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鍛鋼

(鑄造方法)

鎖定
鍛鋼的“鍛”是指不經過熔化,而改變材料形狀的製造過程。熱軋和冷軋是最常見的兩種鍛造方法,此外還有多種延伸出鍛造形式,如:拉絲、拉深、擠壓和冷鐓。它們的共同點是:在室温或高温下,通過不同加工方式使材料發生屈服來改變材料的形狀。 [1] 
中文名
鍛鋼
外文名
steel forging
含    義
不經過熔化改變而材料形狀
應    用
鋼材成型

鍛鋼鍛造基礎知識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力學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與切削加工比較起來,在成形過程中金屬的重量基本不變,金屬顆粒在不同方向上發生移動時,都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進行。在鍛造過程中金屬的性能和組織也發生變化。鍛造主要分為自由鍛、模鍛以及鐓鍛等幾種。模鍛又分為帶飛邊的開式模鍛和不帶飛邊的閉式模鍛兩類。

鍛鋼鍛造工藝

鍛鋼熱軋鋼

熱軋鋼就是將熱坯鋼強制通過軋輥或模具,使坯鋼變形,做成工字鋼、角鋼、扁鋼、方鋼、圓鋼、管材、板材等。由於高温下的氧化作用,熱軋鋼的表面形狀比較粗糙。除非採用特殊
熱處理工藝,否則當材料加工結束後,因退火或常化處理的原因,熱軋鋼機械性能相對較低。這種材料常用於建築和機架等低碳結構鋼件中。熱軋鋼材料也廣泛用於機械零件製造中(如齒輪和凸輪等),一般在合適的熱處理前,初軋零件毛坯的形狀不規則、材質不均勻、不具有冷加工材料性能。大部分合金和含碳量的鋼都可以採用熱軋成形。

鍛鋼冷軋鋼

冷軋鋼的原料是坯鋼或熱軋鋼卷。冷軋鋼的最終形狀和尺寸是在室温下由硬化鋼輥軋製或模具拉拔得到。輥或模具可以精細化表面和材料冷作可以提高部件的強度,並降低其延展性,這些內容在前面的機械成形和硬化過程章節都有介紹。因此與熱軋材料相比,冷軋鋼的表面粗糙度低且尺寸精度高。它的強度和硬度有所增加,但是代價是存在明顯的內部應變,這些應變可以
在後續的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來釋放,但是會引起變形。常用的冷軋鋼有薄板、條材、板材、圓鋼、方鋼、管材等。像工字梁這類形狀的結構鋼通常只通過熱軋生產。 [1] 

鍛鋼鍛鋼件的常見缺陷

鍛鋼件的常見缺陷主要有:鍛造裂紋、鍛造摺疊、鍛造過燒。在加工表面上會發現發紋、白點、夾雜、分層等。 [2] 

鍛鋼鍛鋼件的驗收標準

關於鍛鋼件的驗收標準這裏只介紹《鍛鋼件無損檢測標準》第1部分磁粉檢測EN10228.1:1999。

鍛鋼與質量分級有關的表面條件

對於各個質量等級,要檢查的表面粗糙度必須符合下表的要求。
各質量等級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各質量等級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對於一般應用,質量等級1級和2級應該可以適用。對於模鍛,質量等級3級應是最低要求,質量等級4級是最嚴格的。表面可通過噴砂清理、噴丸或打磨清理。
在檢查前,有關質量等級應在委託方與被委託方之間達成一致。

鍛鋼質量等級的記錄標準和驗收標準

如果委託方與被委託方一致同意,可使用下表規定的記錄標準或驗收標準(也可有所不同)。
質量等級的記錄標準和驗收標準 質量等級的記錄標準和驗收標準

鍛鋼缺陷的消除

不符合驗收標準的顯示應視為缺陷。消除缺陷後應進一步進行磁粉檢測,只要鍛件的尺寸仍然在指定的公差內,缺陷應通過磨削和加工消除。磨削消除缺陷應在垂直於此缺陷的方向進行,以這種方式保證最終凹穴與殘留表面的過渡。 [2] 
參考資料
  • 1.    (美)羅伯特·諾頓著;黃平,李靜蓉,翟敬梅,陳揚枝譯.機械設計 原書第5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06
  • 2.    孫金立,李以善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編.無損檢測員 磁粉檢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