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鎧鯊

鎖定
鎧鯊(學名:Dalatias licha )是鎧鯊科、鎧鯊屬的一種魚類。體頗長,圓柱形;吻甚短,眼前吻長約等於眼徑;眼卵圓形,眼徑為口前吻長的1/2;噴水孔位於眼睛後上方,孔徑為眼徑的1/2;口裂淺弧形,口寬約等於或稍大於口前吻長;唇厚,肉質;上下顎齒不同形,上顎齒尖刺狀,基底寬,有二叉,正中齒直立,兩側齒向口角後方漸傾斜,每側8-9枚;下顎齒每側8-9枚,葉片狀,基底扁方形,與相鄰齒相互重疊,齒冠三角形,具鋸齒緣,正中齒直立,兩側齒向口角後方漸傾斜,齒亦漸小;上顎齒3-4行,下顎齒1-2行在使用;鰓裂五對,小於眼徑,最後一個稍大;盾鱗具一棘突,排列稀疏,彼此不重疊。背鰭二個,較小;第一背鰭上角圓,後緣直;第二背鰭大於第一背鰭,起點約在腹鰭基底後方1/3的上方,內緣長約等於基底長;尾鰭上葉發達,下葉前與上葉相接處有一缺刻;腹鰭基底約為第二背鰭基底長的1.5倍,前緣直,角圓,后角尖突;胸鰭外角圓,後緣圓突,內角圓弧形。
生活於温帶、熱帶大陸架和島嶼斜坡水域之底層深水鯊,分佈於37米到至少1800米深處,但常見於200米附近水深處。不成羣,常單獨行動。主要以底棲硬骨魚為食,但也捕食魟、鮫、頭足類及甲殼類等。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北海、地中海。在大西洋西部,從美國喬治沙洲、佛羅里達州東海岸、墨西哥灣北部,到遠離巴哈馬南部。在東大西洋,從北海向南至喀麥隆。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東港、宜蘭近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Dalatias lich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角鯊目
亞    目
角鯊亞目
鎧鯊科
鎧鯊屬
鎧鯊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onnaterre,1788
保護級別
(IUCN)2017年 ver 3.1——易危(VU) [3] 
中文學名
鎧鯊
外文名
Kitefin Shark、Black Shark

鎧鯊動物學史

鎧鯊最初由邦納泰爾(Bonnaterre)於1788年命名為Squalus licha。後來更名為Dalatias licha(Bonnaterre 1788)。該物種在過去科學文獻的同義詞包括Squalus licha Bonnaterre1788、Scymnus licha Bonnaterre1788、Scymnorhinus licha Bonnaterre1788、Dalatias lica Bonnaterre1788、Squalus americanus Gmelin 1789、Squalus nicaeensis Risso 1810、Scymnus vulgaris Cloquet 1822、Squalus scymnus Voigt 1832、Scymnus aquitanensis de la Pylaie1835、Scymnorhinus phillippsi Whitley 1931、Pseudoscymnus boshuensis Herre 1935、Scymnorhinus brevipinnis Smith 1936、Dalatias tachiensis Shen & Ting 1972。 [2]  [4] 

鎧鯊形態特徵

鎧鯊
鎧鯊(6張)
體細長,亞圓柱形。頭長為自吻端至尾鰭起點的1/4。吻很短,吻長几等於眼徑。口前吻長為頭長的1/4-1/5。眼卵圓形,後緣有缺刻,眼徑為口前吻長的1/2。噴水孔徑為眼徑的1/2,位於頭背側,眼背緣後上方,其前緣有一低三角形葉。口淺弧形,口寬幾等於或稍大於口前吻長。唇厚,肉質,上唇褶為口角至上頜中央長的1/3,下唇褶為口角至下頜中央長的1/2。齒上下頜異型,上頜齒尖刺狀,基部寬,有2叉正中齒直立,兩側齒向口角後方漸傾斜,每側8-9枚下領齒每側8-9枚,葉片狀,基部扁方形,與鄰側齒相互重疊,齒冠三角形,具鋸齒緣,正中齒直立,兩側齒向口角後方漸傾斜,齒亦漸小上頜齒3-4行,下頜齒1-2行在使用。鰓孔5個,小於眼徑,最後1個稍大,位於胸鰭基底前方。盾鱗小,具1棘突,1-3縱嵴,排列稀疏,彼此不重疊。
背鰭2個,較小第一背鰭基底長為頭長的1/4,上角圓,後緣直,下角尖突第二背鰭稍大於第一背鰭,起點約在腹鰭基部後方1/3的上方,前緣弧形,后角尖突,後緣凹入,下緣長几等於基底長。尾鰭中長,為全長的1/5強,尾椎軸稍上翹,上葉發達,約與下葉等大,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後部不區分,與上葉相接處有一缺刻,尾端斜截形。腹鰭約為第二背鰭基底長的1 倍,前緣直,外角圓,裏角尖突。胸鰭小,約為頭長2/3,外角圓,後緣圓突,內角圓弧形。
液浸標本純暗褐色,腹部黃褐色,鰭緣白色,尾鰭尖端黑色。 [5] 

鎧鯊近種區別

鎧鯊有時與腔鱗荊鯊(Centroscymnus coelolepis)混淆,在鰭和小齒的大小和位置,鎧鯊看起來與腔鱗荊鯊相似。但是,鎧鯊的背鰭沒有刺。與格陵蘭睡鯊Somniosus microcephalus)相似,但格陵蘭睡鯊比鎧鯊更大,並尾鰭的腹葉大得多,下牙齒傾斜,邊緣光滑,形成一個刀刃。 [4] 

鎧鯊生活習性

生活於温帶、熱帶大陸架和島嶼斜坡水域之底層深水鯊,分佈於37米到至少1800米深處,但常見於200米附近水深處。肝臟含油量高,可增加浮力,不用鰭或身體擺動即可停在水中。不成羣,常單獨行動。主要以底棲硬骨魚為食,但也捕食魟、鮫、頭足類及甲殼類等。 [6] 

鎧鯊分佈範圍

海域: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北海、地中海。在大西洋西部,從美國喬治沙洲、佛羅里達州東海岸、墨西哥灣北部,到遠離巴哈馬南部。在東大西洋,從北海向南至喀麥隆。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東港、宜蘭近海。 [4-5] 
國家: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西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貝寧、巴西、喀麥隆、加拿大、科特迪瓦、法羅羣島、斐濟、法國(法國大陸)、加納、印度尼西亞、愛爾蘭、意大利(西西里)、日本、毛里塔尼亞、摩洛哥、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亞、新西蘭、尼日利亞、葡萄牙(亞速爾羣島、馬德拉羣島、葡萄牙(大陸))、塞內加爾、南非(東開普省、誇祖魯-納塔爾省)、西班牙(西班牙(大陸)、加那利羣島、巴利阿里)、中國台灣省、多哥、英國(北愛爾蘭、英國)、美國(夏威夷州、佛羅里達州、馬薩諸塞州、路易斯安那州)、撒哈拉沙漠西部。 [3] 

鎧鯊繁殖方式

卵胎生,每產10-16仔,剛產仔鯊長約30釐米。 [5] 

鎧鯊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 3.1——易危(VU)。 [3] 

鎧鯊主要價值

鎧鯊可以用底拖網捕撈,可制魚粉,皮膚製革。肝油富含角鯊烯。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