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鎮遠城牆

鎖定
鎮遠城牆,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城北石屏山上。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鎮遠衞指揮使司,隸湖廣都司,始築衞城。 [2] 
明永樂年間,貴州建立行省時設置的鎮遠府,利用北面石屏山和南面的陽河形成天然屏障,加之有衞城拱衞。鎮遠城牆包括府城牆、四官殿和衞城牆。鎮遠城牆府城選擇城北石屏山上依山就勢建造。衞城牆原城牆北沿舞陽河、南依五老山圍成一圈築成。 [2]  [4] 
2013年3月5日,鎮遠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鎮遠城牆
地理位置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城北石屏山上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57-3-65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鎮遠城牆歷史沿革

宋紹興元年(1131年),築黃平城,賜名鎮遠州,“鎮遠”之名始此。
元初,置鎮遠沿邊溪洞招討司,後改為軍民總管,建治於中河山。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鎮遠州,隸湖廣。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鎮遠衞指揮使司,隸湖廣都司。始築衞城。同年建老西門碼頭。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鎮遠府,隸貴州布政司。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設鎮遠縣。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城北石屏山上依山就勢建鎮遠城牆府城。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多次修葺遠城牆府城。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鎮遠設衞入縣。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補修西門碼頭。
民國元年(1912年),並鎮遠縣入鎮遠府。 [2] 
1999年,維修西門碼頭。 [5] 
2022年,開啓鎮遠城牆保護修繕工程,修繕包含府城牆與烽火台、衞城垣、四官殿古建築羣、楊柳灣碼頭、上北門碼頭、西門碼頭等。 [3] 

鎮遠城牆建築格局

鎮遠城牆包括府城牆、四官殿和衞城牆。明永樂年間貴州建立行省時設置的鎮遠府,利用北面石屏山和南面的陽河形成天然屏障,加之有衞城拱衞。 [2]  [4] 
鎮遠城牆

鎮遠城牆主要建築

鎮遠城牆府城牆

鎮遠城牆府城選擇城北石屏山上依山就勢建造。府城牆原城牆長2030米,高5米、面寬2.78米,沿北側砌成垛口,每個垛口0.7米見方,上頂寬2米。城牆中段有方形烽火炮台一個,士兵守宿指揮堡一間。府城牆全部為方整青條石砌築,建有炮台口,城樓。城牆尚存1500米。 [2]  [4] 

鎮遠城牆四官殿

四官殿坐北向南。始建於明代,由正殿、鐘樓、石拱券城堡組成。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平方米。一層為登山石徑通道,二層為正殿,明間供奉戰國時期的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將軍神像,東稍間供龍虎玄壇趙元帥之神像,西稍間供日、月神像。正殿為重檐歇山式穿鬥木結構吊腳樓。 [2]  [4] 

鎮遠城牆衞城牆

衞城牆原城牆北沿舞陽河、南依五老山圍成一圈築成,周長3090米。現存城牆由城牆、西門碼頭、上北門城門城樓、上北門碼頭、三堵護城堤和下北門城門城樓組成,城牆總長約1.5公里。為加固城牆,防止洪水對牆體的衝擊,修有比城牆矮的副城牆一段。在衞城西門和上北門碼頭上側,修築防洪護城堤三堵。 [2]  [4] 

鎮遠城牆老西門碼頭

老西門碼頭也是鎮遠城牆的一部分,碼頭由台階、護城堤、車道組成。碼頭邊沿臨水面寬6米,高於海陽河正常水位0.8米,上端寬7米,高於河面2.2米。台基斜面長10米,由大塊青石鋪嫚。台基西面10米處有一南北向護城堤,平截面呈梭形,長24米,北面寬6米,南面寬1米,高4米,均用細鑿青石築砌,為堵洪峯衝擊衞城垣而建。現碼頭部分被水淹沒。 [5] 

鎮遠城牆歷史文化

  • 鎮遠古城
鎮遠古城是貴州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鎮遠城牆被譽為"千里長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牆之一。鎮遠古城石板街道,古建築、傳統的吊腳樓、古代宅院等散發着濃厚的歷史氛圍。古城內的建築風格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體驗古時的繁華。 [5] 

鎮遠城牆文物保護

1985年11月3日,鎮遠城牆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鎮遠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鎮遠城牆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鎮遠城牆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城北石屏山上。
  • 交通指引
鎮遠城牆距離鎮遠縣人民政府56千米,駕車約70分鐘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