鏈黴素的論文,論文第一作者是薩茲,第二作者是E.布吉(E. Bugie),瓦克斯曼則是最後作者。從這篇論文的作者排名順序看,完全符合生物學界的慣例:薩茲是實驗的主要完成人,所以排名第一,而瓦克斯曼是實驗的指導者,所以排名最後。可見瓦克斯曼並未在論文中埋沒薩茲的貢獻。他們後來發生的爭執與交惡,是因為專利分享而起,與學術貢獻的分享無關。
那麼,諾貝爾獎只授予瓦克斯曼一人,是否恰當呢?瓦克斯曼和薩茲誰是鏈黴素的主要發現者呢?鏈黴素並非薩茲一個人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發現的,而是瓦克斯曼實驗室多年來系統研究的結果,主要應該歸功於瓦克斯曼設計的研究計劃,薩茲的工作只是該計劃的一部分。根據這一研究計劃和實驗步驟,鏈黴素的發現只是早晚的事。薩茲只是執行瓦克斯曼研究計劃的一個勞力而已。換上另一個研究生,同樣能夠發現鏈黴素,實際上後來別的學生也從其他菌株發現了鏈黴素。瓦克斯曼最大的貢獻是制定了發現抗生素的系統方法,並在其他實驗室也得到了應用,因此被一些人視為抗生素之父。
所以,鏈黴素的發現權應該主要屬於實驗項目的制定和領導者(也即導師),而具體執行者(也即學生)是次要的。這其實也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發慣例,並非鏈黴素的發現才如此,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物學成果,通常只頒發給實驗的領導者,而具體做實驗的學生很少能分享。薩茲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後來一直強調是他勸説瓦克斯曼去研究抗結核桿菌的抗生素,試圖把自己也當成是實驗項目的制定者。但是這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在薩茲加入瓦克斯曼實驗室之前,瓦克斯曼實驗室已在測試抗生素對結核桿菌的作用了。

鏈黴素藥物説明

鏈黴素藥理作用

鏈黴鏈黴素是一種氨基糖苷類藥。其作用機制是作用於細菌體內的核糖體,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並破壞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敏感菌具有氧依賴性抗生素跨膜轉運系統,鏈黴素可首先經被動擴散通過細胞外膜孔蛋白,然後經此轉運系統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並不可逆地結合到分離的核糖體30S亞基上,導致A位的破壞,進而:
1.阻止氨酰tRNA在A位的正確定位,干擾功能性核糖體的組裝,抑制70S始動複合的形成;
2.誘導tRNA與mRNA密碼三聯體錯誤匹配,引起完整核糖體的30S亞基錯讀遺傳密碼,導致異常的、無功能的蛋白質合成;
3.阻礙終止因子與A位結合,使已合成的肽鏈不能釋放,並阻止70S完整核糖體解離;
4.阻礙多核糖體的解聚和組裝過程,造成細菌體內的核糖體耗竭。鏈黴素對結核桿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濃度(MIC)一般為0.5mg/L。非典型分枝桿菌對鏈黴素大多耐藥。鏈黴素對許多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肺炎克雷白菌、腸桿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布魯菌屬、巴斯德桿菌屬、腦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具有一定抗菌活性。鏈黴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數革蘭陽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差。在常用劑量時鏈黴素對腸球菌屬無抗菌作用。各組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厭氧菌對鏈黴素耐藥。

鏈黴素藥代動力學

鏈黴鏈黴素口服不易吸收,肌內注射後吸收良好。肌注0.5g或1g,30min後血藥濃度達峯值,分別為15~20μg/mL或30~40μg/mL。有效血藥濃度約可維持12h。鏈黴素分佈容積(Vd)為0.26L/kg。藥物吸收後主要分佈於細胞外液,並可分佈於除腦以外的所有器官、組織。鏈黴素可滲入膽汁、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結核性膿腫和乾酪樣組織,在尿液中濃度較高,在腦脊液和支氣管分泌液中的濃度較低。鏈黴素可透過胎盤組織,在臍帶血中達到的濃度與母體血中濃度相近。鏈黴素蛋白結合率為20%~30%。半衰期為2.4~2.7h,半衰期隨年齡增長而延長(在青年人為2~3h,在40歲以上為9h或更高);腎衰竭時半衰期可達50~110h。藥物在體內不代謝,約80%~90%經腎小球過濾,隨尿液在24h內排出;另有約1%從膽汁排出,此外也有極少量從乳汁、唾液和汗液中排出。血液透析可清除相當劑量的藥物。

鏈黴素用法用量

成人
鏈黴素 鏈黴素
常用量:①抗菌,肌內注射,一次0.5g(以鏈黴素計,下同),每12小時1次,與其他抗菌藥物合用;心內膜炎(細菌性),肌注,與青黴素G聯合,一次1g,每12小時1次,連續一週,繼以0.5g,每12小時1次,連續一週;60歲以上的患者應減為0.5g,每12小時1次,連續二週。②心內膜炎(腸球菌性),肌注,與青黴素G聯合,一次1g,每12小時1次;連續二週,繼以0.5g,每12小時1次,連續四周。③鼠疫,肌注0.5~1.0g,每12小時1次,療程10日。④土拉菌病,肌注,0.5-1.0g,每12小時1次,連續7~10天。⑤結核病,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肌注,一日1.0g,分2次,或一次0.75g,一日1次;如臨牀情況許可,改用間歇給藥,即減為每週給藥2~3次,每次1g;老年患者肌注,一次0.5~0.75g,每日1次。
小兒
常用量肌內注射,其他感染按體重每日15~25mg/kg,分2次給藥;結核病,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按體重20mg/kg,一日1次,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g。
綜述
鏈黴菌孢子鏈 鏈黴菌孢子鏈
鏈黴素的用法如下,用於肌肉注射,目前認為成人1天750毫克一次注射即可以達到治療目的,過去的500毫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它的療效與一次肌肉注射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説,一次750毫克肌肉注射劑量少了250毫克一天,因劑量減少而副反應也減少了。對個別病情嚴重的患者劑量可以增加甚至加倍,但持續應用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宜超過1周,而且必須在嚴密觀察下應用。老年人劑量適當減少,兒童每公斤體重每天25毫克左右,也必須嚴密觀察,一有副反應的苗頭應該及時採取措施。現在我們使用的是硫酸鏈黴素,過去曾有雙氫鏈黴素,因為較多病人出現永久性的失聰(耳聾),所以現在雙氫鏈黴素已被國家醫藥管理局淘汰,不再生產和使用。
鏈黴素在肌肉注射以後,血液吸收高峯濃度可以在半小時到二小時中出現,有效的抑制細菌生長的濃度可以維持12個小時,年齡較大的患者可能時間更長些。鏈黴素的排泄主要由腎臟進行。注射鏈黴素後它容易滲入胸腔、腹腔內,也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羊水中,並且藥濃度也較高,正因為在羊水中濃度較高,所以不能用於孕婦。又由於不能通過(或少量通過)血腦屏障,所以,不能用於治療結核性腦膜炎。

鏈黴素注意事項

對患者應注意監測:①聽電圖,對老年患者需在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定期及長期用藥後進行聽電圖檢測高頻聽力損害;②温度刺激試驗,在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定期及長期用藥後用以檢測前庭毒性;③腎功能測定,在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定期測定腎功能,以防止嚴重腎毒性反應。
(1)應監測血藥濃度、血藥峯濃度超過50μg/mL時引起毒性反應的可能性增加,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經常監測血藥峯濃度,以不超過20~25μg/mL為宜。
(2)不能測定血藥濃度時,應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肌酐清除率可由本章氨基糖苷類所附公式計算而得。
(3)給予首次飽和劑量後,有腎功能不全、前庭或聽力減退的患者應減量或停用,由於鏈黴素在體內不被代謝,主要由尿液排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體內可能積聚而達到中毒濃度。
(4)患者應給予充足的水分,以減少腎小管損害的程度。
(5)當用藥數日或數週(結核病)後患者感覺病情有所好轉時,仍需繼續完成規定的療程。這一點極為重要,尤其是結核病治療過程中。治療結核病必須持續用藥1-2年,有時甚至需用數年或長期持續應用。但在已出現或即將出現中毒症狀時或細菌已產生耐藥性時,應即停用鏈黴素。
(6)肌注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藥液濃度一般為200~250mg/mL,不宜超過500mg/mL。
(7)長期用藥可能導致不敏感細菌過度生長。

鏈黴素不良反應

過敏反應
鏈黴素與雙氫鏈黴素均可和血清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但所產生的抗體不同,因此無交叉反應,對鏈黴素過敏者可用雙氫鏈黴素。然而有對二者均過敏史,頗須注意。過敏反應包括:皮疹(0.3%~11%),可表現為斑丘疹、蕁麻疹、紅斑、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天皰瘡樣皮疹、濕疹樣皮疹、紫癜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皮膚表現。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嚴重過敏者反應還可併發急性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該品可引起過敏反應,以皮疹、發熱、嗜酸粒細胞增多較為多見。皮疹的發生率自0.3%~10%(平均5%)不等,多在開始治療後7~9天發生,但以往曾接受鏈黴素治療的患者可在數小時內迅速出現。最多見者為斑丘疹,伴有癢感,一般持續5~10日後消退;少數可發展為剝脱性皮炎,停藥後則於1~3日內迅速消退。較少見的皮疹有蕁麻疹、紅斑、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天皰瘡樣皮疹、濕疹樣皮疹等,亦可伴血管神經性水腫或紫癜。經常與鏈黴素接觸的醫務工作者,藥廠分裝工人,以及外用該品者常可發生接觸性皮炎,一般於接觸後3~12個月發生;皮疹多出現於兩手、手背、眼瞼、頸部等處,表現為皮膚髮紅、搔癢、丘疹、眼皮腫、眼瞼濕疹等,停止接觸後即可消退。故該品局部應用已無人問津。該品也可導致過敏性休克,部份患者可能在特異性體質基礎上發生類似症狀。患者用藥劑量往往不大,大多於注射後1~2分鐘出現突然發作的呼吸困難,面色蒼白,青紫、昏迷、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兒童較多見。該品所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其發生率雖較青黴素所致者為低,但見諸國內報告者已不下百例,因休克而死亡者亦不在少數,已引起人們高度警惕。神經系統:鏈黴素初期的製劑不純,常引起頭痛、麻木、頭暈、耳鳴、嘔吐和周圍血管擴張而有皮膚髮紅、血壓急劇下降等。精製的鏈黴素仍可引起頭痛、頭暈、麻木等反應,但發生率顯然較低。臨牀上應用鏈黴素時毒性反應的發生與每日劑量和療程有關,耳毒性反應和每日劑量成正比,劑量高於1g/日者,耳毒性反應發生率即見增高;每日總量1g,總量在5~30g的範圍內即可出現前庭損害。最常見而嚴重的毒性反應是對第8對腦神經的損害。其引致的耳中毒佔感覺神經性聾的14.8%;兒童或老年患者、腎臟功能損害者、血藥濃度持續在25μg/mL以上者及中耳炎患者較易發生耳毒性症狀。前庭障礙的主要症狀眩暈、急驟動作可引致噁心、嘔吐,嚴重患者的每一動作停止後仍有繼續不斷進行的感覺。鏈黴素主要引起前庭系的前庭神經節病變,此外,內耳末梢器官前庭的壺腹嵴、位覺斑的感覺上皮細胞也有不同程度的病變。耳蝸系損害一般發生較遲,常在用藥數月後或停藥後發生。高頻聽力常先受累,其損害程度也較嚴重。耳蝸損害的主要症狀為耳鳴與耳聾,持續耳鳴、耳部飽滿感有時為聽力減退的先兆症狀,如立即停藥,耳聾可望防止。有的報道有家族性易感體質者應用小量鏈黴素即可造成明顯聽力損害;某些特別敏感者用藥量僅0.2~0.3g即可產生聽力減退。此種家族性鏈黴素耳中毒只通過母系遺傳,且與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等其他氨基糖甙類無交叉易感性。因此,在親屬或家庭成員中曾應用鏈黴素而發生聽力減退者,用鏈黴素應特別審慎。鏈黴素對內耳的毒性反應大多在一定時期(1~6月)後才出現,給藥期間很少發現,故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胸腔或腹腔內大量應用鏈黴素時,可因神經肌肉阻滯作用而發生呼吸衰竭和心跳停止,但少見。周圍神經炎少見,偶可引起視神經炎和視力減退。
泌尿系統:鏈黴素對腎臟可產生輕度損害,患者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等,一般並不影響繼續用藥。少數患者可有腎功能減退,但停藥後即可恢復。服用碳酸氫鈉等藥物使尿液轉為鹼性,可減少蛋白尿產生的機會。[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較多見,此外偶可發生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特殊器官]長期應用鏈黴素可引起完全或部份的嗅覺功能喪失。有報告應用該品鼓室內注射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徵,95%病人眩暈消失而聽力仍保持。
其他:肌內注射處可有疼痛及腫脹,一般甚為輕微,持續時間也不長。肌內注射後,常可引起一過性口周圍麻木、頭暈等,較重者可伴有額面、頭皮和四肢麻木,經過數小時後即可自動消失,有時亦可持續更長時間。尚有產生多毛症、結膜炎、唇指感覺異常、關節疼痛、精神失常、中毒性腦病、眼中心暗點視力障礙、心肌炎及高血壓等。其他還有因維生素缺乏而發生口炎、陰囊皮炎、腹瀉等;葡萄球菌腸炎及真菌性心內膜炎等二重感染也偶有所見。
毒性反應
1)急性毒性反應:麻木、頭暈、耳聾等為多見,多在用藥後10天內出現,最短者於注射後20分鐘內出現麻木,持續1~6小時,重者可延續24小時尚不消失。亦有發生口周麻木、頭暈、運動失調、頭痛、乏力、嘔吐、顏面潮紅,嚴重者亦有發生大汗、呼吸困難、痙攣不易與過敏性休克區分者。但急性反應多見累積或漸次加重現象,部分病例僅在開始注射時出現反應,以後即消失。鏈黴素的急性反應一般認為與其所含雜質有關。
2)慢性毒性反應:①第八對顱神經損害;a)耳前庭系損害,主要表現眩暈、頭痛、經常指誤等。以後出現運動性共濟失調等;b)耳蝸系損害:一般發生較遲,常在用藥數月後或停藥以後發生。其主要症狀是耳鳴和耳聾。②對局部的刺激:肌注局部疼痛、腫脹、無菌性膿腫等,鞘內注射可引起發熱、蒼白、激動、胃納減退、抽搐、休克,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等。③對腎臟的損害:鏈黴素對腎臟的損害較輕,表現為蛋白尿和管型尿,部分出現腎功能暫時減退,停藥後可恢復,嚴重的永久性腎損害並不多見。④對骨髓的抑制: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血細胞全少症等。以白細胞減少常見,再障及全血細胞減少偶見。⑤還有多毛症、結膜炎、關節痛、心肌炎、中毒性腦病等。
其他
腸道菌羣失調,二重感染,多種維生素缺乏、口角炎、皮炎、腹瀉等。
防治措施
1)合理使用鏈黴素,嚴格掌握適應證。目前鏈黴素主要用於結核、鼠疫等。
2)要嚴格掌握劑量及療程。治療結核成人用0.75克/天已夠,不要用1克,可減少副作用發生,老年及兒童、腎功能不全者均應慎用,劑量要小,療程要短。
3)嚴密觀察各種毒副作用的症狀和體徵,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必要時立即停用。
4)不宜採用靜脈或皮下注射法給藥。
5)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組織搶救。
6)孕婦禁用,嬰幼兒應儘量避免使用。

鏈黴素適應症

1.該品適用於土拉菌病,或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用於鼠疫、性病肉芽腫、布氏桿菌病、鼠咬熱,亦可與青黴素聯合治療或預防草綠色鏈球菌或腸球菌所致的心內膜炎。
2、該品亦可與其他抗結核藥物聯合用於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各種結核病或其他分枝桿菌感染。
3.該品主要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用於結核分枝桿菌所致各種結核病的初治病例,或其他敏感分枝桿菌感染。
4.該品可單用於治療土拉菌病或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用於鼠疫、腹股溝肉芽腫、布魯菌病、鼠咬熱等的治療。
5.亦可與青黴素或氨苄西林聯合治療草綠色鏈球菌或糞腸球菌所致的心內膜炎。

鏈黴素禁忌

(1)交叉過敏,對一種氨基糖苷類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其他氨基糖苷類也過敏。有鏈黴素過敏病史者禁用。
(2)鏈黴素可穿過胎盤,在臍帶血中達到的濃度約與母血中相近,據報道鏈黴素曾引致人類胎兒聽力損害。妊娠婦女必須充分權衡利弊。
(3)老年患者應用氨基糖苷類後可產生各種毒性反應,因此在氨基糖苷類療程中監測腎功能(最好測定肌酐清除率)極為重要。腎功能正常者用藥後亦可能產生聽力減退。此外,老年患者應採用較小劑量,以與其年齡、腎功能和第8對腦神經的功能相適應。
(4)下列情況應慎用:
①失水,由於血藥濃度增高,產生毒性反應的可能性增加;
②第8對腦神經損害,鏈黴素可導致聽神經和前庭功能損害;
③重症肌無力或帕金森病,鏈黴素可引致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骨骼肌軟弱;
④腎功能損害,鏈黴素可引起腎毒性。該品也可使胎兒聽力減退,故孕婦應避免使用或慎用。
的副反應,少數病人反應嚴重,所以,鏈黴素的使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千萬不要亂用和過量使用。

鏈黴素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對一種氨基糖苷類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其他氨基糖苷類也過敏。
2.下列情況應慎用鏈黴素:
(1)失水,可使血藥濃度增高,易產生毒性反應。
(2)第8對腦神經損害,因該品可導致前庭神經和聽神經損害。
(3)重症肌無力或帕金森病,因該品可引起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骨骼肌軟弱。
(4)腎功能損害,因該品具有腎毒性。
3.療程中應注意定期進行下列檢查:
(1)尿常規和腎功能測定,以防止出現嚴重腎毒性反應。
(2)聽力檢查或聽電圖(尤其高頻聽力)測定,這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
4.有條件時應監測血藥濃度,並據此調整劑量,尤其對新生兒、年老和腎功能減退患者。每12小時給藥7.5mg/kg者應使血藥峯濃度維持在15~30μg/mL,谷濃度5~10μg/mL;一日1次給藥15mg/kg者應使血藥峯濃度維持在56~64μg/mL,谷濃度<1μg/mL。
5.對診斷的干擾:該品可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膽紅素濃度及乳酸脱氫酶濃度的測定值增高;血鈣、鎂、鉀、鈉濃度的測定值可能降低。該品屬氨基糖苷類,該品屬孕婦用藥D類,即對人類有危害,但用藥後可能利大於弊。該品可穿過胎盤進入胎兒組織。據報道孕婦應用該品後曾引起胎兒聽力損害。因此妊娠婦女在使用該品前必須充分權衡利弊。哺乳期婦女用藥期間宜暫停哺乳。年患者應用氨基糖苷類後易產生各種毒性反應。

鏈黴素藥物相互作用

(1)鏈黴素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同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增加耳毒性、腎毒性以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可能性。可能發生聽力減退、停藥後仍可能進展至耳聾;聽力損害可能恢復或呈永久性。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可導致骨骼肌軟弱無力,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暫停),用抗膽鹼酯酶藥或鈣鹽有助於阻滯作用恢復。
(2)鏈黴素與神經肌肉阻滯劑合用,可加重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肌肉軟弱、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暫停)。鏈黴素與捲曲黴素、順鉑、利尿酸、呋塞米或萬古黴素等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聽力損害可能發生,且停藥後仍可能發展至耳聾,聽力損害可能恢復或呈永久性。
(3)鏈黴素與頭孢噻吩同用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腎毒性。
(4)鏈黴素與多粘菌素類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因可增加腎毒性和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後者可導致骨骼肌軟弱、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暫停)。

鏈黴素製劑

按鏈黴素計。注射用硫酸鏈黴素(1)0.75g(75萬單位)(2)1g(100萬單位)(3)2g(200萬單位))4)5g(500萬單位)。因在胃腸道不吸收,只對腸道感染有效,現已少用。肌注,一日0.75~1g,分1~2次用,1~2週一療程,兒童一日15~30mg/kg,分2次用,結核病一日20mg/kg,分2次用,隔日用藥,新生兒一日10~20mg/kg。

鏈黴素專家點評

鏈黴素在臨牀應用已超過半個世紀,至今仍是一線抗結核藥。近年來由於耐藥結核菌菌株的增多,主要用於結核的初始階段。鏈黴素可單獨應用於兔熱病、療效良好、療程6天。與四環素聯合治療鼠疫為首選藥物。亦可作於布菌病,劑量為每天1~2g,並用四環素1次500mg,每天4次,連續3周或3周以上。鏈黴素每天1~2g,與青黴素聯合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連續4周,兩者有協同作用。

鏈黴素硫酸鏈黴素

注射用硫酸鏈黴素使用説明書
【藥品名稱】
通用名:注射用硫酸鏈黴素
英文名:Streptomycin Sulfate for Injection
本品主要成分為硫酸鏈黴素,其化學名為O-2-甲氨基-2-脱氧-a-L-葡吡喃糖基-(1→2)-O-5-脱氧-3-C-甲酰基-a-L-來蘇呋喃糖基-(1→4)-NN-二脒基-D-鏈黴胺硫酸鹽。
分子式:(C21H39N7O12)2·3H2SO4
分子量:1457.40
【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粉末。
【藥理毒理】
硫酸鏈黴素為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對結核分枝桿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濃度一般為0.5mg/mL。非結核分枝桿菌對本品大多耐藥。鏈黴素對許多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腸桿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布魯菌屬、巴斯德桿菌屬等也具抗菌作用;腦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亦對本品敏感。鏈黴素對葡萄球菌屬及其他革蘭陽性球菌的作用差。各組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厭氧菌對本品耐藥。
鏈黴素主要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單位結合,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細菌與鏈黴素接觸後極易產生耐藥性。鏈黴素和其他抗菌藥物或抗結核藥物聯合應用可減少或延緩耐藥性的產生。
【藥代動力學】
肌內注射後吸收良好。主要分佈於細胞外液,並可分佈至除腦以外的全身器官組織,本品到達腦脊液、腦組織和支氣管分泌液中的量很少;但可到達膽汁、胸水、腹水、結核性膿腫和乾酪樣組織,並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組織。蛋白結合率20%~30%。血消除半衰期(t1/2b)2.4~2.7小時,腎功能減退時可顯著延長。本品在體內不代謝,主要經腎小球濾過排出,給藥後24小時尿中排出80%~98%,約1%從膽汁排出,少量從乳汁、唾液和汗液中排出。本品可經血液透析清除相當量。
【適應症】
1.本品主要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用於結核分枝桿菌所致各種結核病的初治病例,或其他敏感分枝桿菌感染。
2.本品可單用於治療土拉菌病,或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用於鼠疫、腹股溝肉芽腫、布魯菌病、鼠咬熱等的治療。
3.亦可與青黴素或氨苄西林聯合治療草綠色鏈球菌或腸球菌所致的心內膜炎。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1)肌內注射,一次0.5g(以鏈黴素計,下同),每12小時1次,與其他抗菌藥物合用;細菌性(草綠鏈球菌)心內膜炎,肌內注射,每12小時1g,與青黴素合用,連續1周,繼以每12小時0.5g,連續1周;60歲以上的患者應減為每12小時0.5g,連續2周。
(2)腸球菌性心內膜炎,肌內注射,與青黴素合用,每12小時1g,連續2周,繼以每12小時0.5g,連續4周。
(3)鼠疫,肌內注射,一次0.5~1g,每12小時1次,與四環素合用,療程10日。
(4)土拉菌病,肌內注射,每12小時0.5~1g,連續7~14日。
(5)結核病,肌內注射,每12小時0.5g,或1次0.75g,一日1次,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如採用間歇療法,即每週給藥2~3次,每次1g;老年患者肌內注射,一次0.5~0.75g,一日1次。
(6)布魯菌病,每日1~2g,分2次肌內注射,與四環素合用,療程3周或3周以上。
2.小兒常用量 肌內注射,按體重每日15~25mg/kg,分2次給藥;治療結核病,按體重20mg/kg,一日1次,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g,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
3.腎功能減退患者:按腎功能正常者鏈黴素的正常劑量為每日1次,15mg/kg肌內注射。肌酐清除率>50~90mL/min,每24小時給予正常劑量的50%;肌酐清除率為10~50mL/min,每24~72小時給正常劑量的50%;肌酐清除率<10mL/min,每72~96小時給予正常劑量的50%。肌酐清除率可直接測定或從患者血肌酐值按下式計算:
(140-年齡)×標準體重(kg)
成年男性肌酐清除率=
72×患者血肌酐濃度(mg/dl)
(140-年齡)×標準體重(kg)
50×患者血肌酐濃度(μmol/L)
(140-年齡)×標準體重(kg)
成年女性肌酐清除率= ×0.85
72×患者血肌酐濃度(mg/dL)
(140-年齡)×標準體重(kg)
或 ×0.85
50×患者血肌酐濃度(μmol/L)
【不良反應】
1.血尿、排尿次數減少或尿量減少、食慾減退、口渴等腎毒性症狀,少數可產生血液中尿素氮及肌酐值增高。
2.影響前庭功能時可有步履不穩、眩暈等症狀;影響聽神經出現聽力減退、耳鳴、耳部飽滿感。
3.部分患者可出現面部或四肢麻木、針刺感等周圍神經炎症狀。
4.偶可發生視力減退(視神經炎),嗜睡、軟弱無力、呼吸困難等神經肌肉阻滯症狀。
5.偶可出現皮疹、瘙癢、紅腫。少數患者停藥後仍可發生聽力減退、耳鳴、耳部飽滿感等耳毒性症狀,應引起注意。
【禁忌症】
對鏈黴素或其他氨基糖苷類過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 對一種氨基糖苷類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其他氨基糖苷類也過敏。
2.下列情況應慎用鏈黴素:
(1)失水,可使血藥濃度增高,易產生毒性反應。
(2)第8對腦神經損害,因本品可導致前庭神經和聽神經損害。
(3)重症肌無力或帕金森病,因本品可引起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骨骼肌軟弱。
(4)腎功能損害,因本品具有腎毒性。
3.療程中應注意定期進行下列檢查:
(1)尿常規和腎功能測定,以防止出現嚴重腎毒性反應。
(2)聽力檢查或聽電圖(尤其高頻聽力)測定,這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
4.有條件時應監測血藥濃度,並據此調整劑量,尤其對新生兒、年老和腎功能減退患者。每12小時給藥7.5mg/kg者應使血藥峯濃度維持在15~30mg/mL,谷濃度5~10mg/mL;一日1次給藥15mg/kg者應使血藥峯濃度維持在56~64mg/mL,谷濃度<1mg/mL。
5.對診斷的干擾:本品可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膽紅素濃度及乳酸脱氫酶濃度的測定值增高;血鈣、鎂、鉀、鈉濃度的測定值可能降低。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屬孕婦用藥D類,即對人類有危害,但用藥後可能利大於弊。本品可穿過胎盤進入胎兒組織。據報道孕婦應用本品後曾引起胎兒聽力損害。因此妊娠婦女在使用本品前必須充分權衡利弊。哺乳期婦女用藥期間宜暫停哺乳。
【兒童用藥】
本品屬氨基糖苷類,在兒科中應慎用,尤其早產兒及新生兒的腎臟組織尚未發育完全,使本類藥物的半衰期延長,藥物易在體內積蓄而產生毒性反應。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患者應用氨基糖苷類後易產生各種毒性反應,應儘可能在療程中監測血藥濃度。老年患者的腎功能有一定程度生理性減退,即使腎功能測定值在正常範圍內仍應採用較小治療量。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增加其產生耳毒性、腎毒性以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可能性。
2.本品與神經肌肉阻斷藥合用,可加重神經肌肉阻滯作用。本品與捲曲黴素、順鉑、依他尼酸、呋塞米或萬古黴素(或去甲萬古黴素)等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
3.本品與頭孢噻吩或頭孢唑林局部或全身合用,可能增加腎毒性。
4.本品與多粘菌素類注射劑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增加腎毒性和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5.其他腎毒性藥物及耳毒性藥物均不宜與本品合用或先後應用,以免加重腎毒性或耳毒性。
【藥物過量】
由於缺少特異性拮抗劑,本品過量或引起毒性反應時,主要用對症療法和支持療法,同時補充大量水分。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助於從血中清除鏈黴素。
【規格】
(1)0.75g(75萬單位)
(2)1g(100萬單位)
(3)2g(200萬單位)
(4)5g(500萬單位)
【貯藏】
密閉,在乾燥處保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