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鎏金銅鋪首

(西安博物院館藏國家一級文物)

鎖定
鎏金銅鋪首是一對唐朝時期的國家一級文物,陝西省西安市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現收藏於西安博物院 [1] 
中文名
鎏金銅鋪首
館藏地點
西安博物院
出土時間
1974年
所屬年代
唐朝

鎏金銅鋪首文物歷史

這對鎏金銅鋪首直徑26.5釐米,環徑20.6釐米,重1.6千克,是當前已知的最大的唐代鋪首。1974年該文物出土後不久,該文物便入藏西安博物院,成為該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1] 

鎏金銅鋪首製作技術

在造型上,鎏金銅鋪首整體為圓形片狀,通體鎏金,澆鑄錘揲成型,以獸面紋的高浮雕裝飾為主,呈現出獸首銜環的樣貌。一方面,該異獸雙目圓睜,長角下垂,眉尖上挑,鼻頭上翻,五官被塑造得立體生動,顯得孔武有力。另一方面,該異獸闊口大張,利齒畢現,帶動面部肌肉向上擠壓,形象兇惡猙獰,整體上給人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表現出十足的視覺衝擊力。
同時,在異獸嘴部的上下方,均有類似捲雲紋的鬍鬚裝飾;整個鎏金銅鋪首的邊緣則採用環繞一圈的連珠紋裝飾,在形狀上恰似一條套在異獸頭上的鐵鏈,增強了鎏金銅鋪首的形式美感。 [1] 

鎏金銅鋪首文物鑑賞

作為集藝術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典範,鎏金銅鋪首富麗堂皇、大氣穩重,與唐代宮殿的建築形式風格形成呼應之勢,體現了唐人所追求的雍容華貴之風。而且,鎏金銅鋪首還巧妙地運用了鏤空技術,在異獸的口中設置了一枚銅質鉚釘,用以連接提環,進一步增強實用性。雖然銅環表面的鎏金已嚴重剝蝕,其中一件鎏金銅鋪首的邊緣部分出現了殘缺,但當仔細觀察鎏金銅鋪首時,仍然能夠感受到它鮮活而富有生命力的一面,感受到它作為大唐盛世‘守門者’的千年風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