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鍾兆雲

鎖定
鍾兆雲,1969年出生於福建省武平 [13]  ,中國作協會員,福建省作協副主席,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創會會長,福建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秘書長,福建省高校思政理論課特聘教授,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辦公室副主任、《福建黨史月刊》主編。 [2]  [7-8]  [11]  [16] 
中文名
鍾兆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9年6月
代表作品
《劉亞樓上將》《辜鴻銘全傳》《商道和人道——塜本幸司傳》 [3] 
籍    貫
福建武平
性    別

鍾兆雲人物經歷

1990年7月福建教育學院英語系畢 [13]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讀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福建)漢語言文學中文本 [13] 
1990年9月起,在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現為省委黨史方誌辦)工作。期間曾下基層鍛鍊兩年,任《福建黨史月刊》編輯、主任科員、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助 [13] 
2004年後歷任二處副處長、三處處長、四處處長、宣教處處長兼《福建黨史月刊》主 [13] 
1993年加入中國作協福建分會,1999年加入中國作協,2008年入魯迅文學院脱產就讀,2018年當選福建省作協副主席。期間當選過全國第五屆青創會代表、全國第八次作家代表大會代表、全國第九次作家代表大會代、全國第十次作家代表大會代 [13]  。出席過第五屆全國青創會、第八和第九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 

鍾兆雲個人生活

個人生活
個人生活(3張)
15歲開始寫作,著作總字數超過1700萬。 [10] 

鍾兆雲主要著作

迄今已出版《劉亞樓上將》《葉飛傳》《鄧子恢》《一生求真——江一真傳》《項南畫傳》《商道和人道——塜本幸司傳》《賀敏學的風雨人生》《父子僑領》《辜鴻銘全傳》《我的國籍我的血》《海的那頭是中國》等40餘部著作。 [3-5] 
著作封面
著作封面(3張)
參考資料 [5]  [8-9]  [12]  [14-15] 

鍾兆雲人物評價

何東平(《光明日報》原總編輯、韜奮獎等獲得者):鍾兆雲是一位有崇高情懷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可觀,質量上也令人稱羨,讀後回味不已,久久難忘。這樣的作家很值得看重。
張廣敏(福建省人大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鍾兆雲筆下的人物真實可信,書中的情節張弛有度,紙上的文字簡約樸素,既有通訊的可信度,又有散文的可讀性,既有史學的厚度,又有文學的詩意。作為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守望者和傳播者,鍾兆雲無疑是出眾與出色的。四十餘部著作、一千七百餘萬字,證明了他勤奮的天性;得到受訪者與讀者的雙重歡迎,證明他獨特的視角。期待他繼續推出黃鐘大呂,為時代樹碑立傳。
張明俊(原福建省人大副主任):鍾兆雲擅長在特定年代裏描摹主人公的一顰一笑一悲一哭,帶領人們瞭解他們鮮明的個性特徵以及造就這些的背後主謀;歷史大背景,卻並不任由文字打開悲傷的河流,在感染讀者時,總開啓陽光的天窗,給人們的心田灌進正能量。冷板凳還是那個冷板凳,他卻從青絲熬成了白髮,希望未來他能在文學之路上越行越遠,鏗鏘有力。
黃興濤(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鍾兆雲寄情志於豪傑,探真相於歷史,文史交融,政學兩通,細節生動,背景用宏,勇於評析,善於描摹,惠澤今人,傳諸後世。
冢本幸司(日本國東海租賃株式會社社長,福建省榮譽公民,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當年,聽説鍾兆雲先生是中國非常優秀的傳記作家,被海選出來為我寫傳。他兩次來日本採訪,馬不停蹄天南地北收集資料,有時連吃飯也要拋出幾個問題來,特別注重細節。他充沛的精力和執著的精神,讓我和家人都很受感動。鍾兆雲先生的謙虛務實勤勉,讓我看到了非常好的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很感謝鍾兆雲先生精心為我創作了傳記,那是我八十歲生日時,中國福建送給我的最彌足珍貴的禮物。唯一一位和我有過通宵達旦一起工作的中國作 [13] 
陳章漢(福建省作協副主席,耕讀書院院長):有一個堅志後生,竟然三十年如一日地,匍匐於書堆裏討生活。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所“討”的多是紀實的大部頭,不是讀,而是寫。每部大都在三五十萬字之間,最長的竟突破百萬字,無異於大小磚頭。其內容更讓人一驚一乍,有寫百戰將星的,寫紅色御醫的,寫外交大家的,寫商道人道的,主人公盡是些重量級人物,個個寫得見性見情、有血有肉;《國之大殤》《落日》一類重大題材的長篇報告文學,竟也寫得縱橫捭闔、蕩氣迴腸;而今轉型創作的長篇小説“客鄉三部曲”,也已博得一片叫好。
餘世存(詩人、學者):“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在兆雲先生身上我看到了這種精神。兆雲先生在傳記的田野上,耕耘了三十年,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可喜可賀。眾所周知,紀傳人物是難的,讓人物在筆下活起來,發潛德之幽光,讓前賢的人生加持當下,使貪者廉、懦者立、怯者勇,移風易俗,功用可謂大哉,兆雲先生浸淫其中,一定有非常的體驗。希望兆雲先生能夠一直堅守下去,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好的詩歌,後面總是站着一個人。鍾兆雲以詩述夢、以詩安心,他的詩,有着大地般的質樸,也洋溢着那個年代獨有的青春氣息。那個站在詩歌背後的他,如此真實,又如此曠達。
傅翔(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一級創作):當我貪婪地讀完鍾兆雲與其胞姐鍾巧雲聯袂創作的長篇小説《客鄉風月》最後一個字時,心中不覺悵然若失,久久無法平靜。我急切地想要向同行宣告:這是一部多麼優秀與難得的長篇小説,它的出現,註定要掀起福建長篇小説創作的新高潮。這絕對是一個里程碑,無論對於福建的小説創作,還是對於中國農村題材的小説創作而言,它的存在,都具有標竿性的意義。 [8] 
解放軍出版社原副總編、國務院津貼專家董保存:作家中的勞動模 [13]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廣敏:作為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守望者和傳播者,他無疑是出眾與出色 [13] 
開國副總理鄧子恢之子、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鄧淮生:不愧是紅色文化的守土者和宣傳 [13] 
萬里委員長長子萬伯翱:成為中國傳記文學界的一個榜樣……如此精神着實感 [13] 
老作家李治瑩:閩人寫閩人的典範。謙恭地學學他,學他的厚道實在的人品、嚴謹求實的文風,真正為文化的繁榮添磚加 [13] 

鍾兆雲所獲榮譽

曾獲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首屆華僑文學獎、中國傳記文學獎、福建省政府社科 [13]  等30餘項大獎。根據他的長篇人物傳記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在央視播出。 [3] 
福建省直十大傑出青年。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提名獎)。 [8] 
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榮譽會長。 [6] 
2018年12月,憑藉其長篇傳記作品《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獲得第五屆中國傳記文學獎。 [10] 
曾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1] 
福建省黨史系統先進個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