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錦鯉皰疹病毒病

鎖定
錦鯉皰疹病毒病(Infection with koi herpesvirus)是由錦鯉皰疹病毒(koi herpesvirus,簡稱KHV)引起、發生在錦鯉鯉魚身上的一種病害。病魚反應遲鈍、食慾不振、呼吸困難、共濟失調;鰓出血壞死,眼睛凹陷,皮膚有灰白色斑點,黏液分泌增多。 [5] 
錦鯉皰疹病毒病是一種高致病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達80%~100%。流行於世界各地,嚴重危害錦鯉和鯉養殖業安全。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列為必須申報的疾病,中國將其列為二類疫病。 [1] 
該病害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採取加強飼養的管理手段,優化錦鯉的養殖環境對魚塘進行及時的清理打掃。在魚塘中投藥等等方式防止病毒的大量傳播,不給病毒快速傳播的外部條件。 [6] 
中文名
錦鯉皰疹病毒病
外文名
Infection with koi herpesvirus
為害物種
鯉和錦鯉及其變種

錦鯉皰疹病毒病病害學史

錦鯉皰疹病毒病的爆發始於1998年的以色列。 [1] 
隨後在印尼以及日本均爆發該病,造成近千噸錦鯉和鯉魚的死亡。 [1] 
在2004年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發現來源於英國的1996年樣品呈錦鯉皰疹病毒陽性,説明錦鯉皰疹病毒的感染早於1998年。 [1] 
2003年首次報道中國某養殖場內進口的錦鯉有錦鯉皰疹病毒的感染。 [1] 
2004年首次在國內海南某養殖的錦鯉中檢測到錦鯉皰疹病毒。 [1] 

錦鯉皰疹病毒病病原特徵

錦鯉皰疹病毒病病原分類

錦鯉皰疹病毒為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鯉皰疹病毒屬(Cyprinid herpesvirus)又稱鯉皰疹病毒3型(CyHV-3),與鯉痘瘡病毒痘病毒(鯉皰疹病毒1型,CHV-1)和金魚造血器官壞死病毒(鯉疹病毒2型,CyHV-2)同屬。錦鯉疹病毒形態特徵與其他兩種魚類皰疹病毒類似,但在臨牀症狀、宿主範圍、抗原性、生長特性和細胞病變類型等方面不同於二者。 [4] 

錦鯉皰疹病毒病形態特徵

錦鯉皰疹病毒分子生物學特性,錦鯉皰疹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目(Herpesvirales)中的魚類皰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是一種較大的線性雙鏈DNA病毒基因組大小為295千鹼基對,末端含有22個正向重複序列共有156個開放性閲讀框(ORF)和8個末端重複序列GC含量佔全部核昔酸的59.2%。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徑約為170~230納米,主要由囊膜,皮層衣殼,核心組成。核衣殼是直徑為110納米左右的二十面體對稱結構,外有囊膜結構包裹。病毒核表面有螺紋結構,核內有一不對稱的電子緻密區域,被認為是病毒基因組組成的核蛋白。 [4] 

錦鯉皰疹病毒病為害症狀

感染錦鯉皰疹病毒後的錦鯉或鯉魚的臨牀症狀與病程有關,處於不同時期的患病魚的症狀有差異。 [4] 

錦鯉皰疹病毒病感染初期

體表有少量出血點和白斑,鱗片鬆動,脱落並帶有血絲:肛門略微紅腫;眼凹陷,眼底出血;條充血,尾罐最為嚴重,臀和背罐次之;皮下和肌肉出血;打開鰓蓋鰓絲呈深紅色,減去一條全鰓血流量減少且凝固迅速;腸道充血發紅且硬挺腎腫大顏色發紅,脾臟有出血點,膽汁的顏色較深。 [4] 

錦鯉皰疹病毒病感染中後期

出現精神抑鬱,行動遲緩且無方向感的游泳或停止游泳,皮膚出血及出現白斑和水泡條上有血絲,鰓蓋和鰓絲出血併產生大量粘液,患病魚在1~2天內死亡。 [4] 

錦鯉皰疹病毒病分佈範圍

截止2023年,錦鯉皰疹病毒病已經遍佈歐洲、亞洲、美洲和非洲,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爆發KHVD,包括以色列、英國、德國、美國、南非、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印尼等。 [1] 

錦鯉皰疹病毒病流行情況

錦鯉皰疹病毒病傳播途徑

在感染魚的分泌物和類便中可檢測到錦鯉皰疹病毒和病毒DNA。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錦鯉皰疹病毒是通過水傳播的,並推測病毒在其他季節,特別是寒冷季節可能潛伏在糞便中。研究發現,金魚、朱文錦、虎皮蛙和大肚魚不發病,但可以作為KHV的傳播媒介。 [5] 

錦鯉皰疹病毒病流行特點

錦鯉皰疹病毒病常見於春秋兩季,潛伏期為14天。患病魚出現病症後24~48小時開始死亡,之後的2~4天內死亡率可達80%~100%。錦鯉皰疹病毒病發病最適温度是23~28℃,低於18℃。高於30℃不會致死。錦鯉皰疹病毒病爆發後倖存的魚帶毒,可成為傳染源,將病毒傳染給其它健康的魚。 [2] 

錦鯉皰疹病毒病診斷方法

  • PCR診斷
Gray等和Gilad等從錦鯉皰疹病毒基因組中隨機選取一段沒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建立了錦鯉皰疹病毒病的初步鑑定方法。現已證明,根據此基因設計的引物在KHV的診斷上敏感性太低,可能會出現假陰性。 [3] 
  • 細胞培養分離技術
此方法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是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推薦的首選方法。 [3] 
  • LAMP方法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法是一種新式恆温核酸擴增方法,該擴增法具有簡便、快速、準確、廉價、易檢測等特點。 [3] 

錦鯉皰疹病毒病防治措施

錦鯉皰疹病毒病物理方法

因為錦鯉皰疹病毒病對温度敏感,僅在23~28℃能夠存活所以可以適當控制水温,從而達到防治錦鯉皰疹病毒病的目的,但此方法在池塘及網箱養殖中難以實現。 [3] 

錦鯉皰疹病毒病化學方法

截止2023年,還沒有能夠有效殺死錦鯉皰疹病毒的抗生素藥物。 [3] 

錦鯉皰疹病毒病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錦鯉皰疹病毒病的主要措施。國內外科研工作者都證實組織滅活疫苗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保護作用;通過變温的方法或在細胞上連續傳代獲得不致病的突變株,作為減毒疫苗免疫錦鯉和鯉魚,免疫保護率可達80%以上;由於弱毒苗存在散播病毒和病毒變異的可能,因此國內外正在開展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製工作。 [3] 
參考資料
  • 1.    袁軍法, 顧澤茂. 錦鯉皰疹病毒研究進展[J]. 2014.
  • 2.    雷駱, 陳鑫, 劉晗. 錦鯉皰疹病毒病分析[J]. 北京農業旬刊, 2015.
  • 3.    李新偉, 周井祥. 錦鯉皰疹病毒流行病學及診斷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科學養魚, 2011(10):2.
  • 4.    袁海延, 于慧, 王好,等. 錦鯉皰疹病毒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獸藥雜誌, 2015, 49(5):62-65.
  • 5.    朱霞, 王好, 李新偉,等. 錦鯉皰疹病毒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獸醫科學, 2011, 41(1):5.
  • 6.    張餘才. (2016). 錦鯉的皰疹病毒病研究現狀. 農民致富之友(13), 1.