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鍾松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鎖定
鍾松(1900年8月25日—1995年3月7日),原名鍾雍田,別號常青、長青,浙江松陽人。黃埔軍校第2期炮科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中文名
鍾松
別    名
鍾雍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0年8月25日
逝世日期
1995年3月7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浙江省松陽縣樟溪鄉鍾家村
職    務
整編第36師師長、西安警備司令等
勳    章
青天白日勳章
1924年4月,鍾松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後因病被編入軍校第2期炮兵隊第2區隊學習。在校期間,鍾松秘密加入共產黨,並參加“革命軍人同志會”,後退黨改入國民黨。
1925年6月,鍾松隨隊參加平定滇桂聯軍的叛亂。9月6日,鍾松畢業,留校任第3期軍械處第1庫少尉庫長,入伍生總隊連長。
1926年3月,鍾松升任炮兵團迫擊炮營第2連上尉連長。後迫擊炮營編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炮兵團並改稱第3營,鍾松仍任連長。
1927年6月,第21師增編1個補充團,鍾松調升該團第2營少校營長。
1928年7月,鍾松的第2營編入第3師第9旅第18團,鍾松仍任第2營少校營長。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鍾松所在的第9旅隨第2師攻鄂。6月,第9旅編入第2師,鍾松的部隊番號隨之改稱為第6旅第12團第2營。9月,鍾松升任第12團中校團附。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鍾松隨第12團調往隴海路作戰。由於作戰有功,鍾松於1931年1月升任第12團上校團長。12月,鍾松調任第6旅上校副旅長。
1932年1月,紅軍鄺繼勳部向江家集以西地區發起進攻。戰後,第2師損失過重,鍾松回任第6旅第12團團長。
1932年8月,第6旅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第4次圍剿。
1933年3月,鍾松隨部參加長城抗戰。12月14日,鍾松調到位於保定的軍政部陸軍編練處補充第2旅,擔任少將旅長。
1934年10月,第2旅進駐北平黃寺,改稱第2師獨立旅。
1935年5月11日,鍾松被敍任為陸軍炮兵上校。7月,鍾松入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1期受訓。
1937年7月,日軍在華北挑起盧溝橋事變。鍾松奉命率部緊急移駐蘇州。24日,第2師獨立旅抵達蘇州後改稱獨立第20旅,鍾松仍任旅長。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獨20旅仍駐原防。8月31日,在吳淞與日軍作戰的第61師因損失慘重而被縮編為1個團。軍政部命令獨20旅充編該師,由鍾松升任第61師少將師長,並改歸第17軍團指揮。
武漢會戰期間,第61師於8月下旬開赴固始阻擊日軍。10月12日信陽淪陷後,第61師奉命向鍾祥撤退,鍾松自帶部隊向孝感轉移又經西荊公路,艱難地抵達陝西興平。鍾松所部被編入第90軍序列。
1939年6月6日,鍾松被晉任為陸軍少將。10月,奉命率部東渡黃河,在晉南鄉寧東南地區集結待命。
1940年9月,第61師奉命移駐陝西宜川,對中共的陝甘寧邊區實施封鎖。此後一直到1942年2月21日鍾松被調升第76軍副軍長為止,第61師始終擔負封鎖邊區的任務。
1945年4月13日,鍾松被髮表為新編第7軍中將軍長。5月11日,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是該勳章第138位獲得者。7月9日,被髮表為第36軍中將軍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鍾松先後獲頒忠勤勳章(1945年10月18日)和勝利勳章(1946年5月5日)。
1946年起,鍾松任整編第36師師長、西安警備司令等職。
1949年2月,鍾松調任第5兵團中將副司令官。2個月後調升為第12編練司令部中將司令官。9月16日,西安綏靖公署改編為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第12編練司令部也隨之被裁撤。鍾松以治病為由前往香港,以開餐館維持生計。
1950年4月,已經撤往台灣的胡宗南派員前往香港聯絡舊部,鍾松等滯留香港的軍官前往台灣,鍾松被任命為“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中將高級參謀。
1951年3月17日,鍾松調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中將副總指揮。
1952年6月,鍾松兼任“浙江省”政府委員、軍事處處長。
1953年7月,“救國軍”被裁撤。8月,鍾松調任“省政府”代理主席。
1954年9月,“省府”裁編,鍾松入“國防大學”聯戰系第3期受訓。次年3月畢業後派任“陸軍總司令部反共救國軍”指揮部中將指揮官,常年與解放軍在江、浙沿海交鋒。
1965年1月,鍾松以陸軍中將的官位退為備役,後一度出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
1970年後,鍾松往返旅居荷蘭、美國。後曾當選美國華盛頓大華府區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榮譽會長。
1995年3月7日,鍾松因病在荷蘭去世,葬於阿姆斯特丹西郊墓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