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

鎖定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地處納雍縣西北部,東以米落河為界與董地苗族彝族鄉相望,東南、南鄰昆寨苗族彝族白族鄉,西南接左鳩戛彝族苗族鄉,西以大幹河為界和六盤水市水城縣金盆苗族彝族鄉、赫章縣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鄉相望,西北靠姑開苗族彝族鄉 [1]  行政區域面積103.94平方千米。 [3]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原名鍋圈巖馬場;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屬大方縣;1984年,改為鍋圈苗族彝族鄉;1992年,馬場苗族彝族鄉和馬擺苗族彝族鄉併入鍋圈巖苗族彝族鄉。 [1]  截至2018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户籍人口為30770人。 [3]  截至2020年6月,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轄17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馬場村。 [1] 
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財政總收入4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1]  2018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3] 
中文名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
別    名
鍋圈巖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
地理位置
納雍縣西北部
面    積
103.94 km²
下轄地區
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馬場村
電話區號
0857
郵政區碼
553311
車牌代碼
貴F
人    口
30770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建置沿革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原名鍋圈巖馬場。
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屬大方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納雍縣時劃歸納雍縣。
1953年,為馬場鄉。
1958年,改馬場公社。
1981年,更名鍋圈巖公社。
1984年,改為鍋圈苗族彝族鄉。
1952年—1991年,屬姑開區。
1992年,馬場苗族彝族鄉和馬擺苗族彝族鄉併入鍋圈巖苗族彝族鄉。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轄15個行政村:馬場、治安、擁護、文化、平壩、民建、民生、明星、同心、土補、下田壩、上田壩、青峯、鐘山、新發,下設115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轄17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馬場村。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區劃詳情
馬場村
上田壩村
擁護村
民建村
同心村
治安村
民生村
土補村
鐘山村
明星村
文化村
龍井村
平壩村
下田壩村
奮進村
青峯村
新發村
/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地理環境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位置境域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地處納雍縣西北部,東以米落河為界與董地苗族彝族鄉相望,東南、南鄰昆寨苗族彝族白族鄉,西南接左鳩戛彝族苗族鄉,西以大幹河為界和六盤水市水城縣金盆苗族彝族鄉、赫章縣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鄉相望,西北靠姑開苗族彝族鄉 [1]  行政區域面積103.94平方千米。 [3]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地形地貌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境內地形大部屬高中山槽谷地,地勢呈西高東低。最高點位於石大人樑子,海拔2291米;最低點位於米落河出境口,海拔1265米,平均海拔1900米。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氣候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年平均氣温13.6℃。平均日照時數1179.9小時。年均降水量1243.5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68天。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水文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大幹河、卡子河境內流長11千米,匯入建新河。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自然災害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水、風災、低温、霜凍等。雹災每年都有,時大時小;凝凍災害年年有,最嚴重的一次凝東災害發生於2008年,凝凍時間3個多月,造成經濟損失6500萬元。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自然資源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境內有無煙煤礦。耕地面積1.7萬畝。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人口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總人口2.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62人,城鎮化率17.4%。總人口中,男性1.5萬人,佔53.6%;女性1.3萬人,佔46.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3人。 [1] 
截至2018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户籍人口為30770人。 [3]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經濟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綜述

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財政總收入4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1] 
2018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3]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農業

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完成農業總產值1.4億元。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生產糧食1.2萬噸,其中玉米5000噸,馬鈴薯7000噸。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6500畝,產量3100噸。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生豬飼養量1.1萬頭,羊飼養量1540只,家禽飼養量8萬羽。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工業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形成以砂石廠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 工業總產值達到337.4萬元;工業增加值50.6萬元,佔生產總值的19.4%。2011年,砂石廠3家,其中黃家屋基砂石廠年產量2.2萬噸;馬場村砂石廠年產量2.6萬噸。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金融業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各類存款餘額1629萬元,比上年增長3.9%;各項貸款餘額3148萬元,比上年增長7.2%。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社會事業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完全小學7所,教學點10個,在校生5117人,專任教師18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40人,專任教師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5%。 [1] 
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教育經費達136.3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3%,比上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有鄉文化站1個,休閒娛樂中心1個;農家書室2個,藏書2000冊。 [1]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8%。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有村衞生室9個;病牀60張,固定資產總值128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8.2%。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户,人數2人,支出4032元,月人均336元,比上年增長9.6%;醫療救助2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892人次,共支出44.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561户,人數8892人(次),支出843萬元,月人均79元,比上年增長5.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328人,參保率94%。 [1]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交通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境內有673鄉道經過。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旁有一小盆地,地形如鍋圈而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丁治學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貴州省卷 上.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03:1086.
  • 2.    鍋圈巖苗族彝族鄉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06]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