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鎖定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2] 
中文名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館藏地點
陝西曆史博物館
出土時間
1970年
類    別
銀器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文物介紹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銀盤高1.7、口徑15-16釐米。重220克。錘擊成型,紋飾鎏金。窄平折沿,沿寬0.3釐米,邊沿縫中塗有黑色;淺腹,有6個明顯的葵花瓣,平底。盤心衝出一隻側身提足振翅欲飛回首之鳳鳥紋。器底正對紋樣處略內凹,器壁厚0.2釐米。
鳳鳥的表現巧奪天工。這種翹尾側身回首姿勢的選擇,使鳳鳥的身體形成一種向中的凝聚力,富有整體的力度,從而也被賦予動感。若盛放水等液狀物,鳳鳥隨着水波便活靈活現,如將飛而欲翔,更具生命力,極富審美情趣。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製造工藝

鳳是古代一種幻想的神鳥,它的出現往往被當作一種祥瑞,因此,鳳紋被大量用來裝飾各種器物。在唐代金銀器上,早期的鳳紋多為單獨的立鳳,中後期的鳳紋多成雙配置。其造型主要為朱冠金喙、鼓翼而舞、長尾華美、文彩斑斕。與龜紋陶形銀盤、熊紋六曲銀盤一樣,其裝飾手法也採用粟特、薩珊銀器慣用的在盤心飾以單隻動物的單點式裝飾手法,因此有人認為這類盤子是從粟特或薩珊地區傳入中國的。但從鳳、龜等中國傳統紋樣看,還應是中國工匠吸收、借鑑粟特或薩珊裝飾工藝而製造的器物。 [2]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參考文獻

《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