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鍋底閘

鎖定
鍋底閘位於天津市靜海縣獨流境內,是海河流域南支子牙河上的重要洪水宣泄閘口。
中文名
鍋底閘
地理位置
鍋底閘位於天津市靜海縣獨流境內
建    於
1958年
單孔淨寬
10m

鍋底閘地理位置

鍋底閘下游距進洪閘五公里,連接賈口窪和東澱窪。

鍋底閘裝置情況

鍋底分洪閘建於1958年,共2孔,單孔淨寬10m,閘底高程2.44m(國家85高程),設計流量200m3/s。由於設計泄流不足,分洪時往往需要根據情況扒開鍋底閘兩側堤埝以加大分洪流量。

鍋底閘政策文件

東澱、文安窪及其它窪澱
東澱、文安窪及其它窪澱調度運用,按照國家防總國汛辦[1994]第6號文件執行。
當東澱第六堡水位達到3.5米時,獨流減河新閘泄洪;當第六堡水位達到8.0米(東澱滯洪面積340平方公里,滯洪量10.25億立方米,影響人口11.07萬人,耕地面積37萬畝),且繼續上漲威脅天津市區安全時,在充分保證河道泄洪能力情況下:1.如白洋淀十方院水位小於10.5米,則運用鍋底閘並相機扒開鍋底閘兩側堤捻,向賈口窪分洪(賈口窪滯洪水位8.0米時,滯洪面積773平方公里,滯洪量15.9億立方米,影響人口30.43萬人,耕地81.5萬畝)。賈口窪充分運用後,東澱第六堡水位仍達到8.0米,且繼續上漲時,則在灘裏隔澱堤扒口向文安窪分洪(文安窪滯洪水位8.0米時,滯洪面積1487平方公里,滯洪量33億立方米,影響人口58.16萬人,耕地面積118.5萬畝);2 如白洋淀十方院水位大於10.5米時,則先運用王村閘及灘裏隔澱堤扒口向文安窪分洪。文安窪運用後,東澱第六堡水位仍達8.0米且繼續上漲時,則運用鍋底閘並相機扒開鍋底閘兩側堤埝,向賈口窪分洪。當東澱、賈口窪、文安窪已運用,賈口窪水位仍上漲威脅津浦鐵路安全時,則扒開南運河左右堤,利用津浦鐵路25孔橋向團泊窪分洪,並經北大港南側、子牙新河北側夾道入海。
當東澱第六堡水位達到8.0米,且獨流減河和海河干流泄量達不到設計標準威脅天津市安全時,可在北大港十號口門及東公里橋下游北側扒口分洪,以加大獨流減河泄量。
汛期西河閘儘量泄洪,海河二道閘和海河閘充分泄洪,海河干流泄量按海河閘上水位不大於3.0米控制。如天津市遭遇大暴雨,可根據上游水情,適當照顧市區排瀝。
為保證大清河水系泄洪暢通,當白洋淀棗林莊樞紐泄洪量達700立方米每秒,或新蓋房分洪道即將分洪時,趙王新渠下口任莊子堤埝、台頭鎮新圍堤、西河左埝以及東澱內和大清河右岸隔澱堤前的縱橫阻水堤埝須及時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