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锅巴粉

贵州传统米制特色小吃
锅巴粉是以大米为主料,配以绿豆、黄豆等辅料制作的传统米制食品,主要流行于贵州铜仁、遵义及湖南新晃等地。其制作需将原料浸泡后磨浆,用铁锅烙制成薄纸状粉皮,切条后可通过煮、炒、拌等方式烹调。成品呈黄绿色,表面多孔粗粝,具有吸味性强、口感独特的特性,常作为地方特色早餐或日常主食 [1-2] [6]
别    称
绿豆锅巴粉
主    料
大米、绿豆
产    地
贵州铜仁等地
口    感
粗粝多孔
工    艺
浸泡磨浆烙制
功    用
清热解暑

原料与制作工艺

播报
编辑
以大米为主料(占比约74%),配比中加入绿豆(17%)及黄豆(9%),部分地区添加菠菜劝符煮或糯米调整风味 [1] [5]。原料需经芝担8小时以上浸泡后混合磨浆兰润享,传统工艺求兰欢使付嚷胶润用石磨研磨以晚旬境保证米浆细腻程度 [3] [6]霸定。
制作时将米浆沿加热铁锅边缘均匀摊开,形成直径约40厘米、厚0.3毫米的圆形薄皮,烙制过程需严格控制火候,传统方法采用松针柴火保持中低温 [5] [7]。成熟粉皮表面呈现蜂窝状气孔结构,冷却后卷叠切成长10-15厘米、宽0.5厘米的条状辩糠恋备用 [2] [8]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成品具有以下物理特性:
  • 色泽呈黄绿色调,源于未去皮绿豆的自然色素
  • 截面可见海绵状孔隙结构,孔隙率约25%-30%
  • 生粉条含水率约60%,煮熟后增至75%
  • 质地介于米粉与面食之间,弹性模量约1.2MPa

食用方式

播报
编辑
常见食用方法包括:
  • 煮食:沸水汆烫45秒后配清汤、泡菜或红酸汤 [4] [6]
  • 干拌:搭配辣鸡、牛肉、脆哨等十余种臊子 [5] [8]
  • 煎炒:与鸡蛋、时蔬快炒形成焦脆口感
  • 油炸:切菱形片炸至酥脆作零食
特色吃法"酸汤锅巴粉"需选用发酵60天以上的红酸汤,配肉沫、酸菜熬制汤底,食用时撒木姜子油增香 [4]

地域分布与文化

播报
编辑
主要流行区域涵盖:
  • 贵州铜仁市及下辖松桃、思南等县
  • 黔北遵义市、黔南瓮安县
  • 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 重庆酉阳、秀山等东南部地区
早期为节庆待客食品,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作坊式生产进入日常饮食体系 [5]。在铜仁地区,90%以上的早餐店铺供应锅巴粉,日均消费量达12吨 [8]

相关食谱与创新

播报
编辑
工业化生产中开发出真空包装保鲜技术,保质期延长至60天。新型产品包括:
  • 即食型调味锅巴粉(2025年上市)
  • 添加苦荞成分的功能性锅巴粉
  • 预炸锅巴脆片休闲食品
传统手工制作仍占市场65%份额,铜仁市现有登记在册的手工锅巴粉作坊217家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