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鎮安縣大坪中學

鎖定
鎮安縣大坪中學創辦於1958年秋,1959年八月竣工,1959年9月1日正式招生。學校坐落在距縣城東部六十公里的大坪鎮元山村。地處三山環繞、兩水交匯、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盆地之中。“文革”後於1970年辦起“大坪完全中學”,屬全縣最早的四所完全中學之一。七十年代初,學校面向全區九個鄉招生。學校佔地面積12畝,土木結構校舍79間。1984年全縣校點撤併高中部,保留九年制初級中學之今。學校現有教職工61人,1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57人。其中,住宿生532人.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秉承“勤勉、勵志、弘雅、尚德”的校訓,正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學校現有教學樓一棟,面積1960平方米;綜合實驗樓一棟,面積1100平方米;宿辦樓一棟,面積2200平方米;師生灶房樓一棟,面積200平方米;學生食堂5間,面積150平方米;鍋爐一個,浴池一個;大門樓一坐,90平方米;道路及校內活動場地硬化3000平方米,新建花園8個,內植花草樹木數十種,綠化面積1300平方米,一個環境優雅、佈局合理、設施到位的育人環境初步形成。
中文名
鎮安縣大坪中學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公立中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校    訓
勤勉、勵志、弘雅、尚德
佔地面積
12 畝

鎮安縣大坪中學辦學特色

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調整課程結構,增設選修課和活動課,強化素質教育,注重個性發展,提出了“突出因材施教,打造全新教育模式”辦學思想。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學校定期舉辦別具特色的藝術節、運動會、演講賽、歌詠比賽,各科知識競賽等活動。此外,學校還開設了英語角、書畫班、文藝班、樂器班等各類課外興趣小組,旨在發揮學生的特長,使學生的才華得以展現,能力得以提高。
目前,學校正按照上級要求建設符合信息化、現代化和示範性的標準化學校,開展有信息化特色的教育教學。

鎮安縣大坪中學教學設施

學校擁有優美校園環境的同時,按標準化裝配了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電腦室等;理化生教學實驗儀器按二類配備達標。校圖書館藏書3萬餘冊,各類期刊雜誌200餘種,人均圖書30多冊。學校安裝了寬帶網絡,接通了遠程教育系統,整個校園實現了網絡化,為我校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鎮安縣大坪中學師資隊伍

目標
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奮進、積極向上、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學校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關鍵在教師。學校十分重視專任教師的選拔、培養和提高。學校的目標是培養一支“一高”(即高尚師德)、“二愛”(即愛教育事業、愛每一個學生)、“三強”(即班級管理能力強、教育教學業務強、教育科研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具體措施
①堅持每週日政治及業務學習,做到學有內容、學有筆記、學有心得。②認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一年來,教師撰寫論文60篇,湧現校級優質課教師6人,有2人獲縣級教學能手稱號。③鼓勵教師在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每年派出骨幹教師參加省、市、縣的各級教研會、觀摩課以及示範課評比、論文比賽50人(次)。④加強校本培訓。我校結合年輕教師多的現狀,大力倡導教師搞好教學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本年度教師共計撰寫100餘篇。

鎮安縣大坪中學辦學歷史

1999年“普九”開始實施,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通過多種形式籌措資金230萬元,對原有校舍進行了徹底重建。2001年秋竣工交付使用。一所佔地面積12540平方米,建築面積6330平方米的嶄新校園屹立在我們的面前。

鎮安縣大坪中學辦學理念

學校本着“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先進辦學理念和“夯實基礎,培養能力,開拓創新”的辦學宗旨,始終堅持走科研興校、教研興校,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之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把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結合起來,致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大坪中學的校園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學校創設條件讓各學科組進行課題研究。在“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廣大教職工發揚“求實開拓、團結奮進”的工作作風,積極倡導“嚴謹、務實、創新”的教風,使學校工作日新月異、蓬勃發展。

鎮安縣大坪中學教育教學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走科研興校,教研興校之路。全校師生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學校領導的正確下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近幾年來,先後被授予縣級《初中教學質量進步獎》、《初中教學質量教研獎》、《年度綜合考核先進單位》、市級《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師生參加各類競賽成績驕人,教師撰寫的論文獲國家級獎有6篇、省、市級有關刊物10篇。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化學、英語能力競賽獲國家級獎勵有15人次,獲省、市、區級獎勵近50人次,學生參加作文、書畫、攝影等比賽獲國家、省、市級獎4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