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錫伯族民歌

鎖定
錫伯族民歌,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錫伯族民歌最早可可追溯至錫伯族先民鮮卑人的音樂文化時期,在清代發展至鼎盛,演變出漁獵歌、薩滿歌、田野歌、習俗歌、敍事歌、格言歌、兒歌和敍事歌等多種分類。錫伯族民歌的語言和日常口語差別不大,儘管比口語精煉、優美,但遺詞成句非常自由,活脱如話。
2014年11月,“錫伯族民歌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Ⅱ-161 。 [1] 
中文名
錫伯族民歌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161
申報地區
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保護單位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文化館 [2] 

錫伯族民歌歷史淵源

錫伯族民歌
錫伯族民歌(3張)
錫伯族民歌可追溯至錫伯族先民鮮卑人的音樂文化時期,從時間上可以分為古代鮮卑人的民歌、古代漁獵文化時期的民歌、清代前期的民歌、清代後期的民歌、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民歌、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民歌、新時期現階段的新民歌等。在歷史發展的各個不同時期,都有內容豐富、為數眾多的民歌出現。特別是錫伯族西遷兩個多世紀以來,錫伯族民歌中充分吸收了周邊民族的優秀民歌成分,使本民族的民歌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徵,其體裁和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成為與錫伯族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古代鮮卑族的民歌體現強悍尚武的精神,語言質樸,感情表達直率,散發十渾樸蒼茫的草原氣息。在《魏書·樂志》中記載有《阿幹之歌》、《真人代歌》等。
漁獵歌是錫伯族西遷時從東北帶來的民歌,反映錫伯族先民上山狩獵、下河捕魚等山林文化時期的原始漁獵生活。有專門樂曲和器樂伴奏,還可伴舞,以《亞其納》、《蝴蝶舞歌》為代表。
清代前期的民歌有漁獵歌、薩滿歌等。後期有田野歌、習俗歌、敍事歌、格言歌、兒歌等。清代後期民歌以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敍事歌為主。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歌以用於社會改良的勸導歌和格言歌為主。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民歌分改革開放以前和以後的民歌。新時期現階段的新民歌主要謳歌新時代、新變化。 [3] 

錫伯族民歌基本特徵

錫伯族民歌內容分類

錫伯族的民歌 錫伯族的民歌
錫伯族民歌,從題材上可分為古代鮮卑族的民歌、漁獵歌、薩滿歌、敍事歌、田野歌(情歌)、習俗歌、勸導歌、格言歌、兒歌和新民歌等。
薩滿歌有20多種,將歌、舞、音樂融合為一體,每首歌都有固定曲調,用彈撥樂器伴奏。
敍事歌有近10種,篇幅較長,反映錫伯族西遷以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固定曲調和樂器伴奏。
習俗歌以婚禮歌為主,有固定曲調和樂器伴奏。
田野歌(情歌)第一句較短,諭景;第二句較長,寓意。歌詞首、中、尾壓韻,曲調固定,歌手白編白唱,亦用樂器伴奏。
格言歌和兒歌有古代、近代和現代的民歌,曲調固定,用樂器伴奏。
新民歌按田野歌(情歌)格式演唱。 [3] 

錫伯族民歌曲調韻律

從押韻方面看,錫伯族的各種民歌,幾乎都押頭韻和尾曲,兩者同等重要。就象任何民歌一般不能不押尾韻一樣,錫伯民歌苦不同時押頭韻,那隻能是個蹩腳的民歌。不但如此,有些錫伯民歌,還要押腰韻。 [4] 

錫伯族民歌代表作品

錫伯民歌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有《薩滿歌》《打獵歌》《亞奇娜》《搖籃曲》《遷徙歌》《小白羊》《小鵲雀》《憶苦謠》《長工的被》《拿命換》等。 [5] 

錫伯族民歌傳承保護

錫伯族民歌傳承價值

錫伯族民歌 錫伯族民歌
錫伯族民歌以其不斷演進、不斷豐富的方式,反映着錫伯族各個時期的社會生活,表達着錫伯族人民的情感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能力,體現了錫伯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文學、藝術和科學價值。
在錫伯族傳統文化中,錫伯族民歌最富有創造力和創新性,隨着社會發展、新事物的不斷湧現而不斷創造和更新其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成為體現錫伯族文化創造力的一種典型性、代表性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價值。
錫伯族民歌在歌詞創作、演唱和演奏等藝術上都具有鮮明的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對豐富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3] 

錫伯族民歌傳承狀況

錫伯族民歌一直以來在錫伯族人羣中世代傳承、活態存在。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的八個牛錄,民間湧現出人數眾多的民歌傳承人如佟李梅、郭笑媚、付玉強等,因此錫伯族民歌傳唱、傳播、傳承的羣眾基礎非常深厚。但隨着錫伯族語言環境變化,會使用錫伯語人數的減少,這種原生態的民俗文化存續空間正在不斷萎縮,保護傳承錫伯族民歌刻不容緩。 [6] 

錫伯族民歌傳承人物

2018年5月,佟李美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申報。 [7] 

錫伯族民歌保護措施

200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為了保護錫伯族民歌,啓動了百首錫伯族民間歌曲和歷史廣播劇錄製工作。像《海蘭格格》、《春苗》等百首錫伯族民歌被成功錄製,其中包括錫伯族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田野歌,婚宿歌、搖籃曲和兒歌等等。而且,這些珍貴的民間音樂有望製作成專輯出版,讓更多的人瞭解和珍藏。 [8]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文化館獲得錫伯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錫伯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1] 

錫伯族民歌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9年11月3日,由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主辦,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縣委、縣政府以及新疆嘎善文化傳播中心承辦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伯族民歌展演”活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來自察布查爾縣的數位錫伯族歌手向觀眾展示了《搖籃曲》《西遷之歌》《敖都之歌》等十多首傳統的錫伯族民歌。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