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鍾俊麟

鎖定
鍾俊麟(1906—1992),果樹學家、柑桔專家。1937年在四川江津組織柑桔調查,與章文才等首次在鵝蛋柑中選出優系,成為當今四川省的主栽培品種。他長期擔任農業科研機構領導職務,善於傾聽不同學派的意見,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我國熱帶果樹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擁有眾多著述。
中文名
鍾俊麟
別    名
桔翁
龍遠
出生日期
1906年2月8日
逝世日期
1992年4月16日
畢業院校
南洋華僑中學
出生地
新加坡
代表作品
《四川省甜橙品系之檢定》《管窺保花保果與疏花疏果問題》
職    務
廣東省農科院顧問
祖    籍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鍾俊麟人物經歷

1906年2月8日 出生於新加坡。
1928年 畢業於清華大學留美預備部。
1929—1931年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果樹園藝系學習,獲理學士學位。
1931—1933年 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果樹系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34—1937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副教授。
1937—1940年 任四川省園藝試驗場技正、場長。
1940—1943年 任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技正、園藝組主任,兼四川大學農學院教授。
1943—1945年 任甘肅省農業改進所技正兼農林實驗總場場長。
1945—1952年 任復旦大學農學院教授,1950—1952年任院長。
1952—1957年 任瀋陽農學院教授、副院長。
1957—1958年 任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副所長。
1958—1963年 任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副院長、教授。
1964—1980年 任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1980—1987年 任廣東省農科院顧問。
1987年3月 離休。
1992年4月16日 逝世於廣州。

鍾俊麟主講課程

1934年應聘到浙江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從事果樹教學和科研工作。

鍾俊麟主要貢獻

1937—1939年,在他主持四川省園藝試驗場的柑桔選種工作中,派助手郭益進副技師於1937年冬開展了江津柑桔生產調查,後與章文才等首次選出鵝蛋柑優良品系。著有《江津之柑桔》一文。
1943年8月,他來到蘭州,任甘肅省農業改進所技正,兼農林實驗總場場長。在此期間,主要從事蘋果的引種試驗,鑑定選育出幾個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並在《甘肅日報》上發表了《論戰後甘肅農業發展趨勢》,對發展該省畜牧及果樹生產事業具有指導意義。
1958年,在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
1962—1963年,他先後到古巴和阿爾巴尼亞兩國考察了柑桔、油橄攬和熱帶果樹的科研和生產。
1964年,調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負責全院科研組織管理工作,並分工重點指導果樹、柑桔兩個研究所。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他善於發揚民主、堅持嚴格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廣東省農科院被撤銷,他和廣大科技人員一起,下放到粵北山區,直到1972年農科院機構恢復後又重新擔任副院長。1980年9月任院顧問,1987年3月離休。
主要論著
1 鍾俊麟.桃芽的研究.美國伊利諾大學農學院碩士論文,1933.
2 鍾俊麟.甜橙品系之檢定.四川省園藝試驗場出刊,1939(油印本).
3 鍾俊麟(龍遠).家家户户栽柑桔.大眾農業,1940,2:(1).
4 鍾俊麟.戰後甘肅農業發展的趨勢.甘肅日報,1944.
5 鍾俊麟.發展中國柑桔生產事業的一個借鏡.上海園藝事業改進協會叢刊,1948.
6 鍾俊麟.果實簡論.上海園藝事業改進協會叢刊,1948。
7 鍾俊麟(龍遠).園林之母的中國應該怎樣,大眾農業,1948,1(3):69—70.
8 鍾俊麟(龍遠).我國園藝的前途.大眾農業,1949,1(6):171—173.
9 鍾俊麟.從華東農業看中國園藝問題.大眾農業,1950,3(3).
10 鍾俊麟(龍遠).可可.大眾農業,1950,4(4).
11 鍾俊麟(龍遠).美帝果品侵略我國.大眾農業,1951,4(6):209—214.
12 鍾俊麟(龍遠).柑桔—祖國的優良果品.大眾農業,1951,6(1):1—6.
13 鍾俊麟.管窺保花保果與疏花疏果問題.中國農業科學,1962(1):32—35.
14 鍾俊麟.南果與北果.光明日報,1979年7月11日4版.

鍾俊麟人物事件

創辦園藝試驗場:
鍾俊麟在青少年時期,看到祖國的貧窮落後,痛恨軍閥官僚政府的腐敗和列強對中國的掠奪。他深知我國地大物博,果樹資源豐富,號稱“世界園林之母”。但他當時在北京看到的果品市場,卻是品種單調,品質低劣。在上海、香港也是洋果充斥市場,進口的美國“花旗蜜桔”在成都要一塊銀元一個,一般平民根本不敢問津。因此,幾十年來,鍾俊麟一直決心為建立和發展我國的柑桔事業而奮鬥。
1933年,鍾俊麟學成回國後,他首先想到的是雷州半島地處亞熱帶,終年幾無霜凍,氣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廣人稀,是發展柑桔生產的理想之地,一心想把它建成東方的“佛羅里達州”。於是,他一踏上國土,便應廣東建設廳之聘,到徐聞縣籌辦墾殖場。由於該場主要發展甘蔗,無法實現他計劃建立柑桔生產基地的願望,乃應聘浙江大學農學院任教。
在浙江大學的三四年間,鍾俊麟經常深入黃岩等柑桔產區,調查瞭解當地的氣候、土壤和柑桔品種資源。他感到當地的主栽品種“本地早”雖好,但屬寬皮桔類,不宜作為出口創匯的商品果。正在這時,他得知四川省建設廳正着手籌辦以柑桔研究為重點的園藝試驗場,到那裏將大有用武之地,隨即應聘入川,籌建並擔任四川省園藝試驗場技正兼場長。30年代的巴蜀,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土匪猖獗,交通不便。他冒着生命危險,先後踏勘了廣漢、簡陽、資中等10多個縣,最後,選定江津縣一個叫鯉魚石的地方作為場址。從籌集經費、場地規劃、房舍建設到物色幹部,一切工作他都親自籌辦,終於建成了我國第一個以研究柑桔為主的果樹科研機構。此後,該場科學研究不斷髮展,成為我國柑桔科研的重要基地,出了不少成果,培養出了不少知名學者,對推動我國柑桔科研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作為該場的創建人,鍾俊麟立下了汗馬功勞。
與建場的同時,鍾俊麟經常深入農村調查柑桔生產。當時,他發現當地的柑桔品種良莠不齊,從樹勢、果實外觀到品質都存在差異,於是決定從選育種入手,提高生產水平。為了引起當局的重視和發動農户參加選種工作,他撰寫了《四川省甜橙品系之檢定》一文,文中闡述了四川甜橙選種之必要性,選育種內容,甜桔易發生變異或突變原理以及選育種的具體技術措施。繪有“甜橙變異與歧異(江津)圖”,其中把長圓形甜橙列為第一圖示。這些工作,為以後研究甜橙的分類及開展甜橙的單株選擇打下了基礎,具有啓蒙作用。全文雖不足萬字,但頗受各地學者的重視和好評,對推動四川省和全國柑桔選育種工作的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7—1939年在他擔任場長主持四川省園藝試驗場的柑桔選種工作期間,於1937年冬,派出助手郭益進副技師開展江津柑桔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寫出《江津之柑桔》一文,於1938年4月發表在該場辦的《叢刊》上,文中記載有薄皮長圓形甜橙(異名鵝蛋柑),此種甜橙品質似較普通者為優,仁沱青龍灣袁鴻志氏園中,及廟基場附近林憲之氏果園等有數株之栽培。……標本系在仁沱場青龍灣袁鴻志氏園中所採。特徵,果實呈長圓形,略似鵝蛋。1938年冬,四川省園藝試驗場的郭益進、沙風護又與當時遷來四川成都的金陵大學園藝系的章文才、吳乾紀等合作,分赴江津甜橙產區開展甜橙選種工作,並對選得的單株進行了編號,其中一個編號為s—20者,即“先鋒橙”;一個編號為s—26者,即“錦橙”,後經繁殖推廣成為四川柑桔主栽品種。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尊重科學
1958年,因受“左”的思潮影響,農業生產上大刮“高產衞星”風。在果樹栽培方面,有人提出了“要百分之百保花保果”的主張。但是,鍾俊麟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不隨聲附和,不隨波逐流,雖屬少數派,他仍以一個科學家應有的氣質和科學態度,在有關會議上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隨後,又在《中國農業科學》上發表了《管窺保花保果與疏花疏果問題》一文。文中指出:“從人民生活對果品需求的日益增長情況來看,把‘保花保果’作為發展生產的總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但這不等於在生產實踐中就可以絕對地放棄‘疏花疏果’這個技術措施。”“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一具體情況下,土、肥、水、保等措施實在無法跟上去的時候……硬要機械地保花保果,那就只有招致植株的衰竭乃至死亡。如果樹且不保,何以保花保果。”他的這些觀點,對制止當時一些人的“頭腦發熱”,促進果樹生產的穩步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70年代中後期,廣東各地曾一度出現“引種熱”。不論落葉果樹常綠果樹,不論原產於熱帶、亞熱帶或温帶的果樹,只要廣東沒有的,都一概盲目引進,結果導致不少市縣北移的香蕉、菠蘿成批凍死,南移的蘋果、蜜桃大量衰落,最後均以失敗而告終。但對引種招致失敗的原因何在,許多人並不瞭解。腰果在粵西引種20多年未獲成功,後來才相信,這一果樹只能種在北緯19°以南,在海南島南部三亞一帶種植才不致被凍壞,現已大面積種植,成為生產外向型乾果的果品。為此,鍾俊麟撰寫了《南果與北果》一書,以科學的態度,深入淺出地闡明其中道理,並結合廣東實際,列述了20多種果樹生長髮育對氣温的要求,提出了在廣東劃分南果與北果的界限,以及這些果樹在廣東的生態適種區域及引種注意事項,對指導各地科學引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文的縮寫稿,於1981年獲全國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
“文化大革命”期間,廣東各地片面理解“以糧為綱”的精神,大批果樹被砍掉。針對這種情況,鍾俊麟一方面利用一切機會,向黨和政府提出建議,指出果樹上山,不與糧食爭地,可以互相促進和發展。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到潮汕蹲點,向地委領導積極進言,從而保護了一大批柑桔老樹,並幫助陸豐、惠來等縣解決了新種植的菠蘿、荔枝肥料供應問題。同時,他還大力推薦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創刊的《果樹通訊》,介紹各地科學種果經驗,向廣大果農普及果樹知識,促進了廣東果樹生產的發展。
60—70年代,廣東柑桔生產曾長期受到黃龍病的嚴重威脅,對如何防治黃龍病,學術界主要存在兩派意見。一是病理派,主張將病區的柑桔樹全部砍光,切斷病源,三年後再重新發展;二是栽培派,主張用精細的栽培管理延長柑園壽命,對挖除的病樹及時採取補植辦法。這兩種意見,前一種對生產造成損失太大,農民不願接受;後一種則忽視了該病迅速擴散的嚴重性,如照此實行,也不利於生產。對此,鍾俊麟經過考察,認真總結了各地防治黃龍病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就地選種育苗,充分利用柑桔實生苗(珠心苗)的優良後代,繁殖無病苗,進行隔離培育,實行保護新區(無病區)、防治老區(病區)並舉的辦法,反對把老區的柑樹全部砍光的消極防病措施,得到多數人的贊同和農業部門的採納。生產人實踐證明,他的這些意見是正確的。
治學育人
鍾俊麟為我國的果樹事業辛勤奮鬥了一生,為我國果樹教育和科研事業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幾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為發展温帶水果、亞熱帶水果、建立熱帶作物基地,付出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併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果樹和熱帶作物專門人才。
在果樹科研上,他經常強調要打好基礎,重視發掘利用祖國豐富的果樹資源。40年代,他從英文版《讀者文摘》上翻譯了《美國農業的基石》一文,刊載在《大眾農業》上,意在激發讀者瞭解美國是怎樣利用國外的農業資源使本國農業生產發展起來的。同時,他強調加強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密切聯繫生產實際,不僅要重視生產過程的研究,而且要重視產品的貯藏、運輸、加工、包裝等環節,以便做到果品週年供應,躋身國際市場。他十分關注廣東果樹生產的發展,經常向主管部門建議,不要只注意發展嶺南四大傳統水果——柑桔、香蕉、荔枝、菠蘿,還要充分發揮本地區氣候、資源優勢、加強沙田柚、腰果、油梨、澳洲堅果等亞熱帶、熱帶優稀水果的研究。在他的積極倡導下,近來年,這些水果在廣東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鍾俊麟的家鄉梅州市,在他的建議下大力發展沙田柚,並經常給以技術指導,梅江兩岸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沙田柚生產基地,並有大批果品銷往港澳,為國家換回大量外匯。澳洲堅果也已在廣東、福建、海南、雲南、四川、貴州等省試種成功,面積達2000餘畝,很有發展前景。
鍾俊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他在事業上孜孜以求,生活上艱苦樸素,一事當前,總以大局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名利。他擔任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20多年,仍住在磚瓦平房裏,組織上曾多次提出要為他調換樓房,都被他婉言謝絕。60年代,他看到國家困難,每月主動多交幾十元黨費,而自己卻過着十分簡樸的生活。1987年2月8日,是鍾俊麟的81歲壽辰,他目睹近一個世紀祖國的滄桑變化,感慨萬千,在生日座談會上即席吟道:“白首逢佳景,愁顧不復存,興邦循原則,國運日昌榮”,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的美好祝願。1987年3月,鍾俊麟離休了,把他未竟的事業交給了後來人,並自喻為一支蠟燭,決心在有生之年為黨和人民奉獻出最後的光和熱。1988年他當選為廣東省農業科學界“五老”之一,受到黨和政府的表彰。1992年4月16日在廣州逝世。鍾俊麟的高尚品德如同他的科學成果一樣,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