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錨頭蚤病

鎖定
錨頭蚤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錨頭蚤(俗稱錨頭蟲)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只有雌蟲才寄生在魚體上,長約1釐米。
中文名
錨頭蚤病
定    義
是一種侵襲性魚病
詞    性
名詞
危害性
觀賞魚危害較大

錨頭蚤病病理介紹

錨頭蚤病 錨頭蚤病
蟲體的後端,帶有1對卵囊。頭部分有叉狀兩角,似船錨,故此而得名。錨頭蚤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較多。此蟲對觀賞魚危害較大。

錨頭蚤病症狀

錨頭蚤病本 錨頭蚤病本
錨頭蚤寄生的病魚,表現在焦急不安,減食,消瘦。蟲體寄生在魚體各部位,呈白線頭狀,隨魚遊動。有的蟲體上長有棉絮狀青苔,往往被誤認為是青苔的苔絲掛在魚身上。這種害蟲兇猛貪食,寄生處會出現不規整的深孔,蟲的頭部鑽到魚體肌肉裏,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鱗片和肌肉,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蚤分泌物溶解腐蝕成不規整形缺口,又給水黴菌、車輪蟲等的入侵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被錨頭蚤寄生的病魚,往往會併發其他疾病。
錨頭蚤病症狀 錨頭蚤病症狀

錨頭蚤病治療方法

1.錨頭蚤的數量不多時,可用鑷子除去。如數量較多時,可採用高錳 酸鉀溶液浸洗病魚的方法。
2.當水温15-20℃時,用10-20ppm的濃度浸洗1-2小時,每天洗1次,3天后錨頭蚤全部死亡。
錨頭蚤病
錨頭蚤病
錨頭蚤病(2張)
3.如水温在30℃以上時,要降低濃度。 用1%高錳酸鉀塗抹蟲體和傷口,約經30秒鐘,放入水中,次日再塗藥1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遍酒,水温20℃以下時用1.5-2ppm濃度;20℃以上時,用1-1.5ppm濃度。經4-7天,蚤體腐爛而軟化,然後用鑷子將蟲體取出,再塗藥或潑灑藥物,使傷口癒合。

錨頭蚤病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帶水清塘,用量為200~250 毫克/升。
2.魚種放養時用高錳酸鉀液浸浴,用量為10~ 20 毫克/升,時間15 ~ 30 分鐘。
3.在該蟲繁殖季節,全池潑灑90 %敵百蟲,用量為0.5 毫克/升。每兩週1 次,連用2~3 次。
4.在瘦水條件下,水深1 米時,每667 平方米施400 千克腐熟豬糞或牛糞,改變生態環境,達到防治該病。

錨頭蚤病病原與危害

此病又叫針蟲病、鐵錨蟲病、蓑衣病,是由錨頭蚤侵入魚體而引起,在病魚體表肉眼可見蟲體。蟲體寄生四周組織常紅腫發炎,同時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蝕成缺口。魚體初被蟲體侵入時,表現不安,食慾不好,繼而身體瘦弱,遊動緩慢。
此蟲可侵入鯉魚、鰱魚、鱅魚、草魚等魚的體表,對幼魚危害特別嚴重,可引起死亡(對大魚主要是影響生長)。此病流行地區廣,全國各養魚地區都有發現,終年可見,夏、秋季能引起嚴重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