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鎮海口海防遺址

鎖定
鎮海口海防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甬江入海口,始建於明代,面積約4平方千米。 [1] 
鎮海口海防遺址,包括雨江北岸鎮海區招寶山的威遠城、明清碑刻、月城、安遠炮台、梓蔭山的吳公紀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記、泮池(裕謙殉難處)、吳傑故居等8處;甬江南岸北侖區的戚家山營壘、金雞山嘹台、靖遠炮台、平遠炮台、宏遠炮台、鎮遠炮台等6處;是明清以來東南最重要的海防址。 [1]  鎮海口海防遺址,現已修建為一座具有遺址、紀念性質的公園。 [4] 
1996年11月20日,鎮海口海防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鎮海口海防遺址
地理位置
浙江寧波市鎮海區、北侖區
所處時代
明至近代
佔地面積
約 4 km²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8:00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4-0140-3-62

鎮海口海防遺址歷史沿革

鎮海口歷來是國防要地。自東晉以來歷經大小戰事46次。明中葉以來,鎮海先後經歷了抗擊倭寇和抗英、抗法、抗日等抵禦外來侵略戰爭。 [1-2] 

鎮海口海防遺址遺址特點

鎮海口海防遺址分佈在甬江兩岸,北岸招寶山之巔有明抗倭城堡威遠城以及月城、安遠炮台、吳公紀功碑亭、明清碑刻等。4.8千米後海塘,城塘合一,結構精巧、氣勢恢宏,塘上有巾子山、鈎金塘摩崖石刻、建城碑亭等。毗鄰招寶山的鎮海中學內,有裕謙殉職處一泮池、大成殿、俞大猷生祠碑及梓蔭山的抗英、抗法大炮。鎮海城內吳傑故居、鎮海樓等。南岸有以金雞山為中心的山頂瞭望台及督師禦敵處、宏遠炮台、鎮遠炮台、靖遠炮台、戚家山營壘等。 [2] 

鎮海口海防遺址主要建築

鎮海口海防遺址威遠城

威遠城,位於招寶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長600多米,高6米,全用大條石砌成,古樸威嚴。城內有“報功祠”,祠內供奉戚繼光、俞大獻兩位抗倭英雄塑象,還有明清碑刻。威遠城至今大部分完好。1885年3月,法國侵略軍艦隊曾企圖進犯寧波,清將吳傑憑藉威遠城,率部炮擊,擊中旗艦,法遠東司令孤拔被擊重傷死,法軍遂不敢進犯寧波。在招寶山腰有月城、近旁的梓蔭山上築有“吳公紀功碑亭”,銘刻着吳傑的戰功。 [1] 

鎮海口海防遺址安遠炮台

安遠炮台,位於招寶山腳下, 炮台平面呈圓形,直徑16.5米,高6米,壁厚2米,為抗法時期修建。炮台用泥、石灰和糯米攪搗夯實而成,又稱“糯米飯炮台”。這種三合土築成的牆體,剛中帶柔,異常堅韌。炮台牆體上彈洞累累,歷經抗法和抗日戰爭,整座炮台安然屹立至今;炮台東西各設一炮門,置一尊德國克虜伯21釐米口徑新式後膛鋼炮。主炮台左翼的輔助工事上,有三門古炮,炮口正對海口。 [1] 

鎮海口海防遺址戚家山營壘

戚家山營壘,位於成家山山頂。 戚家山,又名七盤山、七家山,歷來為軍事要地。相傳明朝戚繼光等抗倭將領曾紮營於此。清光緒七年(1881年),總鎮楊春和建營壘。該營壘平面呈橢圓形,用塊石壘成,可容兵3000餘人,是二線清兵大本營。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21日,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此展開激烈白刃戰,日軍倉惶敗退。現戚家山營壘中間的營房已蕩然無存,但四周牆體仍保留着原來的輪廓 [1] 

鎮海口海防遺址金雞山嘹台

金雞山嘹台,位於金雞山山頂。 金雞山隔江與招寶山對峙,稱“天設雄關”。明朝築有炮台,都督俞大獻曾勒“江海朝宗”四大字于山上,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狼山鎮總兵謝朝恩與在此英軍決戰。晾台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中法戰爭鎮海戰役作戰指揮中心。當時建有營房,現僅存晾台。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月,浙江提督歐陽利見親臨山巔,指揮戰鬥,取得三戰三捷。整個腺台用條石壘築,斷面為梯形。台上原設有旗杆,“日懸旗、夜架燈”,係指揮聯絡用。晾台東北側有一方歐陽利見親書“督師禦敵處”石碑,西北側有一方保護軍門遺蹟碑 [1] 

鎮海口海防遺址靖遠炮台

靖遠炮台,位於金雞山東麓沙灣頭。 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三合土夯築,平面呈凹字形,原設炮洞五孔,營房五間,各炮室間有隔牆。清光緒十年(1884年),置4門阿姆司脱郎80磅前膛炮,1門瓦瓦司180磅後膛炮。為當時鎮海口建制最大的炮台,在中法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五間營房和各炮室間隔牆已全部被毀,台內部破壞嚴重,但炮台外部輪廓還比較完整。 [1] 

鎮海口海防遺址平遠炮台

平遠炮台,位於金雞山東北麓山腰。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合土夯築,平面呈曲尺形,曾置一尊克虜伯21公分口徑後膛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平遠炮台,將大炮移至鉗口門鎮遠新炮台。現僅存一堵三合土殘牆。 [1] 

鎮海口海防遺址宏遠炮台

宏遠炮台,位於笠山東北麓。 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合土夯築,炮台牆體採用雙層防禦結構,曾置克虜伯24公分口徑後膛炮一尊,是當時鎮海口炮台之“王”。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在宏遠炮台內建二座大型的鋼筋混凝土炮台,保留了二尊24公分口徑後膛炮,增加一尊17公分口徑後膛炮。 現尚存三合土殘垣斷牆和一座鋼筋混凝土炮台。 [1] 

鎮海口海防遺址鎮遠炮台

鎮遠炮台,位於開發區四號橋西南側。 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三合土夯築,平面呈凹字形。原設炮洞五孔,營房十一間。光緒十年(1884年)置1門瓦瓦司80磅前膛炮,2門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門英國土炮,後增2門克虜伯12公分口徑後膛炮,1門17公分口徑後膛炮。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側二間三合土營房比較完整。 [1] 

鎮海口海防遺址歷史文化

明中葉以來,鎮海口先後經歷了抗擊倭寇和抗英、抗法、抗日等外來侵略戰爭,留下了明代名將盧鏜、俞大猷、戚繼光抗擊倭寇;鴉片戰爭時,欽差大臣裕謙在抗英鬥爭中國捐軀,民族英雄林則徐蒞鎮督戰;在中法戰爭中浙東巡撫劉秉璋、提督歐陽利見、寧紹台道薛福成、守備吳傑炮擊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等光輝篇章。 [2] 

鎮海口海防遺址文物價值

鎮海口海防遺址是中華民族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抗禦外侮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1-2] 

鎮海口海防遺址文物保護

1996年11月20日,鎮海口海防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鎮海口海防遺址旅遊信息

鎮海口海防遺址地理位置

鎮海口海防遺址位於浙江寧波市鎮海區城河東路,面積約4平方千米。

鎮海口海防遺址交通信息

可乘公交541路、341路、371路至鎮海招寶山站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