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鎮海區
- 外文名
- Zhenhai District
- 別 名
-
浹口
蛟川
海天雄鎮 - 行政區劃代碼
- 330211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浙江省寧波市
- 面 積
- 246 km²
- 下轄地區
- 2個鎮、5個街道
鎮海區歷史沿革
編輯鎮海小港橫山下、沙溪蛇山山麓,有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的遺蹟。
春秋末越國建國後,其地始有所歸屬。
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會稽郡,立句章縣,因本地處句章縣治之東,故稱句章東境,為時843年。
唐武德4年(621年)析古句章,分置姚、鄞兩州。八年,更鄞州為鄮縣,本地南為鄮縣東境,北屬慈溪縣(今慈城)東境。唐元和四年(809年),在慈東及鄮東甬江口建望海鎮,為鎮海建治之始。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5月,吳越王錢鏐巡視明州,築城於望海鎮;閏八月,錢鏐因望海鎮地濱海口,有漁鹽之利,奏置望海縣(《太平寰宇記》),為建縣之始。未幾改為定海縣。當時縣境僅轄清泉、靈緒、崇邱和金塘四鄉。
宋熙寧十年(1077年)劃鄞縣靈巖、泰邱、海晏三鄉歸定海,元豐元年(1078年)劃金塘隸昌國,清泉析為東西兩鄉,自此縣轄七鄉,定為上縣。
元時建制襲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國廢縣改衞,原昌國縣境(今舟山市)統隸於定海縣,直至清康熙年間。
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原定海縣為鎮海縣,定海建名達778年。次年,析出原昌國境另建定海縣。至此,舟山歸屬鎮海為時300年。鎮海縣建制相沿民國時期未變。
1958年,劃入慈溪縣東部汶溪鄉;同年底撤縣併入寧波市,
1963年1月,恢復鎮海縣建制。
1985年7月,再次併入寧波市,同年10月,正式撤銷縣建制,建立寧波市鎮海區。鎮海縣名共歷299年。縣自始建至撤銷為時1077年。
鎮海區行政區劃
編輯
鎮海區地圖(2張)
鎮海區地理環境
編輯鎮海區地理位置
鎮海區地處北緯30°、東經121°,中國東海之濱,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冀,寧紹平原東端,東屏舟山羣島,西連寧紹平原,南接北侖港,北瀕杭州灣,東接北侖區、南接江北區,西連慈溪市、北臨東海,與上海一衣帶水。自古以來鎮海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之一,素有“浙東門户”之稱。隨着杭州灣跨海大橋和舟山跨海大橋的建成,鎮海成為西聯寧波,北通上海,東鄰舟山的交通節點。
鎮海區地形地貌
鎮海區陸地面積246平方千米,地形狹長,地勢西北、東南兩端高,中間平,甬江由西南流向東北入海,橫貫境內中部。全區地形分西北平原低丘、中部丘陵平原和東南丘陵島嶼三大類型。甬江以北為西北平原低丘,屬寧波北部水網平原,系全新世沖積、海積湖泊、河泊淤積形成,地表高程2~3米(黃海高程系,下同)。平原西北緣為低山丘陵,屬四明山餘脈,高程均在100~400米之間。甬江以南為中部丘陵和平原間隔地帶,其丘陵屬天台山餘脈,高程多在200~500米之間。以靈峯山體相隔,山以西稱長山平原,與鄞東平原連成一體,為第四紀沖積、海積和湖泊、河泊淤積形成,地表高程2~3米;山以東為大碶─柴橋平原,北沿金塘港,西南兩面為靈峯山和太白山山腳線,亦為第四紀海浸沉積形成,地表高程2~3米。境內東南丘陵島嶼,稱穿山半島。其山體系天台山餘脈延伸,半島南北兩側棋佈大榭、梅山等島嶼20餘個。環海山間多峽谷平原,系洪積和海積形成。
鎮海區氣候特徵
鎮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温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温16.3℃,日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持續時間231天至235天。年有效平均積温4920℃至5030℃。無霜期237天,年降水量1310至1370毫米,年雨日148天。年日照時數為1944.3小時,日照率為44%。但夏秋間的颱風,春季低温多雨和秋季多陰雨,是農業不穩定的自然因素。
鎮海區自然資源
編輯鎮海區水文資源
鎮海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2889萬立方米(含重複利用水),其中地表水資源48759萬立方米,佔總量92.2%;地下水資源4130.72萬立方米,佔總量7.8%;人均水佔有量1100立方米,畝均水量1230立方米。全區多年平均降水總量11.00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470~920毫米;徑流總量5.09億立方米。時空分佈規律與降水相似。
鎮海區潮汐資源
甬江,源出奉化、新昌烏山,流向東北經橫漲至寧波三江口;另一流出上虞西梁湖壩,經餘姚市境至寧波三江口匯會,續向東北至鎮海口注入灰鱉洋,流域面積5299平方千米,三江口以下稱甬江,古代稱大浹江,流長26千米,其中鎮海段長16千米。甬江系平原常年性河流,今港道寬270~404米,最寬處600米。河口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平均潮差1.75米;平均漲潮時6小時23分,平均落潮歷時6小時。年霧日24天。
灰鱉洋,鎮海區東北部,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為鎮海區、慈溪市和舟山地區共有。洋內水深多在5~10米之間,由西向東漸深;年平均水温17.3℃,年平均鹽份18‰,年平均風速5.7米,年平均霧日12.7天。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年平均落差2米左右。底質均為泥沙。可行駛5萬噸以下船舶。
鎮海區灘塗資源
鎮北灘塗。區東北沿海,東起鎮海港區外遊山,西北至澥浦巴子山,外沿灰鱉洋,東西長16.5千米,南北寬1.5千米,面積20.8平方千米。系淤泥、粉砂泥組成,落潮時間長,塗泥深厚,盛產泥螺、黃蛤、跳魚等塗產;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遂為工業發展基地,已圍地面積25000畝,作鎮海煉油廠、鎮海港區。鎮海城北發展區等工業用地。
鎮海區動物資源
鎮海區有獸類29種,據民國《鎮海縣誌》記載,在明清時代,江南常患虎災,白晝齧人;數次猛虎入城。最後至1941年郭巨斢岙獵獲1頭,解放後矢見。其他獸類數量日益減少,近年來野豬類有所增加。常見鳥類有42種,原有老鷹、喜鵲、烏鴉、百哥甚多。自抗戰開始至解放初期因大松林及樟、柏古樹砍伐嚴重,獸類鳥類失去築巢場所而鋭減,近年來,隨着環境不斷改善,鎮海多地可見候鳥遷徙,尤其是寧波大學和鎮海煉化公司,每年3月會引來上千只多種類鷺鳥築巢、產卵,10月底再南飛。兩棲類動物“鎮海棘螈”,產於瑞巖寺林場溪流,現列為浙江省保護動物。身長7~8釐米,背和體側均呈黑色,有蠟光,腹硃紅色,有不規則黑斑。頭部大,四肢細長,尾側扁。
鎮海區植物資源
海灘塗草本植被,總長約89.7千米,灘塗塘堤兩岸蘆葦叢生,塘下灘塗尚有三稜藨草、鹽田鹼蓬、小飛蓬等,草本植被覆蓋率40~70%。沿海丘陵針葉林佔鎮海區林地30.92萬畝的90%,暖性針葉林主要有馬尾松、黑松和杉木,其中馬尾松達19萬畝;温性針葉林主要柳杉、金錢松等,僅少量分佈。沿海丘陵闊葉林,現存多為次生類型,主要由石櫟、青岡、苦櫧、楓香、木荷、赤皮椆、紅楠等,多分佈在林場、共同、楊岙和招寶山。沿海平原竹林植被,常有香樟、木荷、杉木、毛竹。
鎮海區人口民族
編輯鎮海區人口
鎮海區民族
鎮海區屬於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基本上沒有世居的少數民族,在鎮海區的少數民族多是從外地遷入。鎮海區有少數民族常住户籍人員800多人,26個民族(畲、苗、土家、侗、蒙古、壯、滿、回、藏、布依、高山、維吾爾、俄羅斯、瑤、白、佤、仫佬等),來源以婚嫁和大中專學生就業為主,少數民族流動人口5000多人。
鎮海區經濟
編輯鎮海區綜合
2022年,鎮海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7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954.9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412.1億元,增長2.0%。三次產業之比由2021年的0.6∶67.8∶31.6調整為2022年的0.5∶69.5∶30.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67372元。
[26]
2022年,鎮海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3.7億元,比上年增長0.6%(同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6億元,增長12.1%(見圖2),其中,教育支出16.3億元,增長8.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0億元,增長26.2%;衞生健康支出10.0億元,增長42.3%;科學技術支出4.9億元,增長21.7%。
[26]
鎮海區第一產業
2022年,鎮海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67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產值8.78億元,下降3.4%;林業產值0.25億元,增長67.6%;畜牧業產值1.02億元,增長120.2%;漁業產值0.06億元,增長14.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56億元,增長8.8%。糧食產量2.04萬噸,肉類總產量0.28萬噸,禽蛋產量0.06萬噸,牛奶產量0.15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03萬噸。全面完成“非糧化”整治任務8093畝,區級儲備糧規模達到4.31萬噸。
[26]
鎮海區第二產業
2022年,鎮海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17.3億元,比上年增長27.2%(見圖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生產法)943.8億元,增長10.4%,居全市第一。年末全區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61家,比上年增加71家,其中,工業總產值超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企業分別有216家、57家、30家,分別增加6家、3家和1家。工業結構更加優化,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石化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0%、14.7%和6.9%;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分別增長17.6%和12.0%。新增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
[26]
鎮海區第三產業
2022年,鎮海區完成商品銷售額比上年增長7.8%,其中,批發業商品銷售額增長7.4%,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長1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0億元,增長12.5%,居全市第一,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69.8億元,增長13.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2.2億元,增長5.0%。
[26]
2022年,鎮海區實現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714.7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進口總額380.6億元,增長22.9%;出口總額334.0億元,增長7.0%。引進合同利用外資1745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040萬美元,市外內資217.2億元。
[26]
2022年末,鎮海區擁有星級飯店8家,旅行社9家,A級旅遊景區(點)8個。全年全區完成旅遊綜合收入36.8億元,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65.3萬人次,接待入境過夜遊客人數250人次。招寶山景區、九龍湖旅遊區、寧波植物園和十七房景區接待遊客人數分別達到74.5萬人次、88.6萬人次、92.1萬人次和11.5萬人次。
[26]
2022年,鎮海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388.9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住户存款餘額618.7億元,增長26.6%,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543.5億元,增長15.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407.9億元,增長13.5%,其中,住户貸款餘額486.9億元,增長3.4%,企(事)業單位貸款餘額918.7億元,增長20.3%。
[26]
2022年,鎮海區證券機構證券成交總額1291.7億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股票成交額905.0億元,下降21.9%;基金成交額21.9億元,下降10.6%。證券客户交易結算資金餘額3.6億元。年末證券投資者開户數54823户,增長5.4%。
[26]
鎮海區交通運輸
編輯鎮海區航運
光緒十六年(1890年),置海龍輪首航鎮甬線。
1896年行駛寧波─定海(今舟山)─台州海門的濟安客輪在鎮海靠埠。
1898年雲龍足踏輪行駛鎮甬線。
光緒二十八年(1902)有3艘輪駛五山頭線(舟山羣島)。
1936年間,在縣城靠泊大小班輪29艘,共23566噸位。
1937年“七·七”事變後,是年冬甬江口沉船封港,自此外海航運業一落千丈。至解放後逐漸復甦。
鎮海區公路
1931年9月始建鄞慈鎮公路,1933年8月建成,全程44.2千米,鎮海縣境31.82千米。
1932年10月鄞鎮兩縣籌築寧穿公路,1934年7月建成,1938年2月路基掘毀停車。
1935年1月慈鎮兩縣建成鎮駱公路,由鎮海縣城至慈溪駱駝橋,長13.5千米。1938年路毀。
1933年至1936年連成自鎮海江南至大碶的鎮大公路,全長14.3千米。1938年初掘毀。
1935年1月慈溪縣和鎮海縣建成慈龍公路,自慈城南門至龍山邱王,全長19.2千米,縣境內長13.2千米。1938年春路毀。
1935年1月慈溪縣建成自汶溪至駱駝的汶駱公路,長8.15千米,1938年春路毀。
截止2013年,區內主要公路有329國道(鎮海段)、長邱線、莊俞公路、汶駱公路、駱霞線、鎮駱公路、河橫公路、海天公路、寧鎮線、望海公路、慈海公路。
鎮海區高速公路
寧波繞城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
鎮海區鐵路
1916年在伏龍山南麓的三北輪埠公司碼頭配套的龍山鐵道建成,長約1.6千米,行駛小火車自站房至碼頭,運送貨客。1937年底拆毀。自大碶瓔珞河頭越育王嶺至鄞縣寶幢鐵軌,長3千米,由大碶人樂振寶出資承建,1933年建成行駛小火車。1941年被日軍拆毀。
鎮海區政治
編輯鎮海區主要領導
區委書記 | |
區長、黨組書記 | |
副區長 | 錢榮 施宇峯 葉秀貝 金燕(女)胡碧華 周前程 高翔 賀建良
[25]
|
鎮海區機構設置
鎮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展和改革局 | 經濟和信息化局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
教育局 | 科學技術局 | 應急管理局 | 統計局 | 審計局 |
農業農村局 | 住房和建設交通局 | 衞生健康局 | ||
財政局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綜合行政執法局 | 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 | 商務局 |
鎮海區社會事業
編輯鎮海區科技
2022年,鎮海區新增博士後工作站9家、市級院士工作站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比上年增長24.6%,增速全市第一。獲得專利授權3923項,增長8.9%。年末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68家,區級科技(科普)示範基地16家,科技型企業1501家,企業工程技術中心312家。舉辦各類科技培訓326次,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449份,技術交易額49.5億元。
[26]
鎮海區教育
2022年末,鎮海區擁有幼兒園57所,在園幼兒17091人;小學19所,在校生31436人;初中9所,在校生13049人;高中5所,在校生6023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2886人。幼兒、小學和初中入學率均達100%,高中入學率99.85%,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100%。深化“雙減”工作,全面清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26]
鎮海區文化
2022年末,鎮海區擁有鎮(街道)文化站6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56個。全年組織大型文化演出活動72場,羣眾性文化活動355次。年末累計開通有線電視用户6.5萬户,其中,農村3.2萬户。新開通數字電視小區12個。
[26]
鎮海區衞生
2022年末,鎮海區擁有各類醫療服務機構271家,其中,醫院11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家,社區衞生服務站59家,村衞生室65家,疾控、監督2家,婦保機構1家。年末醫院實有牀位2073張,擁有專業衞技人員4987人,其中,醫生1889人,護士(護師)1883人。
[26]
鎮海區體育
2022年末,鎮海區獲得國家級金牌9枚、銅牌5枚;獲得省級金牌45枚、銀牌36枚、銅牌38枚;獲得市級金牌45枚、銀牌63枚、銅牌49枚。組織開展各類羣眾性體育活動100餘次,參與人數2.0萬人,年末擁有各類健身路徑421套。
[26]
鎮海區人民生活
2022年,鎮海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78元,比上年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27元,增長6.7%。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上年的1.76:1縮小至1.72:1。年末擁有私家車(9座以下)13.5萬輛。
[26]
鎮海區社會保障
2022年,鎮海區新增就業崗位14392個,開發保持公益性崗位632個,幫助失業人員、被徵地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實現再就業9289人,其中,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97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6%。
[26]
2022年末,鎮海區屬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27.2萬人、27.7萬人、19.8萬人、30.7萬人和21.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3.3%、1.2%、1.9%、10.8%和15.3%。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不斷髮展,年末全區擁有各類福利機構13家,牀位4611張,福利企業16家。支出各類救助金6074萬元,募集慈善捐款4243萬元,納入低保對象937人,發放低保金1124萬元。
[26]
鎮海區歷史文化
編輯鎮海區鎮海龍鼓
鎮海龍鼓是汲取本地傳統龍舞和鑼鼓經精華,經重新整理、揉合,創編的一種大場面、大氣勢同時又富於海洋風格的全新民間表演藝術品種。其初創於1999年,2000年獲浙江省廣場舞蹈大賽金獎,2001年獲中國民間文藝“居庸關長城杯中華鼓舞大賽山花獎”等多種獎項。
鎮海龍鼓演出時,可根據需要,決定演出時間長短與出場人員多寡。隊伍多時可達百人,少則四、五十人亦可。
鎮海龍鼓從傳統的舞龍和鑼鼓經中創新而成。其主要表演形式為龍形鼓2條,每條113節,分則為鼓,合則成龍,另置14只大、中、小型京鼓、紅堂鼓和定音鼓(其中最大紅堂鼓直徑1.6米),又有大、中、小鑼與鈸54(面)副。表演時,以鼓為引,鑼鈸齊鳴,或作長龍狀翻動、奔走,或隨鑼鼓節奏的變化,作各種隊形變換。
鎮海區蛟川走書
早期蛟川走書僅一人演唱,沒有樂器伴奏,也無後場和唱,藝人只用兩隻酒盅,一根竹筷,有節奏的敲打,自唱自和。
抗日戰爭前夕,逐漸演變成以一唱一和的形式,在廟宇、祠堂或曬場地用木板搭成一個小平台,演唱者開始用靜木、紙扇、手帕等作小道具,伴奏也改用竹板、竹鼓打出有板有眼的節奏,並在落調時用清口唱和“哎哎哩啊……”的基本調。
解放後發展到多檔形式,有時還增加琵琶、三絃、簫、笛等多種樂器伴奏。
蛟川走書是寧波地方曲藝中的一個鄉土氣息濃郁、風格獨具的曲種。追溯淵源,據蛟川走書老藝人口傳,約光緒年間,一個住在鎮海縣城小南門名叫謝阿樹(又名謝元鴻)的蛟川走書藝人,因所住小南門拱形城牆上刻着“蛟川”二字,遂以此為名,稱“蛟川走書”。
鎮海區風景名勝
編輯九龍湖風景區
九龍湖旅遊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植被良好,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九龍湖旅遊區依山傍海,旅遊資源豐富。九旅遊區北部的達蓬山上有佛跡寺、佛跡洞、秦渡庵、千人壇、方臘寨、求仙亭等人文勝蹟,唐代名寺香山寺也在重建中。旅遊區內還有文種橋、淨圓寺、小洞岙唐代青瓷窯址等景點。
[4]
鎮海口海防遺址
抗法遺蹟——鎮海安遠炮台(2張)
宋設沿海制置司,由統制、統領率水軍駐此,扼守海道。明初置定海衞,抗倭時盧鏜、俞大猷、戚繼光先後駐守,並建威遠城。鴉片戰爭時,欽差大臣裕謙監防督戰,林則徐協助海防。中法戰爭時,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寧紹道台薛福成等築防禦敵。1940年7月,國民政府軍隊第十六師、一九四師與登陸日軍激戰退敵。歷次抗擊外敵入侵中,留下諸多海防歷史遺蹟。
[5]
鎮海樓
鎮海樓和後海塘(2張)
鎮海後海塘始築於唐乾寧四年(897年),距今已有1090餘年歷史,現有部分為清代乾隆年間所建,解放後曾有所加固。海塘東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範嘉燮亭(蛟川街道),全長4800米,寬3米,高9.9米至10.6米,為夾層石塘,東段1300米為“城塘合一”部分。這種形制為浙江省沿海所罕見。由於城區的發展和灘塗的開發,後海塘現已失去了捍城防汛的功能。1989年12月,後海塘被公佈為浙江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氏十七房
鄭氏十七房,是由鄭氏先祖在南宋時期,從河南滎陽遷徙鎮海而建。經保護性修復、開發,現已形成民俗文化旅遊勝地和中華傳統節慶文化傳承基地。村落設計呈棋盤形,整體建築以幢為單元連成庭院,融合了北方“合院”的大氣,浸染了南方樓榭的玲瓏,是中國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羣落。景區一期保護工程佔地100餘畝,規模宏大。據史書記載:十七房有三寶,旗杆最多,最高,寧波都能看得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會乾涸;十七房馬頭牆最多,一級要比一級高,颱風吹不倒。鄭氏十七房是寧波商幫的最早發源地之一。十七房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鋪,有坊。宅外有環河,家家有埠頭,小河外有大河,河邊小橋流水,楊柳拂岸。十七房水系直通寧波、海上,從這裏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創辦人鄭景豐、“老鳳祥”創始人鄭熙、老北京“四恆銀號”興辦人鄭世昌,中國第一家大型冷藏企業的開創者鄭方、英雄墨水肇始者鄭尊法等一批批商業鉅子。
[6]
招寶山風景區
寧波招寶山風景區,位於甬江出海口,南北長0.6千米,東西寬0.32千米,佔地22.6公頃,最高點海拔80.2米,是寧波市十大風景遊覽區之一。南吞甬江,北臨東海,西接古海塘,有着千年的人文積澱,歷史上是中國重要的海防要塞、海上絲綢之路起碇港、佛教文化勝地,是一個集海天風光的自然景觀、底藴深厚的海防文化、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素有“南海觀音普陀山,東方財神招寶山”之稱。
[7]
鎮海區名優特產
編輯鎮海區著名人物
編輯鎮海是寧波幫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湧現了以世界船王包玉剛、影業巨擎邵逸夫和應行久以及港澳兩地立法會主席範徐麗泰、曹其真等人士為代表的鎮海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外籍華人有5000餘人。鎮海籍科學家、藝術家層出不窮,生物學奠基人貝時璋、英國諾丁漢大學原校長楊福家等是26位鎮海籍中國“兩院”院士中的傑出代表,並湧現出了連環畫家賀友直、國畫家顧生嶽、油畫家陳逸飛等20多名書畫家。
虞洽卿(1867~1945):出生在慈溪龍山一家小雜貨鋪裏。6歲喪父,靠其母做針線活撫養成長,僅讀了3年私塾。15歲時到上海為學徒,曾在魯麟洋行和道勝、荷蘭銀行當買辦。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向清廷捐了個道台虛銜。進而籌資創辦航運企業。歷任上海總商會會長、中國工商協會會長、中國商會聯合會副會長、上海航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等職。
葉澄衷(1840-1899):籍貫慈溪,生於鎮海,1899年9月於上海虹口張家灣捐地28畝,出銀10萬兩,創辦澄衷學堂(後改名澄衷中學),但未及建成,便於光緒二十五年十月逝世。其子貽鑑、貽釗承父志,兩次捐銀20萬兩辦學,使澄衷學堂成為上海創辦最早、聲譽最隆的民辦學校之一。
蕢延芳(1883~1957):出生於石門前蕢村的一個貧農家裏。民國18年到浙江興業銀行,任該行董事,經營房地產業,先後擔任上海市房地產業同業公會主任委員、上海市政府土地估價委員會主席等職。民國24年任新裕紡織廠經理。民國35年浙江實業銀行購得英商匯德豐洋行的揚子江拖駁公司,該行邀其出任總經理,墊款5萬元,作為蕢的股金。此後,浙江實業銀行將所屬的和新紗廠、雲飛汽車公司、四明電話公司、寧穿(寧波至穿山)長途汽車公司交由蕢經營。人稱“寧波幫”。
邵逸夫:香港邵氏兄弟影業有限公司總裁,是影業之王,曾被香港學術界投票推選為最成功的十大企業家之一。他的“邵氏影業”也曾被列為香港十大財團之一。
朱楓:女,1905年生,鎮海城關朱家花園人。出身富裕家庭。1937年“七·七”抗戰開始,投入救亡宣傳活動,參與救護遭日機轟炸的死傷人員。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壯烈就義。
唐弢(1913~1991):莊市鎮人。195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是第二、三、四屆中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中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林漢達(1900~1972):1956年8月當選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原教育部副部長,第一至三屆中國人大代表。
鎮海區榮譽稱號
編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
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區)
中國院士之鄉
中國書畫之鄉
浙江省級生態區
全國科普示範區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縣、區)
全國技術市場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文化先進縣(區)
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全國文化先進區
全國體育先進區
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浙江省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縣(市、區)
2019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44名
[1]
、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1]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工業百強區。
- 參考資料
-
- 1. 2019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等六大榜單發佈 你的家鄉排第幾?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2. 政府領導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4-25]
- 3. 組織機構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4-25]
- 4. 寧波新十景之一鎮海九龍湖景區 .寧波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12-23]
- 5. 鎮海口海防遺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08-11-26[引用日期2019-07-30]
- 6. 寧波鎮海鄭氏十七房 將有一張新面孔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12-23]
- 7. 招寶山旅遊景區 .招寶山旅遊景區網[引用日期2021-04-25]
- 8. 浙江發佈創造力十強縣(市、區)榜單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0-04-20]
- 9. 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1]
- 10. 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3]
- 11. 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6-12]
- 12.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7]
- 13.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14. 中國百強區發佈:深圳南山排名第一!|深圳|生產總值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09-12]
- 15. 關於命名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的公告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0-10-15]
- 16.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11-17]
- 17. 讀城識幸福——“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杭州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20]
- 18.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 區) 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1-04]
- 19.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表彰全國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1-02-27]
- 20. 寧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 .寧波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30]
- 21. 中國百強區發佈:前十強廣東獨佔八席 27個城區GDP超2000億|深圳市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8-18]
- 22. 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1-10-05]
- 23. 新一屆鎮海區委領導班子選舉產生林雅蓮任區委書記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1-26]
- 24. 通報表揚!寧波這項考核省級優秀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20]
- 25. 人事信息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3-11]
- 26. 2022年寧波市鎮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4-1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